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118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包括:螺帽本体,所述螺帽本体的内孔包括第一柱体腔和位于第一柱体腔一端并与第一柱体腔同轴布置的第二柱体腔,所述第一柱体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柱体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的内径,第二柱体腔内设有棘爪;所述棘爪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棘爪在第二柱体腔内沿轴向布置,棘爪靠近第一柱体腔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固定,棘爪远离第一柱体腔的一端为自由端,且棘爪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与第一柱体腔之间的内径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止退放松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
本技术涉及螺母螺栓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
技术介绍
目前,构件连接或设备与部件的紧固,常采用螺栓与螺帽配合完成。由于螺栓经常使用在颠簸、晃动的环境中使用,而颠簸、晃动的使用环境会造成螺帽松动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包括:螺帽本体,所述螺帽本体的内孔包括第一柱体腔和位于第一柱体腔一端并与第一柱体腔同轴布置的第二柱体腔,所述第一柱体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柱体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的内径,第二柱体腔内设有棘爪;所述棘爪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棘爪在第二柱体腔内沿轴向布置,棘爪靠近第一柱体腔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固定,棘爪远离第一柱体腔的一端为自由端,且棘爪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与第一柱体腔之间的内径差。优选地,棘爪两侧的侧边均设有向第二柱体腔内壁方向卷曲的弧度边。优选地,棘爪设有两个,两个棘爪在第二柱体腔内相对布置。优选地,螺帽的内孔还包括第三柱体腔,所述第三柱体腔位于第二柱体腔远离第一柱体腔的一端,第三柱体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的内径,第三柱体腔内设有内螺纹,第三柱体腔内还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内套,所述内套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的内径,内套的一端设有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相对布置并均与内套固定连接。优选地,当内套处于与第三柱体腔螺纹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位于内套远离第三柱体腔的一端。本技术中,通过对螺帽的内孔结构进行设置,使其包括第一柱体腔和第二柱体腔,并在第一柱体腔内设置内螺纹,在第二柱体腔内设置棘爪,并使该棘爪在第二柱体腔内轴向布置,该棘爪靠近第一柱体腔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固定,该棘爪与第二柱体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与第一柱体腔之间的内径差,以使该螺帽与螺栓装配时,棘爪的自由端始终与螺栓的外壁抵靠,由于棘爪安装方式的限制,使得螺帽在旋进的过程中棘爪不起作用,而当螺帽旋出时,由于棘爪的自由端抵靠在螺栓上的螺牙内,使得螺帽无法旋出,从而起到良好的止退放松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包括:螺帽本体1,所述螺帽本体1的内孔包括第一柱体腔101和位于第一柱体腔101一端并与第一柱体腔101同轴布置的第二柱体腔102,所述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径,第二柱体腔102内设有棘爪2;所述棘爪2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棘爪2在第二柱体腔102内沿轴向布置,棘爪2靠近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固定,棘爪2远离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为自由端,且棘爪2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102与第一柱体腔101之间的内径差。本技术是这样使用的:当该螺帽安装在螺栓上时,预选使第一柱体腔101与螺栓对接并旋转螺帽使该螺帽逐步螺旋上升既可以,在此过程中,棘爪2不起作用,只会随着螺帽的上述也逐步上述,而螺帽固定后,由于棘爪2的自由端抵靠在螺栓上的螺牙内,使得螺帽无法旋出,从而起到止退放松动效果。当需要退出螺帽时,借用片体类结构将棘爪2向第二柱体腔102按压,使棘爪2的自由端与螺栓脱落即可旋出。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对螺帽的内孔结构进行设置,使其包括第一柱体腔101和第二柱体腔102,并在第一柱体腔101内设置内螺纹,在第二柱体腔102内设置棘爪2,并使该棘爪2在第二柱体腔102内轴向布置,该棘爪2靠近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固定,该棘爪2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102与第一柱体腔101之间的内径差,以使该螺帽与螺栓装配时,棘爪2的自由端始终与螺栓的外壁抵靠,由于棘爪2安装方式的限制,使得螺帽在旋进的过程中棘爪2不起作用,而当螺帽旋出时,由于棘爪2的自由端抵靠在螺栓上的螺牙内,使得螺帽无法旋出,从而起到良好的止退放松动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棘爪2两侧的侧边均设有向第二柱体腔102内壁方向卷曲的弧度边,以在螺帽与螺栓装配时,方便棘爪2可以顺利的绕着螺栓的外壁上下螺旋升降。本实施例中,棘爪2设有两个,两个棘爪2在第二柱体腔102内相对布置,以进一步提高止放松动退效果。且本实施例中螺帽的内孔还包括第三柱体腔,所述第三柱体腔位于第二柱体腔102远离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第三柱体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径,第三柱体腔内设有内螺纹,第三柱体腔内还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内套3,以所述内套3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径,以使与该螺帽适配的螺栓可以顺利通过内套3;内套3的一端设有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弹片4、第二弹片5,所述第一弹片4、第二弹片5相对布置并均与内套3固定连接,当需要退螺帽时,只需将内套3拆卸下来,然后按压第一弹片3、第二弹片4,并将第一弹片3、第二弹片4伸入至两个棘爪2之间,然后松开对第一弹片3、第二弹片4的按压,利用第一弹片3、第二弹片4的自身弹力复位,从而使棘爪2与螺栓的外壁分离,以使得螺帽可以顺利旋出。且本实施例中,当内套3处于与第三柱体腔螺纹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片4、第二弹片5位于内套3远离第三柱体腔的一端,既方便内套3与螺帽的连接,又能减小螺帽的高度,且结构简单紧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帽本体(1),所述螺帽本体(1)的内孔包括第一柱体腔(101)和位于第一柱体腔(101)一端并与第一柱体腔(101)同轴布置的第二柱体腔(102),所述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径,第二柱体腔(102)内设有棘爪(2);所述棘爪(2)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棘爪(2)在第二柱体腔(102)内沿轴向布置,棘爪(2)靠近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固定,棘爪(2)远离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为自由端,且棘爪(2)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102)与第一柱体腔(101)之间的内径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退防松动螺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帽本体(1),所述螺帽本体(1)的内孔包括第一柱体腔(101)和位于第一柱体腔(101)一端并与第一柱体腔(101)同轴布置的第二柱体腔(102),所述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径大于第一柱体腔(101)的内径,第二柱体腔(102)内设有棘爪(2);所述棘爪(2)由弹性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棘爪(2)在第二柱体腔(102)内沿轴向布置,棘爪(2)靠近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固定,棘爪(2)远离第一柱体腔(101)的一端为自由端,且棘爪(2)与第二柱体腔(102)的内壁之间具有由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方向依次递增间距,该间距的最大值大于第二柱体腔(102)与第一柱体腔(101)之间的内径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防松动螺帽,其特征在于,棘爪(2)两侧的侧边均设有向第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瑞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