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793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8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0~20、海金沙12~18、石菖蒲12~18、山茱萸2~8、四季青12~18、番泻叶10~20、鸡血藤12~18、山豆根2~8、海桐皮10~20、谷精草12~18、刺蒺藜8~12、芫花3~8、复合菌8~12、复合氨基酸8~12;通过中药制成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有效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在喷施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不会对甘蓝本身造成伤害,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对甘蓝黄叶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对甘蓝的黄叶病的平均发病率控制在2.33%,对已经发病的甘蓝黄叶病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and curing cabbage yellow leaf diseas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esticides, in particular to a composition for the control of yellow leaf disease of Brassica oleracea,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portion: Wild metatarsus 10~20, hayjinsha 12~18, calamus 12~18, Cornus 2~8, Sijiqing 12~18, senna 10~20, crow 12~18, pea root 2~8, Tung Tung skin 10~20, and valleys Arginine 12~18, Tribulus Tribulus 8~12, Daphne Daphne 3~8, compound fungus 8~12, compound amino acid 8~1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yellow lea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y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During the spraying process, the composition will not cause injury to the cabbage it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ximum to Gan Lanhuang. Leaf disease plays a good rol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yellow leaf disease in Brassica oleracea is 2.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yellow leaf disease is more than 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紫洋白菜或紫茴子白,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外叶和叶球呈紫红色,故称为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甘蓝菜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紫甘蓝含有丰富的硫元素,这种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杀虫止痒,对于各种皮肤瘙痒,湿疹等疾患具有一定疗效,因而经常吃这类蔬菜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十分有益,凡是经常吃甘蓝蔬菜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满足机体对纤维素的需求。这类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能够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及降低胆固醇水平。此外,经常吃甘蓝蔬菜还能够防治过敏症,因此皮肤过敏的人最好把甘蓝视为一道保留菜,甘蓝类蔬菜同药物一样,能够减轻关节疼痛症状,并且还能够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因此,关节炎患者最好经常吃这类蔬菜,并且为了防止感冒引起的咽喉部炎症,在冬春季节感冒的高发季节,也应当经常吃甘蓝菜,紫甘蓝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多的,因为紫甘蓝含有多种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紫甘蓝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都是非常丰富的,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等都是非常丰富的,除此之外紫甘蓝中含有的花青素甙和纤维素都是非常丰富的。鉴于甘蓝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具有极高的可种植性,因此在我国各省均有种植,甘蓝种植最重要是病害防治,甘蓝种植中易出现多种病害,如黄叶病是甘蓝的主要病害,又称甘蓝黄蔫病、萎黄病,主要为害甘蓝、芥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初病株萎蔫、矮心、黄化,芥蓝、结球甘蓝被感染的叶片叶缘变紫,叶基变褐,下部叶片一片接一片地脱落,在叶和植株的感病部位维管束变黑,这种变色多由植株基部向叶缘扩展,别于黑腐病,目前一般喷淋或浇灌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4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但是传统的药剂的喷施,出现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病害防治效果不显著一系列问题,危害较大,所以,对传统甘蓝黄叶病的防治进行有效改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0~20、海金沙12~18、石菖蒲12~18、山茱萸2~8、四季青12~18、番泻叶10~20、鸡血藤12~18、山豆根2~8、海桐皮10~20、谷精草12~18、刺蒺藜8~12、芫花3~8、复合菌8~12、复合氨基酸8~12。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5、海金沙15、石菖蒲15、山茱萸5、四季青15、番泻叶15、鸡血藤15、山豆根6、海桐皮15、谷精草15、刺蒺藜10、芫花5、复合菌10、复合氨基酸10。所述的复合菌,是将胶质芽孢杆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按0.2~0.4:0.1~0.3:0.3~0.5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所述的复合氨基酸,是将谷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按0.2~0.4:0.4~0.6:0.1~0.3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所述的组合物为药液。所述防治甘蓝黄叶病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将野跖草、海金沙、石菖蒲、山茱萸、四季青、番泻叶、鸡血藤、山豆根、海桐皮、谷精草、刺蒺藜、芫花混合,粉碎,加入所述粉碎料质量1~2倍的水,加热熬煮30min,再加入所述粉碎料质量的10倍量的乙醇,微波处理后恒温水浴下搅拌1h,回收乙醇,再加热继续熬煮剩余料30~40min,过滤再将滤渣加水重复煎煮两次,将三次的滤液合并,浓缩至合并液体积的1/2,将浓缩液和丙酮按1:3的质量比混合,超声处理8~12min,回收丙酮后,将残余液与复合菌、复合氨基酸混匀,装入喷壶即可。所述的微波处理,功率为700~800w,处理时间为8~12min。所述的恒温水浴,温度为55~65℃。所述的超声处理,频率为68~72KHz。以下对制备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作进一步说明:1、随机选取若干亩甘蓝种植地,随机分为3组,采用日常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组在甘蓝种植中,每周对甘蓝喷施一次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组合物,每次亩喷施量为60~80kg,第二组参照第一组进行防治,对甘蓝喷施市售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亩喷施量相同,第三组不喷施任何药物,试验时间为整个甘蓝种植期,分别对甘蓝黄叶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项目发病率%第一组2.33第二组3.16第三组6.232、随机选取若干亩甘蓝种植地,随机分为2组,每组种植甘蓝均发生了类似程度的黄叶病病害,采用日常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组对发病的甘蓝每周喷施一次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组合物,每次亩喷施量为120~160kg,第二组参照第一组进行治疗,对甘蓝喷施市售治疗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亩喷施量相同,以总有效率来表示对甘蓝黄叶病的治疗情况,其中,总有效率代表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和病情得到缓解,有待进一步用药观察的两者情况的总和,结果如表2所示:表2项目总有效率%第一组95.7第二组90.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中药制成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有效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在喷施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不会对甘蓝本身造成伤害,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对甘蓝黄叶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对甘蓝的黄叶病的平均发病率控制在2.33%,对已经发病的甘蓝黄叶病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防治效果显著,有效的遏制和灭杀了病原菌,降低了黄叶病病原菌以及其它害虫对甘蓝的侵害,有效避免病原菌的滋生,保证了甘蓝的安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中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的功效,能有效的起到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兼备的效果,同时,在配方中还添加了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强免疫力的复合菌、复合氨基酸,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对病害虫的抵抗力,可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保水保湿,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涝能力;同时还可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侵染,抗病,抗虫,有效降低甘蓝黄叶病的发病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0kg、海金沙12kg、石菖蒲12kg、山茱萸2kg、四季青12kg、番泻叶10kg、鸡血藤12kg、山豆根2kg、海桐皮10kg、谷精草12kg、刺蒺藜8kg、芫花3kg、复合菌8kg、复合氨基酸8kg;所述的复合菌,是将胶质芽孢杆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按0.2:0.1:0.3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所述的复合氨基酸,是将谷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按0.2: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所述防治甘蓝黄叶病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将野跖草、海金沙、石菖蒲、山茱萸、四季青、番泻叶、鸡血藤、山豆根、海桐皮、谷精草、刺蒺藜、芫花混合,粉碎,加入所述粉碎料质量1~2倍的水,加热熬煮30min,再加入所述粉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0~20、海金沙12~18、石菖蒲12~18、山茱萸2~8、四季青12~18、番泻叶10~20、鸡血藤12~18、山豆根2~8、海桐皮10~20、谷精草12~18、刺蒺藜8~12、芫花3~8、复合菌8~12、复合氨基酸8~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0~20、海金沙12~18、石菖蒲12~18、山茱萸2~8、四季青12~18、番泻叶10~20、鸡血藤12~18、山豆根2~8、海桐皮10~20、谷精草12~18、刺蒺藜8~12、芫花3~8、复合菌8~12、复合氨基酸8~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野跖草15、海金沙15、石菖蒲15、山茱萸5、四季青15、番泻叶15、鸡血藤15、山豆根6、海桐皮15、谷精草15、刺蒺藜10、芫花5、复合菌10、复合氨基酸1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菌,是将胶质芽孢杆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按0.2~0.4:0.1~0.3:0.3~0.5的质量比混合制得。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甘蓝黄叶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氨基酸,是将谷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按0.2~0.4:0.4~0.6:0.1~0.3的质量比混合制得。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英
申请(专利权)人:沿河新岩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