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净成形一体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9104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方法,具体为一种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净成形一体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把合金母料加热熔化后注入可溃型模具中,待熔融合金冷却后形成非晶态合金,模具溃型后对试件进行简单的清理即可获得所需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突破了传统非晶合金工件制备工艺中难以获得复杂模具的约束,可利用可溃型模具通过铸造的方法制备出任何复杂形状的临界厚度在一定范围内的非晶合金工件。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流程短,可制备获得的工件形状复杂多样,从而实现了复杂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净成形一体化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晶合金工件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净成形一 体化方法。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也称为金属玻璃)是一类原子排列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结构特征的金 属合金的总称,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人们一直希望利用非晶合金良好的过冷液 态流动性、出色的表面复写和填充能力以及其准连续凝固特征来实现高性能工件的制备 加工净成形一体化方法。该方法体现了现杖制造技术所追求的快速、节能及环保的特性, 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新型技术。然而,非晶合金的制备形成过程中需要快速冷却的方法来使之形成非晶态。在上世 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Duwez首次釆用枪法制备出AuSi的非晶态合金,而当时的小片 状非晶合金至少一维尺寸小于50um,而且性质很不稳定。随后Chen H S及其他研究者 逐渐改善快速凝固工艺,创造了以铜板或铜辊做冷却介质的熔体旋淬急冷技术(Melting Spinning Technique),从而非晶合金可以制备成薄带、丝等连续的形状,但其至少一 维尺寸还是限制在微米级。上世纪80年代末,张涛及其合作者采用金属型铸造工艺成 功制备出毫米级非晶合金棒、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晶合金工件的制备加工净成形一体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非晶母合金熔化、注模、合金冷却、取工件、清理工件、热处理,其特征在于模具为可溃型模具,非晶合金工件的金相组织是完全非晶态、非晶与晶态组成的复合态以及合金连同铸型一起进行热处理而获得的完全纳米晶态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李岩李然逄淑杰马朝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