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熄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9335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熄焦系统,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入料装置、冷却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冷却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布气室、熄焦室、集气室以及载热气出口管道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熄焦系统基于交叉流动方向换热原理对熄焦物料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换热过程中气体的阻力,不仅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还降低了对熄焦物料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

A kind of coke quench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ke quenching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feeding device, a cooling device and a feeding device which are connected from upper to lower. The cool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with a cooling gas inlet pipe group, a air distribution chamber, a coke quenching chamber, a gas collecting chamber and a heat carrying outlet pipe group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coke quenching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ross flow direction heat transfer to cool the coke quenching material,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gas in the heat exchange process, not only having good heat transfer effect, but also reduc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ke quenching material, and furthe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熄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焦
,尤其涉及一种熄焦系统。
技术介绍
炼焦结束时,熄焦物料的温度一般为950℃~1100℃,为了便于运输和贮存,需要将赤热的熄焦物料冷却至250℃以下,该过程称为熄焦。传统熄焦技术包含采用冷水喷淋方式降温的湿熄焦技术和采用循环气体作为热载体降温的干熄焦技术。其中,湿熄焦技术工艺简单、投资少,但不能回收熄焦物料显热,对环境污染较大;干熄焦技术因其能回收熄焦物料显热、改善熄焦物料质量、对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现有干熄焦系统,通常为立式熄焦系统,使上行的换热气与下行的高温熄焦物料在对接过程中转换热量。该换热方式的气体阻力较大,对高温熄焦物料要求较高,仅适用于熄焦强度好、粒度大、含粉量低的熄焦物料,即粒径>25mm的颗粒的质量比重需大于95%。对于像兰炭这种中低温热解产生的熄焦强度较差、粒度较小、含粉量较高的熄焦物料,仍需使用传统湿熄焦技术进行熄焦。因此,如何降低干熄焦系统对高温熄焦物料的要求,使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成为炼焦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叉流动方向换热原理对熄焦物料进行冷却的熄焦系统。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熄焦系统,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入料装置、冷却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冷却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布气室、熄焦室、集气室以及载热气出口管道组。进一步地,入料装置包含至少一套入料仓阀组,入料仓阀组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储存仓、第一入料锁斗阀、入料缓冲仓以及第二入料锁斗阀。进一步地,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包含布气总管,以及多个连接布气总管和布气室的布气支管;载热气出口管道组包含集气总管,以及多个连接集气总管和集气室的集气支管。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含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布气室,每个布气室各自连接一套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冷却装置包含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集气室,每个集气室各自连接一套载热气出口管道组;其中,布气室的数量小于等于集气室的数量。进一步地,布气室与熄焦室之间由多个呈百叶扇形式分布的气体分布栅板分隔,气体分布栅板临近布气室的边缘高于临近熄焦室的边缘;且气体分布栅板的下边缘的水平高度低于相邻下部的气体分布栅板的上边缘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气体分布栅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50°。进一步地,熄焦室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5m,熄焦室水平方向长度大于宽度,其中布气室和集气室分别设置于熄焦室沿长度方向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面上。进一步地,集气室与熄焦室之间由多个呈百叶扇形式分布的气体收集栅板分隔,气体收集栅板临近集气室的边缘高于临近熄焦室的边缘;且气体分布栅板的下边缘的水平高度低于相邻下部的气体分布栅板的上边缘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气体收集栅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50°。进一步地,出料装置包含至少一套出料仓阀组,出料仓阀组包含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料锁斗阀、出料缓冲仓和第二出料锁斗阀。由于采用于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熄焦系统为密闭熄焦系统,可以采用惰性气体或热解气换热,节水效果好。(2)本熄焦系统换热气与物料为交叉流动方向换热,气体阻力小,换热效果好,且对物料要求不苛刻,能够适用于熄焦强度较差、粒度较小、含粉量较高的熄焦物料。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显而易见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熄焦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熄焦系统沿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入料装置,11储存仓,12第一入料锁斗阀,13入料缓冲仓,14第二入料锁斗阀,2冷却装置,21冷却气入口管道组,22布气室,23气体分布栅板,24熄焦室,25气体收集栅板,26集气室,27载热气出口管道组,3出料装置,31第一出料锁斗阀,32出料缓冲仓,33第二出料锁斗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2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熄焦系统包含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入料装置1、冷却装置2和出料装置3。其中,冷却装置2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冷却气入口管道组21、布气室22、熄焦室24、集气室25以及载热气出口管道组27。该熄焦系统为立式结构,入料装置1位于冷却装置2的上方,出料装置3位于冷却装置2的下方,待冷却的高温熄焦物料从上之下经过熄焦系统。同时,冷却气体沿水平方向依次经过布气室22、熄焦室24、集气室25,与高温熄焦物料进行交叉换热。本专利技术的交叉流动方式换热与现有技术的对流换热方式相比,气体阻力小,不仅换热效果好,还能降低系统本身对熄焦物料的要求,能够适用于像兰炭这种中低温热解产生的熄焦强度较差、粒度较小、含粉量较高的熄焦物料,避免其采用湿熄焦的方式降温。熄焦系统的入料装置1可以包含至少一套入料仓阀组。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两套入料仓阀组并行设置于冷却装置2的上方。其中,每一套入料仓阀组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储存仓11、第一入料锁斗阀12、入料缓冲仓13以及第二入料锁斗阀14。操作者可以通过分别调节第一入料锁斗阀12和第二入料锁斗阀14来控制入料缓冲仓13中缓存的熄焦物料以及落入冷却装置2中的熄焦物料的量。冷却气入口管道组21可以包含布气总管和多个连接布气总管的布气支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布气支管一端与布气总管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布气室22连接的接口间隔均匀地水平排列于布气室22的侧壁上,以便将冷却气均匀地通入到布气室22内。相应地,载热气出口管道组27可以包含载热气总管和多个连接载热气总管的载热气支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载热气支管一端与载热气总管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集气室25连接的接口间隔均匀地水平排列于集气室25的侧壁上,以便收集集气室25内不同位置的载热气。熄焦室24总体呈长方体形状,布气室22和集气室26分别设置于熄焦室24沿长度方向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即布气室22和集气室26之间的距离与熄焦室24水平方向的宽度相等。布气室22和集气室26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冷却气尚未与高温熄焦物料充分换热便被集气室收集,冷却气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距离过大则易导致冷却气停留时间过长,熄焦室24内温度过高,使高温熄焦物料不能冷却到指定温度。在本专利技术中,熄焦室24的宽度可以设置成小于5m,优选1m-1.5m。熄焦室24的长度可以设置成大于熄焦室24的宽度,以便加大布气室22和集气室26的体积,相应地增大冷却气的流量,实现优异的降温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冷却装置2可以包含多个布气室22和集气室26,优选为2-4个。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布气室a和布气室B沿竖直方向排布于熄焦室24的一侧。其中,布气室a和布气室B各自连接一套冷却气入口管道组21,以使冷却气均匀地分布于熄焦室24的不同位置。应当领会的是,操作者可以依据实际工况设置更多数量的布气室22。相应地,集气室C和集气室D沿竖直方向排布于熄焦室24与布气室相对的一侧。其中,集气室C和集气室D各自连接一套载热气出口管道组27,以便收集位于熄焦室24不同位置的载热气。优选地,集气室27的数量可以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熄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入料装置、冷却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冷却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布气室、熄焦室、集气室以及载热气出口管道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入料装置、冷却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冷却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布气室、熄焦室、集气室以及载热气出口管道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包含至少一套入料仓阀组,所述入料仓阀组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储存仓、第一入料锁斗阀、入料缓冲仓以及第二入料锁斗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气入口管道组包含布气总管,以及多个连接所述布气总管和所述布气室的布气支管;所述载热气出口管道组包含集气总管,以及多个连接所述集气总管和所述集气室的集气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含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布气室,每个所述布气室各自连接一套所述冷却气入口管道组;所述冷却装置包含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集气室,每个所述集气室各自连接一套载热气出口管道组;其中,所述布气室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集气室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室与所述熄焦室之间由多个呈百叶扇形式分布的气体分布栅板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启海李东艳丁力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