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供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96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具体的,所述供墨机构包括供墨的供墨装置和引导油墨的传墨辊组;传墨辊组包括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配合设置,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相向绕轴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形成进料通道,并于进料通道的上方具有进料口,下方具有出料口;供墨装置底部设有出墨口;出墨口位于进料口处并与进料口配合设置,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均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电机控制注射装置直接供墨,使得油墨在从供墨装置排出之后直接转移到印刷墨路里,使得油墨量的计算和供给更为准确。

Ink supply mechanism for printing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int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ink supply mechanism for a prin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the ink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ink supply device for ink supply and the ink roller set to guide the ink; the ink transfer roller group includes the main ink roller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the main passing roller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set together, the main ink roll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The upper half of the main passing roller and the secondary ink roll are rot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upper half of the main passing roller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and the feeding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in passing roller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and the feeding port is above the feeding channel. The outlet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the ink out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ink supply device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ink supply device; the ink outlet is located at the inlet port and feed with the feed. The two sides of the ink supply device are matched with the main ink roller and the auxiliary ink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is directly supplied to the ink by the motor control injection device, so that the ink is transferred directly to the printing ink after the discharge of the ink supply device, so that the calculation and supply of the ink amount are more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机供墨机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传统印刷机中,其供墨机构用的是装配了机械式墨键的墨斗,这些墨斗被安装到印刷机的各个色组上,从而实现对印刷机的供墨。这类供墨机构的墨斗对墨键的控制方式既可以是电控的,也可以是手动的,具体的,电控方式是采用电机驱动控制,手动为采用螺杆螺丝等调节。如附图1所示,传统供墨机构的墨斗对墨键2a的控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转动墨斗螺钉1a来调节墨刀6a与墨斗辊3a的开口δ,墨斗辊3a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油墨附着在自身表面形成一层墨层,传墨辊4a在墨斗辊3a与窜墨辊5a之间来回摆动,将油墨从墨斗辊3a传递到窜墨辊5a上,并由窜墨辊5a将油墨向下传递到整个印刷墨路中。在该供墨机构中,油墨的供给量主要由墨刀6a与墨斗辊3a之间的开口δ控制,开口δ越大,墨斗辊3a上附着的油墨越多,传墨辊4a能带到窜墨辊5a上的油墨就会增加,进入印刷墨路中的油墨就会随着增大;反之,开口δ变小,则进入印刷墨路中的油墨变小。采用上述控制方式的供墨机构对印刷机进行供墨是目前传统的印刷机的主要供墨方式,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这种供墨机构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墨键2a是机械产品,开口的实际调整尺寸范围很小(常用范围在0-0.2毫米),使得零位的校准、开合度的精准控制等难度较大,油墨难以精准供给;同一个墨斗上的各个墨键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难以定点控制;因为墨辊之间的接触时间和动作的控制精度难以把握,且受墨斗辊转速、传墨辊的摆动工作方式的局限,油墨不能直接且快速的进入印刷墨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能够对印刷机进行直接供墨且无滞留,通过定点传递的方法得以实现对印刷机的精准供墨。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所述供墨机构包括用于供墨的供墨装置和引导油墨的传墨辊组;传墨辊组包括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配合设置,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相向绕轴转动,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并在二者的相交处形成进料口;供墨装置底部设有出墨口,出墨口位于进料口处并与进料口配合设置,供墨装置下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均间隙配合。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生产过程中,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形成进料通道,进料通道具有上方的进料口和下方的出料口。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下部为斜切结构或宽度由底部出墨口处向上逐渐增大的楔形结构,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侧壁与位于进料口处的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的辊均间隙配合。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和辅传墨辊之间的间隙均分别为0.03-0.5mm。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传墨辊与辅传墨辊之间处于压力状态。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底部设有数个等间距出墨口,出墨口沿供墨装置底部长向等间距均匀分布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出墨口的长宽比为20-50: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装置内设有注墨通道,注墨通道上部设有上注墨口,用于连接墨源;注墨通道下部设有若干个下注墨口,用于分别与所述出墨口相连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油墨注射至注墨通道的注射装置,注射装置与供墨装置的上部相连。本案采用供墨装置代替传统的墨刀结构,即采用了全新的墨刀结构,并在墨刀结构的底部设置斜切结构,使新的墨刀的底部能够深入到两个传墨辊之间,墨刀内为空心结构,构成了注墨通道,注墨通道按照规律排列,通过规律排列的方式,能够使排出的油墨准确地对应到每一个墨区,且能够更为准确地控制油墨的排出量。注墨通道的上注墨口与提供油墨的部件连接,具体采用注射装置提供油墨,油墨由注射装置从注墨通道的上注墨口注入,然后由注墨通道的下注墨口排出,供墨装置下部的斜切结构能够更加靠近进料口,能够保证油墨在排出的同时,可以直接被传墨辊带走,不会在供墨装置上停留。具体的,所述注射装置构由电机控制,电机接受信号,控制电机运转并带动注射装置向供墨装置内的注墨通道注入油墨,实现了根据控制信号的控制对油墨的定量控制。传墨辊为两个,两个传墨辊安装在注射装置的下方,其中一个即主传墨辊,与窜墨辊配合,并且供墨装置出来的油墨直接注在该主传墨辊表面,另一个传墨辊,即辅传墨辊,其主要作用是对主传墨辊表面的油墨进行匀墨,通过该装置,可以使新的墨刀即供墨装置排出的油墨能够快速转移到传墨辊上,并直接转移到窜墨辊上,使得油墨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到印刷墨路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注墨通道的特殊排布使得排出的油墨能够准确的排出到对应墨区,且每个墨区之间不会产生传统墨键电机结构的相互影响,实现定点注墨效果。具体的,本技术由电机控制注射装置直接供墨,使得油墨在从供墨装置(墨刀)排出之后就能直接转移到印刷墨路里,不再受传统供墨装置中的墨斗辊速度和传墨辊摆动影响,相比较更为精准,使得油墨量的计算和供给更为准确,让真正的按需给墨成为了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的供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供墨装置和传墨辊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供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供墨装置底部出墨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供墨装置,2传墨辊组,3主传墨辊,4辅传墨辊,5进料通道,6进料口,7出料口,8出墨口,9注墨通道,10上注墨口,11下注墨口,12注射装置,1a墨斗螺钉,2a墨键,3a墨斗辊,4a传墨辊,5a窜墨辊,6a墨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果无特殊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供墨机构包括供墨的供墨装置1和引导油墨的传墨辊组2;供墨装置1位于传墨辊组2的上方;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供墨装置1底部设有出墨口8;传墨辊组2包括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水平并排配合设置,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相向绕轴转动,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供墨装置1由底部的出墨口8将油墨注射出来,由于油墨具有较高的粘度,因此油墨出来后呈条状。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之间形成进料通道5,并于进料通道5的上方具有进料口6,下方具有出料口7;条状的油墨会被两个转动的传墨辊即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夹持住,并在两个辊的转动下,油墨粘附于两个辊的表面。主传墨辊3的作用是将油墨传递至后续的各个油墨辊上即后续的印刷所墨路中,辅传墨辊4的作用是与主传墨辊3配合,将出墨口8出来的油墨及时地抓取,并在主传墨辊3的表面形成油墨层,因此主传墨辊3与后续油墨辊配合设置,配合程度根据油墨的传递效果控制及确定。辅传墨辊4只与主传墨辊3配合设置,油墨在辅传墨辊4表面附着后,最终只能被主传墨辊3带走,这样就可以保证出墨口8出来的油墨全部用于后续印刷墨路,而没有任何的干涉,避免了传统的油墨传递过程中返回至上一级导致的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为了使油墨在出来后直接被两个传墨辊带走,出墨口8位于进料口6处,并且出墨口8的位置与进料口6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印刷机供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机构包括供墨装置(1)和传墨辊组(2);传墨辊组(2)包括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配合设置,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上半部相向转动,并在二者相交处具有进料口(6);供墨装置(1)底部设有出墨口(8),出墨口(8)位于进料口(6)对应处,供墨装置(1)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均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机构包括供墨装置(1)和传墨辊组(2);传墨辊组(2)包括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配合设置,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上半部相向转动,并在二者相交处具有进料口(6);供墨装置(1)底部设有出墨口(8),出墨口(8)位于进料口(6)对应处,供墨装置(1)底部两侧与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均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的上半部转动方向均为由外向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装置(1)下部为斜切结构或宽度由底部出墨口(8)处向上逐渐增大的楔形结构,供墨装置(1)下部两侧与位于进料口(6)处的主传墨辊(3)和辅传墨辊(4)的辊均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建龙卢伟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