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609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与插头组,所述插座组包括插座壳体组件、插孔组件、插孔绝缘体、第一螺环、第一屏蔽环、第一封线体、第一压圈、插座尾螺母,所述的插座壳体组件上装有钢珠,所述的插孔组件通过齿套卡接在插孔绝缘体内,所述的第一螺环旋接在插座壳体组件尾部,压紧第一垫圈,所述的插座尾螺母依次将第一屏蔽环、第一垫片、第一封线体、第一压圈抵靠压紧,并拧紧至第一螺环;所述插头组包括插头壳体、插针组件、插针绝缘体、连接套、第二螺环、第二屏蔽环、第二封线体、第二压圈、插头尾螺母,所述连接套套接在插头壳体上,通过压簧相互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器内部结构稳固、连接稳固、易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车组跨接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动车组是一种适合铁路中长途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国外经验表明,动车组在中短途运输、大城市近郊、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动车组的运营,不仅为我国中短途客运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铁路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新的活力,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被国内外专家普遍看好。虽然动车组一次乘坐的旅客不多,但车次可以安排得密些。当旅客多时,功率大的动车可加挂一节或多节轻型无动力的附挂车,即轻型客车。现有的动车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要么拆装麻烦,要么结构过于简单,连接器连接不稳定,导致插针与插孔接触不良,影响动车组整体的电气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连接器中存在的连接不够稳定、拆装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与插头组,所述插座组包括插座壳体组件、插孔组件、插孔绝缘体、第一螺环、第一屏蔽环、第一封线体、第一压圈、插座尾螺母,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1)与插头组(2),所述插座组(1)包括插座壳体组件(3)、插孔组件(4)、插孔绝缘体(5)、第一螺环(7)、第一屏蔽环(8)、第一封线体(9)、第一压圈(10)、插座尾螺母(11);所述插头组(2)包括插头壳体(14)、插针组件(17)、插针绝缘体(16)、连接套(18)、第二螺环(21)、第二屏蔽环(22)、第二封线体(24)、第二压圈(25)、插头尾螺母(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壳体组件(3)上安装有钢珠(13),所述的插孔组件(4)通过插孔齿套卡接在插孔绝缘体(5)内,所述的第一螺环(7)旋接在插座壳体组件(3)尾部,压紧第一垫圈(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装的车端高压跨接连接器,包括插座组(1)与插头组(2),所述插座组(1)包括插座壳体组件(3)、插孔组件(4)、插孔绝缘体(5)、第一螺环(7)、第一屏蔽环(8)、第一封线体(9)、第一压圈(10)、插座尾螺母(11);所述插头组(2)包括插头壳体(14)、插针组件(17)、插针绝缘体(16)、连接套(18)、第二螺环(21)、第二屏蔽环(22)、第二封线体(24)、第二压圈(25)、插头尾螺母(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壳体组件(3)上安装有钢珠(13),所述的插孔组件(4)通过插孔齿套卡接在插孔绝缘体(5)内,所述的第一螺环(7)旋接在插座壳体组件(3)尾部,压紧第一垫圈(6),所述的插座尾螺母(11)依次将第一屏蔽环(8)、第一垫片(29)、第一封线体(9)、第一压圈(10)抵靠压紧,所述插座尾螺母(11)拧紧至第一螺环(7);所述的插针组件(17)通过插针齿套卡接在插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明孙晓辉伍璧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贵信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