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210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导丝,其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还降低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在导丝(1)中,树脂层(40)具有:对线圈体(30)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在比后端部(42)靠前端侧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且具有比后端部(42)细的外径D2的前端部(46);以及在后端部(42)与前端部(46)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2缩径的锥形部(44),而且,在前端部(46)的线圈体(30)未被树脂层(40)包覆而露出。由此,维持导丝(1)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1)的旋转性能(导丝(1)的操作性),而且还能够降低树脂层(40)从该前端(47)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丝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血管、消化器官插入的导丝。
技术介绍
以往,若在血管、胆管、胰管等形成有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则血液、胆汁(胆液)、胰液等的流动变差。作为治疗这种狭窄部或者堵塞部的方法,广泛实行使用了导管的治疗方法。一般地,为了将导管引导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使用导丝。在导丝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的摩擦阻力较高的情况下,手术者将导丝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变得困难。因此,公知有如下导丝,为了将导丝容易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该导丝具备遍及线圈体全长地包覆线圈体的外周的树脂层(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的导丝中,树脂膜(树脂层)遍及全长地包覆于线圈体的外周。同样,在专利文献2的导丝中,树脂被膜层遍及全长包覆于线圈体的外周。在这种导丝中,由于能够降低摩擦阻力,因此容易将导丝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另一方面,线圈体全长被树脂层包覆,从而存在导丝的旋转性能差(导丝缺乏操作性)之类的问题或者导丝的前端部的刚性容易变高之类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553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7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的方案,课题是提供一种导丝,其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即使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也降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所列举的方案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是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外周;以及树脂层,其具有后端部、前端部及锥形部,上述后端部对上述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上述前端部在比上述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上述芯轴与上述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上述后端部细的外径,上述锥形部在上述后端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缩径,在上述前端部的上述线圈体未被上述树脂层包覆而露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紧固于上述芯轴。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上述前端部的上述外径粗的外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4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边界具备紧固部,该紧固部对上述芯轴、上述线圈体以及上述树脂层进行紧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5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体以螺旋状卷绕多个线材而形成,在横剖面观察时,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相邻的上述线材间。本专利技术的方案6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体具有: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的小径部;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且具有比上述小径部粗的线圈外径的大径部;以及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扩径的扩径部,上述线圈体的在上述大径部的上述线圈外径比上述树脂层的在上述后端部的外径大。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的导丝中,具备树脂层,该树脂层具有:对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的后端部;以及在比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芯轴与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后端部细的外径的前端部,并做成在前端部的线圈体未被树脂层包覆而露出的结构。由此,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还能够降低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的导丝中,由于树脂层的前端部紧固于芯轴,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树脂层的前端从线圈体向外部突出的可能性、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的导丝中,在树脂层的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前端部的外径粗的外径。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时,即使在树脂层欲从前端剥离(翻起)的情况下,设于树脂层的前端部的隆起部也会被勾挂在线圈体的内周面,从而根据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剥离(翻起)的可能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4的导丝中,在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设有紧固部,该紧固部对芯轴、线圈体以及树脂层进行紧固。在将导丝插入到狭窄部或者堵塞部时,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的摩擦阻力在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变高。由于预先通过紧固部将树脂层与线圈体以及芯轴紧固,因此能够降低导丝插入时的树脂层在锥形部与后端部的边界的剥离(翻起)。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5的导丝中,线圈体以螺旋状卷绕多个线材而形成,在横剖面观察时,树脂层的前端部进入线圈体的相邻的线材间。因此,根据树脂层的前端部与线圈体的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的剥离(翻起)。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6的导丝中,线圈体具有:位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的小径部;位于树脂层的前端部且具有比小径部粗的线圈外径的大径部;位于树脂层的锥形部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扩径的扩径部,线圈体的在大径部的线圈外径比树脂层的在后端部的外径大。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可降低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接触的可能性,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插入导丝时的树脂层在锥形部与后端部的边界的剥离(翻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是图6的变形例。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的与图10相当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左侧成为向体内插入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成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图2是表示图1的A-A剖面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B-B剖面的图,图4是表示图1的C-C剖面的图。导丝1例如是为了将导管引导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而使用的导丝。如图1所示,导丝1主要由芯轴10、前端紧固部20、线圈体30以及树脂层40构成。芯轴10由不锈钢(SUS304、SUS316等)、Ni-Ti合金的超弹性合金等形成。线圈体30在芯轴10的外周卷绕具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线材31而形成。作为用于构成线圈体30的线材31的材料,可列举例如金、白金、钨、由这些元素构成合金等。线圈体30由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线材31形成,从而手术者能够在放射线透视图像下把握线圈体30的位置。前端紧固部20对芯轴10的前端和线圈体30的前端进行紧固,由钎料(铝合金钎料、银钎料、金钎料等)、金属焊料(Au-Sn合金、Ag-Sn合金等)形成。树脂层40具有:对线圈体30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在比后端部42靠前端侧且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并具有比后端部42细的外径D2的前端部46;以及在后端部42与前端部46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2缩径的锥形部44。作为该树脂层40所使用的材料,可列举聚氨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丙烯、聚酰胺、PTFE等氟系树脂、硅树脂等。如图1以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丝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外周;以及树脂层,其具有后端部、前端部及锥形部,上述后端部对上述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上述前端部在比上述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上述芯轴与上述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上述后端部细的外径,上述锥形部在上述后端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缩径,在上述前端部的上述线圈体未被上述树脂层包覆而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外周;以及树脂层,其具有后端部、前端部及锥形部,上述后端部对上述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上述前端部在比上述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上述芯轴与上述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上述后端部细的外径,上述锥形部在上述后端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缩径,在上述前端部的上述线圈体未被上述树脂层包覆而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紧固于上述芯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上述前端部的上述外径粗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田圭亮吉田敏幸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