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485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左右地下室底板和后浇带区域,还包括后浇带下方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与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的下方依次为防水卷材层、聚氨酯防水涂膜层、防水保护层和混凝土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具有抗渗防水效果好,收缩变形能力强,不易产生积浆、积水等不良现象,能够有效避免杂物积水进入后浇带区域,避免二次清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设规模日益宏大,结构型式更趋复杂多样,特别是超长、超深地下室结构以及高层主楼和低层或多层裙楼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很多,这就要求设置后浇带结构。目前存在一些后浇超前止水施工,但是这些超前止水施工存在着后浇带容易渗漏、裂缝、积浆、积水、表面不顺直,平整度较差以及后浇带内杂物清理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左右地下室底板2和后浇带区域1,还包括后浇带下方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所述地下室底板2与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的下方依次为防水卷材层4、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0、防水保护层5和混凝土垫层6。进一步的,所述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包括横向受力钢筋302和纵向分布钢筋301,所述横向受力钢筋302深入左右两侧地下室底板2上方,所述凹槽结构3中间设有伸缩缝7,所述伸缩缝7与后浇带区域1交接端设有U型钢筋71,内部留设有挤塑聚苯板,后用沥青、油麻72灌缝,伸缩缝7两侧设置有第一贴式止水带73,底部设置有第二外贴式止水带74,外侧与防水卷材层4相连,所述凹槽结构3两侧还设有两个水平止水槽8。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区域1两侧中间设置有止水钢板9,止水钢板9下方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0,竖向侧面设置有密目钢丝网12,所述后浇带区域1内侧还设置有封堵结构11,包括两端砖带111和中间胶合盖板112,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混凝土为收缩补偿混凝土,为后浇混凝土。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11与地下室底板2的交接处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光滑处理。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3与地下室底板2的混凝土一体化浇筑。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3两端长于后浇带区域1的直线部分和折线部分的水平长度均不小于250mm。优选地,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后浇补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地下室底板2的混凝土等级。本技术的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具有以下有意效果:(1)在超前止水带伸缩缝侧面及底部设置橡胶止水带,形成封闭止水圈,在底板顶面增设两个水平止水槽,形成构造防水,并与聚氨酯涂膜防水、防水卷材组成的防水层共同在产前止水带位置构成多层防水,提高了防水抗渗效果,同时后浇带区域设置有止水钢板及遇水膨胀止水条提高了后浇带区域的防水效果。(2)超前止水带伸缩缝浇筑砼前采用留设挤塑聚苯板及橡胶止水带设缝,浇筑后对挤塑聚苯板清缝,并用防水沥青及油麻灌缝,达到良好防水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后浇带处收缩变形能力。(3)底板后浇带两侧设置有密目钢丝网,防止后浇混凝土时振捣和混凝土时出现积浆现象,保证了后浇带观感质量。(4)底板后浇带顶面设置有砖带并用胶合板覆盖封闭,两侧用水泥砂浆磨成圆弧处理,防止后浇带放置期间,杂物、污水进入,避免二次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后浇带区域,2-地下室底板,3-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01-纵向分布钢筋,302-横向受力钢筋,4-防水卷材层,40-聚氨酯防水涂膜层,5-防水保护层,6-混凝土垫层,7-伸缩缝,71-U型钢筋,72-沥青、油麻灌缝,73-第一外贴式止水带,74-第二外贴式止水带,8-水平止水槽,9-止水钢板,10-遇水膨胀止水条,11-封堵结构,111-砖带,112-胶合板,12-密目钢丝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左右地下室底板2和后浇带区域1,还包括后浇带下方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所述地下室底板2与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的下方依次为防水卷材层4、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0、防水保护层5和混凝土垫层6。具体实施时,所述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包括横向受力钢筋302和纵向分布钢筋301,所述横向受力钢筋302深入左右两侧地下室底板2上方,所述凹槽结构3中间设有伸缩缝7,所述伸缩缝7与后浇带区域1交接端设有U型钢筋71,内部留设有挤塑聚苯板,后用沥青、油麻72灌缝,伸缩缝7两侧设置有第一外贴式止水带73,底部设置有第二外贴式止水带74,外侧与防水卷材层4相连,所述凹槽结构3两侧还设有两个水平止水槽8。具体实施时,所述后浇带区域1两侧中间设置有止水钢板9,止水钢板9下方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0,竖向侧面设置有密目钢丝网12,所述后浇带区域1内侧还设置有封堵结构11,包括两端砖带111和中间胶合盖板112,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混凝土为收缩补偿混凝土,为后浇混凝土。具体实施时,所述封堵结构11与地下室底板2的交接处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光滑处理。具体实施时,所述凹槽结构3与地下室底板2的混凝土一体化浇筑。具体实施时,所述凹槽结构3两端长于后浇带区域1的直线部分和折线部分的水平长度均不小于250mm。具体实施时,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后浇补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地下室底板2的混凝土等级。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技术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实质的替换及修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左右地下室底板(2)和后浇带区域(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还包括后浇带下方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所述地下室底板(2)与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的下方依次为防水卷材层(4)、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0)、防水保护层(5)和混凝土垫层(6);所述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包括横向受力钢筋(302)和纵向分布钢筋(301),所述横向受力钢筋(302)深入左右两侧地下室底板(2)上方,所述凹槽结构(3)中间设有伸缩缝(7),所述伸缩缝(7)与后浇带区域(1)交接端设有U型钢筋(71),内部留设有挤塑聚苯板,后用沥青、油麻(72)灌缝,伸缩缝(7)两侧设有第一外贴式止水带(73),底部设置有第二外贴式止水带(74),外侧与防水卷材层(4)相连,所述凹槽结构(3)两侧还设有两个水平止水槽(8);所述后浇带区域(1)两侧中间设置有止水钢板(9),止水钢板(9)下方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0),竖向侧面设置有密目钢丝网(12),所述后浇带区域(1)内侧还设置有封堵结构(11),包括两端砖带(111)和中间胶合盖板(112),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混凝土为收缩补偿混凝土,为后浇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左右地下室底板(2)和后浇带区域(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还包括后浇带下方设置有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所述地下室底板(2)与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的下方依次为防水卷材层(4)、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0)、防水保护层(5)和混凝土垫层(6);所述现浇混凝土凹槽结构(3)包括横向受力钢筋(302)和纵向分布钢筋(301),所述横向受力钢筋(302)深入左右两侧地下室底板(2)上方,所述凹槽结构(3)中间设有伸缩缝(7),所述伸缩缝(7)与后浇带区域(1)交接端设有U型钢筋(71),内部留设有挤塑聚苯板,后用沥青、油麻(72)灌缝,伸缩缝(7)两侧设有第一外贴式止水带(73),底部设置有第二外贴式止水带(74),外侧与防水卷材层(4)相连,所述凹槽结构(3)两侧还设有两个水平止水槽(8);所述后浇带区域(1)两侧中间设置有止水钢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伟毛祥华蔡益建蔡志越安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凯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