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泽军专利>正文

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109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中间位置的升降支撑装置、设在底座两端的侧向定位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包括气缸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的升降气缸,以及设在升降气缸输出端的支撑托架;侧向定位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底座上的直线导轨、传动气缸和定位止挡,以及设在直线导轨上的传动箱,传动箱下端与传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传动箱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外端头连接有减速电机,内端头连接有定位卡盘。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从横向和纵向多重固定,交叉杆和端头不会发生任何的偏动,保证了焊接组对的质量,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且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车辆设备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
技术介绍
交叉杆组成是铁路车辆转向架上的重要部件,每套交叉杆组成由两根交叉杆组件、二副U型弹垫、一副X型弹垫及上、下扣板组成。如图1所示,每根交叉杆组件是由一根交叉杆1及二个端头2组焊而成,在交叉杆1中间部位开有压型槽卡3。交叉杆组成通过端头螺栓与转向架二侧架连接是满足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受力组件。为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要求交叉杆1的制造应符合相关制造标准,尤其是要求交叉杆1与二个端头2在实施环形焊接作业前,必须按相关技术要求完成组对作业,即要保证组对后的总长及端头二端面相对杆体中部压型的对称度要求,现有的制造工艺是通过人工划线及简易工装配合完成杆体与二端头的组对工作,效率低,组对过程繁琐,易出现组对质量不合格返工情况。公开号为CN204657813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交叉杆组对装置,其通过设在一端不动,一端通过风缸移动实现夹持固定,这种夹持不容易保证二端头与杆体中部压型对称度要求,造成组对焊接出现质量不稳定情况。另外,在中间的支撑架不能升降,这样在操作时不与转动进行焊接的杆体易发生干涉现象,影响端头环形焊缝的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其解决了传统组对装置效率低,组对过程繁琐,易出现组对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中间位置的升降支撑装置,以及设在底座两端的侧向定位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设在底座上的气缸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的升降气缸,以及设在升降气缸输出端的支撑托架;所述侧向定位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底座上的直线导轨、传动气缸和定位止挡,以及活动设在直线导轨上的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下端与传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箱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端头连接有减速电机,内端头连接有定位卡盘。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托架上开有两个纵向的圆柱通孔,两根导向柱分别穿过圆柱通孔,形成对支撑托架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托架上端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倾斜面。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箱下端连接有定位杆,且当传动箱横向移动时,定位杆会与定位止挡接触。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定位卡盘上沿盘面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夹紧卡爪,在定位卡盘的盘面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销。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卡爪有三个。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卡爪由顶杆、螺杆、压块和调节螺母组成,所述顶杆和螺杆固定在所述定位卡盘上,所述压块和调节螺母套在螺杆上。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压块上靠近定位卡盘的一边设有弧形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先通过两端侧向定位装置上的定位卡盘固定住二个端头,再通过升降支撑装置托住交叉杆升到设置高度,再将装有端头的定位卡盘水平移动,至定位杆到达定位止挡处停靠,端头尾部分别插入交叉杆内孔,进行电焊固定,再通过减速电机转动,进行组对焊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从横向和纵向多重固定,交叉杆和端头不会发生任何的偏动,保证了焊接组对的质量,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且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交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对交叉杆组件进行组对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交叉杆,2-端头,3-压型槽卡,4-底座,5-气缸安装座,6-升降气缸,7-支撑托架,8-直线导轨,9-传动气缸,10-定位止挡,11-传动箱,12-传动轴,13-减速电机,14-定位卡盘,15-导向柱,16-圆柱通孔,17-定位杆,18-夹紧卡爪,181-顶杆,182-螺杆,183-压块,184-调节螺母,19-定位柱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2所示,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包括底座4,以及设在底座4中间位置的升降支撑装置,以及设在底座两端的侧向定位装置。升降支撑装置包括设在底座4上的气缸安装座5,以及安装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升降气缸6,以及设在升降气缸6输出端的支撑托架7;侧向定位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底座4上的直线导轨8、传动气缸9和定位止挡10,以及活动设在直线导轨8上的传动箱11,传动箱11下端与传动气缸9的输出端连接,传动箱11内设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的外端头连接有减速电机13,内端头连接有定位卡盘14。优选的,升降气缸6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根导向柱15,导向柱15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支撑托架7上开有两个纵向的圆柱通孔16,两根导向柱15分别穿过圆柱通孔16,在支撑托架7升降时,形成对支撑托架7的导向作用。优选的,支撑托架7上端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倾斜面,该斜面与交叉杆1中间的压型槽卡3上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其能相互紧密贴合。优选的,传动箱11下端连接有定位杆17,且当传动箱11横向移动时,定位杆17会与定位止挡10接触。优选的,在定位卡盘14上沿盘面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夹紧卡爪18,在定位卡盘14的盘面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销19。优选的,夹紧卡爪18有三个,均匀的布在圆周外圈上。如图3所示,夹紧卡爪18由顶杆181、螺杆182、压块183和调节螺母184组成,顶杆181和螺杆182固定在定位卡盘14上,压块183和调节螺母184套在螺杆182上。优选的,在压块183上靠近定位卡盘14的一边设有弧形面,此弧形面与端头2上的弧面相同,使其能相互紧密贴合。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流程为:首先将两个端头2分别安装在两端的定位卡盘14上,安装时先将定位柱销19插到端头2的中心孔中,然后将夹紧卡爪18向内旋转,再转动调节螺母184,使压块183一端抵在顶杆181上,另一端的弧形面与端头2的弧面契合,并锁紧;再将交叉杆1中部的压型槽卡3放在支撑托架7上使支撑托架7上的两个对称倾斜面贴合到压型槽卡3内;再将通过升降气缸6将支撑托架7带动至设置高度;然后将装有端头2的定位卡盘14水平移动至定位止挡10处停靠,定位杆17与定位止挡10接触,形成定位;再将端头2尾部分别插入交叉杆1的内孔,并将其与交叉杆1电焊固定,启动减速电机13,完成组对焊接;最后分别松开定位卡盘14上压块183,传动气缸9带动传动箱11回撤至初始位停靠,支撑托架7下落回位,取出交叉杆组件,完成一个组对循环作业。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从横向和纵向多重固定,交叉杆1和端头2不会发生任何的偏动,保证了焊接组对的质量,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且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方便快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4),以及设在底座(4)中间位置的升降支撑装置,以及设在底座(4)两端的侧向定位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设在底座(4)上的气缸安装座(5),以及安装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升降气缸(6),以及设在升降气缸(6)输出端的支撑托架(7);所述侧向定位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底座(4)上的直线导轨(8)、传动气缸(9)和定位止挡(10),以及活动设在直线导轨(8)上的传动箱(11),所述传动箱(11)下端与传动气缸(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箱(11)内设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外端头连接有减速电机(13),内端头连接有定位卡盘(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4),以及设在底座(4)中间位置的升降支撑装置,以及设在底座(4)两端的侧向定位装置,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设在底座(4)上的气缸安装座(5),以及安装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升降气缸(6),以及设在升降气缸(6)输出端的支撑托架(7);所述侧向定位装置包括依次固定在底座(4)上的直线导轨(8)、传动气缸(9)和定位止挡(10),以及活动设在直线导轨(8)上的传动箱(11),所述传动箱(11)下端与传动气缸(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箱(11)内设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外端头连接有减速电机(13),内端头连接有定位卡盘(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杆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6)的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根导向柱(15),所述导向柱(15)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支撑托架(7)上开有两个纵向的圆柱通孔(16),两根导向柱(15)分别穿过圆柱通孔(16),形成对支撑托架(7)的导向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泽军朱亮敏
申请(专利权)人:蒋泽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