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588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片和第二抱箍片,所述螳螂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第二抱箍片对称设置在所述抱杆两侧,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大臂连接;所述大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小臂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小臂连接所述小基站;所述连接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通过在抱杆和小基站之间加装所述连接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连接器中螳螂臂小臂的旋转,从而调整小基站的覆盖范围,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严重阻挡了基站的信号覆盖,给公司的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新建基站由于群众阻扰也是困难重重,造成用户投诉量增加。在此背景下设备厂家以解决以上问题及提高网络的深度覆盖的小基站应运而生。在LTE三期增补工程中,小基站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小基站直接固定于抱杆上,但是这种小基站与抱杆的连接方式,操作人员只能通过调整抱杆的位置和高度来调整小基站的覆盖范围,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片和第二抱箍片,所述螳螂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第二抱箍片对称设置在所述抱杆两侧,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大臂连接;所述大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小臂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小臂连接所述小基站;所述连接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螺栓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为管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的孔径大小相等,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处标有刻度,所述固定螺栓为五角螺栓,所述五角螺栓螺帽的一角指向所述刻度。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外侧和/或所述第四连接孔外侧设有防滑齿。其中,所述第一抱箍片和所述第二抱箍片上设有等量的抱箍螺栓孔,所述第一抱箍片上的抱箍螺栓孔与所述第二抱箍片上的抱箍螺栓孔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大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抱箍片上抱箍螺栓孔等量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抱箍片上抱箍螺栓孔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一抱箍片、所述第二抱箍片以及所述大臂通过抱箍螺栓连接,所述抱箍螺栓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抱箍片上抱箍螺栓孔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抱箍片上设有两个抱箍螺栓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通过在抱杆和小基站之间加装所述连接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连接器中螳螂臂小臂的旋转,从而控制安装在小臂上的小基站的俯仰角,调整小基站的覆盖范围,方便操作人员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螳螂臂大臂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螳螂臂小臂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图;附图标记:1、第一抱箍片;2、第二抱箍片;3大臂;4、小臂;5、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7、第三连接孔;8、第四连接孔;9、连接支架;10、固定支架;11、固定螺栓;12、刻度;13、防滑齿;14、连接通孔;15、抱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螳螂臂大臂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螳螂臂小臂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引气装置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片1和第二抱箍片2,所述螳螂臂包括大臂3和小臂4;所述第一抱箍片1与所述第二抱箍片2对称设置在所述抱杆两侧,所述第一抱箍片1与所述大臂3连接;所述大臂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孔6,所述小臂4上设有第三连接孔7和第四连接孔8;所述大臂3和所述小臂4之间通过连接支架9连接,所述小臂4连接所述小基站;所述连接支架9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7、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以及第四连接孔8。其中,所述小基站为小型一体化基站,区别于传统宏基站的基站类型,小基站主要用于补盲场景中,实现小区的死角覆盖和家庭覆盖,小型基站可以提高家庭、办公室以及公共场所中的用户网络体验,减少客户流失并且帮助运营商赢得市场份额。所述抱杆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抱杆柱,现有技术中,小基站和抱杆的连接方式为小基站直接固定在通信抱杆柱上,但是直接固定这种方式在施工中发现小基站无法进行俯仰角调整,为覆盖某个区域得不停的调整抱杆的位置和高度,造成开通小基站后,没有达到预期的覆盖的效果,对减少用户投诉收效甚微。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抱杆和小基站之间加装连接器,从而使得施工期间不用来回调整小基站的位置和抱杆高度,通过调整连接器的俯仰角即可达到建设初期网优部门对小基站覆盖范围的要求。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用于箍紧抱杆,一般的,抱箍采用嵌入式抱箍,它是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抱箍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抱箍片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抱箍片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抱箍片1与所述第二抱箍片2对称,中心对称轴为所述抱杆。本技术提供的螳螂臂包括大臂3和小臂4,所述大臂3一侧和所述小臂4通过连接支架9连接,所述大臂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抱箍片1连接,所述大臂3的作用主要为连接固定,所述小臂4可以连接支架9为轴,绕大臂3向上或向下旋转一定角度。优选的,所述小臂4上安装有小基站连接孔,小基站通过螺栓固定在小基站连接孔上,从而随小臂4的旋转一起旋转。具体的,所述大臂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孔6,所述小臂4上设有第三连接孔7和第四连接孔8,所述连接支架9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7、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以及第四连接孔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孔5和第三连接孔7对准,所述第二连接孔6和所述第四连接孔8对准,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支架9由所述第三连接孔7插入,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以及第四连接孔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大臂3上的连接孔位于连接的内侧,小臂4上的连接孔位于连接的外侧。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螳螂臂为3mm厚度的钢板结构,抱箍为5mm厚度的钢板结构。那么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方便了施工人员施工前期对小基站俯仰角的把控,并且减少附近居民对热点区域和弱覆盖区域的投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支架10和固定螺栓11,所述固定支架1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7、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以及第四连接孔8,所述固定螺栓11与所述固定支架10螺栓连接。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图,如图4、图5所示,所述固定支架10为管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10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连接孔7与所述第四连接孔8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支架10为管状结构,那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片和第二抱箍片,所述螳螂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第二抱箍片对称设置在所述抱杆两侧,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大臂连接;所述大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小臂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小臂连接所述小基站;所述连接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抱杆和小基站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和螳螂臂,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片和第二抱箍片,所述螳螂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第二抱箍片对称设置在所述抱杆两侧,所述第一抱箍片与所述大臂连接;所述大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小臂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小臂连接所述小基站;所述连接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支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管状结构,所述固定支架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的孔径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士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