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72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包括支架、工作平板、移载孔、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第三V型板、第一电缸、照相器、移载横梁、第一移载机构、第二移栽机、第二电缸、第三电缸、第一夹持工件手、第二夹持工件手、旋转电机、主动锥形头、从动锥形头、第一气缸、第一限位板、第二气缸、第二限位板、第三气缸、V型接料架、第一刻印机、第二刻印机、刻印支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滑板、第四气缸、第五气缸、驱动装置和倾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将圆形工件自动的进行刻印第一个图案,并通过主动锥形头和从动锥形头旋转工件进行第二个图案的刻印,从而提高工件刻印的效率、成本和质量。

A double position pri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position printing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bracket, a work plate, a loading hole, a first V plate, a second V plate, a third VAT plate, a first electric cylinder, a camera, a load shifting beam, a first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 second transplanter, a second electric cylinder, a third electric cylinder, a first holding hand hand, and second holding hands. A rotating motor, an active conical head, a driven conical head, a first cylinder, a first limit plate, second cylinders, a second limit plate, a third cylinder, a V type feeder, a first printing machine, a second printing machine, a printing bracket, a first slide rail, a second slide rail, a slide plate, a fourth cylinder, fifth cylinders, a driving device, and an incline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print the first pattern of the circular workpiece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e first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patterns are printed by the active conical head and the driven conical head to be rotat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cost and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engrav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刻印机
本技术涉及刻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刻印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圆管产品外表面需要刻印上图案,特别是圆管上刻印两个不同图案,并且两个图案之间需要旋转一定角度的产品,采用的都是先把工件固定在一个夹具上定位刻印一个图案,再手动拿出来放到另外一个夹具中刻印第二个图案,这样的刻印的效率低,刻印成本比较高,而且两个刻印图案之间的位置也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工位刻印机,解决了刻印效率低、成本高和质量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工作平板,所述工作平板前端设有左右设置的移载孔,所述移载孔后侧的所述工作平板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和第三V型板,所述第一V型板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V型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前端设有照相器,所述移载孔下方设有移载横梁,所述移载横梁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三电缸,所述第二电缸上端设有第一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三电缸上端设有第二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前端设有主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前面设有与所述主动锥形头相配合的从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第一气缸,所述旋转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前面,所述第三V型板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后端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下面设有第三气缸,所述工作平板左端设有V型接料架,所述V型接料架前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V型板上方设有第一刻印机,所述第三V型板上方设有第二刻印机,所述工作平板上设有刻印支架,所述刻印支架上面左端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刻印支架上面右端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通过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刻印机连接的第四气缸,所述滑板左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刻印机连接的第五气缸,所述支架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平板上面的左端设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左端向下倾斜,所述倾斜板右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三V型板的V型槽的最低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工件长度扫描机。进一步地,所述V型接料架左右两侧都设有一排滚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第六气缸。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气缸为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三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将圆形工件自动的进行刻印第一个图案,并通过主动锥形头和从动锥形头旋转工件进行第二个图案的刻印,从而提高工件刻印的效率、成本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刻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刻印机不带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刻印机的外罩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刻印机的外罩内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其说明:1、支架;2、控制箱;3、外罩;4、刻印支架;5、第五气缸;6、第六气缸;7、第四气缸;8、滑板;9、第一刻印机;10、第二电缸;11、第三电缸;12、移载横梁;13、工件;14、滚轮;15、V型接料架;16、倾斜板;17、第三V型板;18、第二气缸;19、工作平板;20、第二刻印机;21、第一气缸;22、第一电缸;23、旋转电机;24、照相器;25、移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工作平板19,工作平板19前端设有左右设置的移载孔25,移载孔25后侧的工作平板19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和第三V型板17,第一V型板后侧设有与第一V型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缸22,第一电缸22前端设有照相器24,移载孔25下方设有移载横梁12,移载横梁12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第一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二电缸10,第二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三电缸11,第二电缸10上端设有第一夹持工件手,第三电缸11上端设有第二夹持工件手,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旋转电机23,旋转电机23前端设有主动锥形头,第二V型板前面设有与主动锥形头相配合的从动锥形头,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第一气缸,旋转电机23设于第一气缸21前面,第三V型板17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三V型板17后端设有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前端设有与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第三V型板17下面设有第三气缸,工作平板19左端设有V型接料架15,V型接料架15前端向下倾斜,第二V型板上方设有第一刻印机9,第三V型板17上方设有第二刻印机20,工作平板19上设有刻印支架4,刻印支架4上面左端设有第一滑轨,刻印支架4上面右端设有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通过滑板8连接,滑板8右端设有与第一刻印机9连接的第四气缸7,滑板8左端设有与第二刻印机20连接的第五气缸5,支架1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滑板8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工作平板19上面的左端设有倾斜板16,倾斜板16左端向下倾斜,倾斜板16右端的最高点低于第三V型板17的V型槽的最低点。倾斜板16为多个阵列的倾斜板,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和第三V型板17也可以为多个阵列的V型板,具体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支架1上设有外罩3,外罩3前面设有门,门上下两端设有相对应的安全光栅,通过安全光栅可以防止出现操作者受伤事故。支架1后面设有控制箱2,通过控制箱2来控制整机的运行。工件13为一圆管,主动锥形头向前凸出,从动锥形头向后凸出,这样方便将工件13夹紧及转动。主动锥形头和从动锥形头的中间都设有转动杆,这样方便主动锥形头和从动锥形头的转动。第一夹持工件手和第二夹持工件手都是可以穿过移载孔25,这样第一夹持工件手和第二夹持工件手就可以夹持对应的工件往左移动,把工件放到下一个V型板的V型槽内,通过照相器可以判断工件是否是要刻印的工件。通过第一电缸可以在第一V型板上放置不同规格的工件,通过第二电缸和第三电缸可以使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上下夹紧或松开工件13。在需要在不同位置刻印不同图案时,通过主动锥形头和从动锥形头夹紧工件13进行第一图案的刻印,再通过主动锥形头带动工件13的旋转,接着通过移载机构把刻印完第一个图案的工件13放到第三V型板17进行第二个图案的刻印,第二个图案刻印完后,启动第三气缸使第三V型板17向下移动,此时,刻印好的工件13就会自动从倾斜板16上自动下滑到V型接料架15内。第一限位板上设有工件长度扫描机。通过工件长度扫描机可以测量工件的长度等。V型接料架15左右两侧都设有一排滚轮14。通过两排滚轮14可以使工件13自动下滑,方便取料。驱动装置为第六气缸6。当然,第六气缸6也可以用其他驱动装置代替。第六气缸6为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三个。当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置成一个、两个、四个、五个或者其他的数量,而并不局限于优选实施例中的三个。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第一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工位刻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工作平板,所述工作平板前端设有左右设置的移载孔,所述移载孔后侧的所述工作平板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和第三V型板,所述第一V型板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V型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前端设有照相器,所述移载孔下方设有移载横梁,所述移载横梁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三电缸,所述第二电缸上端设有第一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三电缸上端设有第二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前端设有主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前面设有与所述主动锥形头相配合的从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第一气缸,所述旋转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前面,所述第三V型板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后端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下面设有第三气缸,所述工作平板左端设有V型接料架,所述V型接料架前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V型板上方设有第一刻印机,所述第三V型板上方设有第二刻印机,所述工作平板上设有刻印支架,所述刻印支架上面左端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刻印支架上面右端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通过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刻印机连接的第四气缸,所述滑板左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刻印机连接的第五气缸,所述支架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平板上面的左端设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左端向下倾斜,所述倾斜板右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三V型板的V型槽的最低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刻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工作平板,所述工作平板前端设有左右设置的移载孔,所述移载孔后侧的所述工作平板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V型板、第二V型板和第三V型板,所述第一V型板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V型板相配合的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前端设有照相器,所述移载孔下方设有移载横梁,所述移载横梁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前面设有第三电缸,所述第二电缸上端设有第一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三电缸上端设有第二夹持工件手,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前端设有主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前面设有与所述主动锥形头相配合的从动锥形头,所述第二V型板后面设有第一气缸,所述旋转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前面,所述第三V型板前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后端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V型板下面设有第三气缸,所述工作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捷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宏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