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170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套的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贯穿有用于上轴活动的活动腔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段及定位段,主体段和定位段的外壁之间构成有环形凹槽,主体段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油槽,注油槽的槽底上开设有三个和活动腔体连通的注油孔,活动腔室的内壁上开设有两道对应设置的导流槽,两道导流槽其中一端均和其中一注油孔连通,该注油孔当中设置有将两个导流槽分隔的阻隔板,阻隔板的上端沿低于注油孔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对上轴供油均匀,提高上轴使用寿命。

A rear axle sleeve used in a se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aft sleeve, which relates to an upper shaft rear sleeve for a sewing machine, including an axle sleeve body. The shaft sleeve is penetrated with an active cavity for the upper shaft. The shaft sleeve comprises a main body section and a positioning section, and a ring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in section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positioning section, and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a ring groove. An oil injection groove is provid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body section, and the bottom of the oil injection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three oil injection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activ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two corresponding flow guide grooves, and one end of the two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oil injection holes. Among the oil injection holes, there are barriers separated by two diversion channels. The upper end of the baffle plate is lower than the opening of the oil injection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lity, uniform oil supply on the upper shaf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uppe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
本技术涉及轴套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
技术介绍
目前在缝纫机上的旋梭部,对旋梭与梭芯的配合部位供给润滑油,使旋梭相对于梭芯均匀地旋转。缝纫机的旋梭由上轴后轴套组件进行供油,上轴轴轴套组件包括上轴和套设在上轴外的轴套,上轴在轴套内高速运行。传统的轴套结构注油不便,而且对上轴的上油不均匀,导致上轴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对上轴供油均匀,提高上轴使用寿命的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贯穿有用于上轴活动的活动腔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段及定位段,主体段和定位段的外壁之间构成有环形凹槽,主体段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油槽,注油槽的槽底上开设有三个和活动腔体连通的注油孔,活动腔室的内壁上开设有两道对应设置的导流槽,两道导流槽其中一端均和其中一注油孔连通,该注油孔当中设置有将两个导流槽分隔的阻隔板,阻隔板的上端沿低于注油孔的开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油槽内注入润滑油,再通过三个注油孔将润滑油导入活动腔体内对上轴添涂润滑油,注油槽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注油的效率,两道注有润滑油的导流槽增大了和上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对上轴上油的均匀性,利用一个注油孔实现对两个导流槽的输送润滑油,阻隔板能分隔两道导流槽,使得两者彼此独立运送润滑油,提高了对活动腔体导油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腔体包括依次连通的主体腔室、储料腔室及辅助腔室,储料腔室的内径大于主体腔室及辅助腔室的内径,储料腔室和主体腔室的连通处构成有导料部,导料部的内径由储料腔室至主体腔室方向呈递减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轴在活动腔体活动时,润滑油会在活动腔室内甩动,故而在活动腔体内设置一储料腔室用于储存润滑油,再配合导流部的设置,当润滑油流至导料部时能快速进入至储料腔室内,导料部起到导流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和导流槽连通的注油孔为导油孔,该导油孔置于两个注油孔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油孔的位置设置保证了注油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对上轴上油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分流道及第二分流道,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的一端相互交汇于导油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槽设置呈两个分流道进一步提高占有活动腔室的面积,提高和上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上轴的上油效率及上油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板呈波浪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形结构的阻隔板保证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而且波浪形结构的阻隔有助于润滑油的快速通过导油孔,进而提高注油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油孔的开口处开设有引流部,该引流部的内壁呈弧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润滑油在注油槽内进入导油孔的效率,提高了注油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流槽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贯穿有用于上轴活动的活动腔体,轴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段1及定位段2,主体段1和定位段2的外壁之间构成有环形凹槽3。主体段1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油槽4,注油槽4的槽底上开设有三个和活动腔体连通的注油孔401,活动腔室的内壁上开设有两道对应设置的导流槽5,两道导流槽5其中一端均和其中一注油孔401连通,该注油孔401当中设置有将两个导流槽5分隔的阻隔板6,为了能够加速润滑油进入注油孔的效率,故而将阻隔板6的上端沿设置低于注油孔401的开口处,阻隔板6呈波浪形。在注油槽4内注入润滑油,再通过三个注油孔401将润滑油导入活动腔体内对上轴添涂润滑油,注油槽4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注油的效率,两道注有润滑油的导流槽5增大了和上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对上轴上油的均匀性,利用一个注油孔401实现对两个导流槽5的输送润滑油,阻隔板6能分隔两道导流槽5,使得两者彼此独立运送润滑油,提高了对活动腔体导油的效率。波浪形结构的阻隔板6保证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而且波浪形结构的阻隔有助于润滑油的快速通过导油孔402,进而提高注油的效率。活动腔体包括依次连通的主体腔室101、储料腔室102及辅助腔室103,储料腔室102的内径大于主体腔室101及辅助腔室103的内径,储料腔室102和主体腔室101的连通处构成有导料部,导料部的内径由储料腔室102至主体腔室101方向呈递减状。在上轴在活动腔体活动时,润滑油会在活动腔室内甩动,故而在活动腔体内设置一储料腔室102用于储存润滑油,再配合导流部的设置,当润滑油流至导料部时能快速进入至储料腔室102内,导料部起到导流的作用。和导流槽连通的注油孔为导油孔402,该导油孔402置于另外两个注油孔401之间。导油孔402的开口处开设有引流部400,该引流部400的内壁呈弧形状。导油孔402的孔壁上对应卡设定位槽,然后将阻隔板6的两侧端壁过盈配合于定位槽内。导油孔402的位置设置保证了注油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对上轴上油的均匀性。引流部400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润滑油在注油槽4内进入导油孔402的效率,提高了注油的效率。导流槽5包括第一分流道51及第二分流道52,第一分流道51和第二分流道52的一端相互交汇于导油孔402内。将导流槽5设置呈两个分流道进一步提高占有活动腔室的面积,提高和上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上轴的上油效率及上油的均匀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贯穿有用于上轴活动的活动腔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段及定位段,主体段和定位段的外壁之间构成有环形凹槽,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段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油槽,注油槽的槽底上开设有三个和活动腔体连通的注油孔,活动腔室的内壁上开设有两道对应设置的导流槽,两道导流槽其中一端均和其中一注油孔连通,该注油孔当中设置有将两个导流槽分隔的阻隔板,阻隔板的上端沿低于注油孔的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贯穿有用于上轴活动的活动腔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段及定位段,主体段和定位段的外壁之间构成有环形凹槽,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段的外壁上开设有注油槽,注油槽的槽底上开设有三个和活动腔体连通的注油孔,活动腔室的内壁上开设有两道对应设置的导流槽,两道导流槽其中一端均和其中一注油孔连通,该注油孔当中设置有将两个导流槽分隔的阻隔板,阻隔板的上端沿低于注油孔的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上轴后套,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腔体包括依次连通的主体腔室、储料腔室及辅助腔室,储料腔室的内径大于主体腔室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照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净湘粉末冶金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