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18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电单元一,中心电单元一采用铜线外包裹低烟无卤材料护套而成,中心电单元一置于光缆中心位置外围设置有层绞的微束管,微束管内设有色光纤,微束管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微束管的芯数为四芯,绞合的微束管外设置有阻水包带和内护套,其中内护套为聚氯乙烯护套或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内护套外均匀的沿圆周分布着八根层绞电单元二和四根金属加强件,其中每两根金属加强件之间设置有两根层绞电单元二,在层绞电单元二外包裹有一层外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简单,实现了高强度、高抗拉,性能稳定,为光单元和电单元的分支敷设施工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
]本技术涉及光纤光缆
,具体地说是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于布线产品的使用及环境需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普通层绞式引入光缆的外径大,重量较重,占空间较大,在室内安装时还不能简单剥离分支,同时实现光单元和电单元一起的分支布线,而普通的室内软光缆的抗张和抗压变性能较差,易损坏。用户对于光缆的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客户要求光电混合光缆尺寸小来达到节省布线空间,节约成本的目的,但是降低光缆尺寸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降低了光缆的一些机械性能,而当今市场上还很少有一款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光缆。因此,目前接入光混合光缆的结构设计要求较高,对满足光电混合施工敷设和运行使用的光缆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实现了高强度抗侧压、高抗拉,同时减少了光缆尺寸,降低了光缆的制造成本,性能稳定,为布线施工所需的光电复合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电单元一1a、层绞电单元二1b、微束管2、阻水包带3、内护套4、金属加强件5及外护套6,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为铜线外包裹低烟无卤材料护套结构,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紧密包裹有绞合固定的微束管2,所述微束管2沿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形成光缆微束管绞合中心,所述微束管2内设有色光纤,所述微束管2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所述微束管2外围依次设置有阻水包带3、内护套4,所述内护套4外围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层绞电单元二1b和金属加强件5,所述层绞电单元二1b为镀锌铜线包裹绝缘护套结构,在层绞电单元二1b外围包裹有一层外护套6。所述微束管2的芯数为四芯,外径尺寸为0.75-0.9mm,优选为0.82mm。所述内护套4、外护套6均采用聚氯乙烯护套或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所述内护套4外径为3.3-3.5mm。所述内护套4外围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八根层绞电单元二1b和四根金属加强件5,其中每两根金属加强件5之间设置有两根层绞电单元二1b。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采用多根小单元的微束管围绕中心电单元一绞合设置,并均匀的分布排列在中心电单元一圆周上,然后外围再包裹一层阻水包带后覆上一层聚氯乙烯护套或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这种成缆方式使得光缆具有很小尺寸但具有较大的光纤密集度,保证了中心缆芯的光电缆芯的敷设要求,也为绞合的微束管提供了较大的中心抗压元件的支撑,也兼顾了减小光缆尺寸,降低成本的目的,然后最外层绞合层绞电单元二和高弹镀锌钢丝的设计,相当于外层包裹了一层金属加强层,不仅提高了光缆的抗拉性能,而且由于外层金属加强件和铜线的设置使得光缆抗侧压性能大大提升,并且达到使光单元和电单元混合成缆的目的,通过间隔的高碳钢丝分离每组铜线以至于不会在施工中出现接续错误的问题。综上,本技术为减少光缆尺寸,同时又节省成本的光电复合产品,实现了高强度抗侧压、高抗拉,其尺寸小、重量轻,性能稳定,也为光单元和电单元同时分支敷设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适合使用在对光缆拉伸强度要求较高的光电复合缆分支布线情景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a、中心电单元一1b、层绞电单元二2、微束管3、阻水包带4、内护套5、金属加强件6、外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光缆的横截面呈圆形,包括中心电单元一1a、层绞电单元二1b、微束管2、阻水包带3、内护套4、金属加强件5及外护套6,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采用铜线外包裹低烟无卤材料护套而成,中心电单元一1a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紧密包裹有绞合固定的微束管2,所述微束管2沿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形成光缆微束管绞合中心,微束管2内设有色光纤,微束管2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易剥离操作,微束管2的芯数为四芯,微束管2的外径尺寸约为0.75-0.9mm,优选外径尺寸为0.82mm,壁厚约为0.1mm,绞合的微束管2外围依次设置有阻水包带3和内护套4,其中内护套4为聚氯乙烯护套或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外径约为3.3-3.5mm,内护套4外围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八根层绞电单元二1b和四根金属加强件5,其中每两根金属加强件5之间设置有两根层绞电单元二1b,层绞电单元二1b是由镀锌铜线包裹绝缘护套形成,在层绞电单元二1b外包裹有一层外护套6,其中外护套6为聚氯乙烯护套或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光缆的外径尺寸约为6.7-6.9mm。本技术中,光缆外观呈圆状,中心电单元一置于光缆中心位置,中心电单元一外层有微束管绞和层,微束管内设有色光纤,微束管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易剥离操作,保证了中心缆芯的光电缆芯的敷设要求,也为绞合的微束管提供了中心抗压元件的支撑,绞合的微束管外设置有阻水包带和内护套,内护套外均匀的沿圆周分布着八根层绞电单元二和四根金属加强件,相当于外层包裹了一层金属加强层,不仅提高了光缆的抗拉性能,而且使得光缆抗侧压性能大大提升,其中每两根金属加强件之间设置有两根层绞电单元二,层绞的电单元二外包裹有一层外护套,通过间隔的高碳钢丝分离每组铜线以至于不会在施工中出现接续错误的问题。八根具有良好弯曲、导电性能的小尺寸层绞电单元和良好抗拉性能的镀锌钢丝保证了光缆结构的稳定,使光缆具有了高强度拉伸、高抗侧压等优良的机械性能。本技术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电单元一(1a)、层绞电单元二(1b)、微束管(2)、阻水包带(3)、内护套(4)、金属加强件(5)及外护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为铜线外包裹低烟无卤材料护套结构,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紧密包裹有绞合固定的微束管(2),所述微束管(2)沿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形成光缆微束管绞合中心,所述微束管(2)内设有色光纤,所述微束管(2)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所述微束管(2)外围依次设置有阻水包带(3)、内护套(4),所述内护套(4)外围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层绞电单元二(1b)和金属加强件(5),所述层绞电单元二(1b)为镀锌铜线包裹绝缘护套结构,在层绞电单元二(1b)外围包裹有一层外护套(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包括中心电单元一(1a)、层绞电单元二(1b)、微束管(2)、阻水包带(3)、内护套(4)、金属加强件(5)及外护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为铜线外包裹低烟无卤材料护套结构,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紧密包裹有绞合固定的微束管(2),所述微束管(2)沿中心电单元一(1a)外围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形成光缆微束管绞合中心,所述微束管(2)内设有色光纤,所述微束管(2)中的光纤之间无任何填充物,所述微束管(2)外围依次设置有阻水包带(3)、内护套(4),所述内护套(4)外围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层绞电单元二(1b)和金属加强件(5),所述层绞电单元二(1b)为镀锌铜线包裹绝缘护套结构,在层绞电单元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剑松沈立俊周彩玲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