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998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包括主中空壳体,所述主中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钩,所述主中空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主中空结构,所述主中空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副中空壳体,所述副中空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连通所述主中空结构的副中空结构,所述主中空壳体的内部在所述主中空结构与副中空结构交接处设置有限位孔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和气体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降低汽车在牵引时,瞬间受力的大小,从而降低对汽车底盘和部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该装置能够改变气体流动的极限速度,能够控制缓冲的力度,具有可控性。

A buffered traction rod for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ffer type traction rod for a car, including a main hollow shell. One end of the main hollow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ing hook with an integral structure. The center of the main hollow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main hollow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with an integral structure. The center of the hollow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ary hollow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main hollow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hole structur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ary hollow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imple structure, using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spiral spring and the fluidity of the gas, so as to play an effective buffer effect, reduce the moment of the force of the car in traction, and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hassis and parts of the car. In addition, the device can change the limit speed of gas flow and can be used. The strength of the control buffer is controll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用都会设置牵引杆,用于突发状况,对于汽车的牵引,而一般的牵引装置都是一个固定的杆体,在实际工作中,该种牵引杆会出现瞬时间作用,即牵引车辆由于突然加速或者启动会瞬间受力与被牵引车辆,导致瞬间受力比较大,对汽车底部的构件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包括主中空壳体,所述主中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钩,所述主中空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主中空结构,所述主中空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副中空壳体,所述副中空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连通所述主中空结构的副中空结构,所述主中空壳体的内部在所述主中空结构与副中空结构交接处设置有限位孔结构,所述主中空结构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限位孔结构的一侧安放一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的内部卡接一密封圈,所述活塞板的一端面安装一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所述活塞板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拉杆,所述拉杆贯穿副中空壳体、且位于外部的一端固定一第二环形钩,所述副中空壳体的侧面安装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包括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孔。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设置在副中空壳体的侧面,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且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的底部连通副中空结构,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孔,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顶部的中心通过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连接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的外端固定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内端固定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的倾斜幅度小于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侧面的倾斜幅度。作为优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的结构半径小于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的结构半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和气体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降低汽车在牵引时,瞬间受力的大小,从而降低对汽车底盘和部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该装置能够改变气体流动的极限速度,能够控制缓冲的力度,具有可控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中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中空壳体、2,主中空结构、3,第一环形钩、4,副中空壳体、5,副中空结构、6,限位孔结构、7,活塞板、8,密封圈凹槽、9,密封圈、10,螺旋弹簧、11,拉杆、12,第二环形钩、13,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1,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2,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3,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4,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135,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6,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137,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8,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9,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包括主中空壳体1,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钩3,所述主中空壳体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主中空结构2,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副中空壳体4,所述副中空壳体4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连通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副中空结构5,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主中空结构2与副中空结构5交接处设置有限位孔结构6,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限位孔结构6的一侧安放一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凹槽8,所述密封圈凹槽8的内部卡接一密封圈9,所述活塞板7的一端面安装一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10,所述活塞板7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拉杆11,所述拉杆11贯穿副中空壳体4、且位于外部的一端固定一第二环形钩12,所述副中空壳体4的侧面安装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请参阅图2,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包括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134、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5、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136、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7、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8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孔139;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设置在副中空壳体4的侧面,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且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的底部连通副中空结构5,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孔139,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顶部的中心通过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134连接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5,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5的外端固定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136、内端固定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7,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7的底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8;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的倾斜幅度小于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8侧面的倾斜幅度;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7的结构半径小于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的结构半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134改变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5的具体位置,然后进而改变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8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之间的缝隙大小,实现空气流动的最大极限值,起到活性的缓冲作用。具体使用方式:本技术工作中,将第一环形钩3和第二环形钩12分别与用于牵引的牵引车牵引头和被牵引车辆的牵引部位连接,然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包括主中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钩(3),所述主中空壳体(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主中空结构(2),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副中空壳体(4),所述副中空壳体(4)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连通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副中空结构(5),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主中空结构(2)与副中空结构(5)交接处设置有限位孔结构(6),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限位孔结构(6)的一侧安放一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凹槽(8),所述密封圈凹槽(8)的内部卡接一密封圈(9),所述活塞板(7)的一端面安装一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10),所述活塞板(7)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拉杆(11),所述拉杆(11)贯穿副中空壳体(4)、且位于外部的一端固定一第二环形钩(12),所述副中空壳体(4)的侧面安装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包括主中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钩(3),所述主中空壳体(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主中空结构(2),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副中空壳体(4),所述副中空壳体(4)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连通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副中空结构(5),所述主中空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主中空结构(2)与副中空结构(5)交接处设置有限位孔结构(6),所述主中空结构(2)的内部在位于所述限位孔结构(6)的一侧安放一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圈凹槽(8),所述密封圈凹槽(8)的内部卡接一密封圈(9),所述活塞板(7)的一端面安装一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10),所述活塞板(7)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拉杆(11),所述拉杆(11)贯穿副中空壳体(4)、且位于外部的一端固定一第二环形钩(12),所述副中空壳体(4)的侧面安装一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缓冲式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动控制机构(13)包括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中空壳体(131)、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中空结构(132)、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中空结构(133)、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结构(134)、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螺纹杆(135)、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旋转板(136)、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柱形柱(137)、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锥形柱(138)和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用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曾少侠叶继飞刘昶宋仲康李智英白联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