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882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属于输电铁塔建设技术领域。该基础包括:上端位于地面、下端位于地下的钢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钢管的内腔中的第一混凝土段和原状土段;下端固定在第一混凝土段中、上端位于地面之上、用于固定连接输电铁塔塔腿的地脚螺栓;以及围绕钢管的外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段;第一混凝土段的长度小于原状土段的长度,第二混凝土段的下端位于第一混凝土段的下端的上方。该基础在建设时,通过将钢管打入地下保证了较小的作业面积;通过清除钢管内腔和外部的部分原状土形成第一混凝土段和第二混凝土段,简化施工,降低施工量,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在建设中无需配备泥浆池,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A foundation for transmiss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ndation for transmission tower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mission tower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includes: the upper end of the steel tube at the ground and the lower end; the first concrete section and the original soil section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teel pipe from top to bottom; the lower end is fixed on the first concrete section, the upper end is located on the ground, and is used to fix the anchor bolts connecting the leg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tower; and the outside of the steel pipe. The second concrete section of the wall is set;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concrete section is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the original soil section,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concrete section is abov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concrete section. When the foundation is built, the steel pipe is broken into the underground to guarantee the smaller operation area, and the first concrete section and the second concrete section are formed by clearing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teel tube and the external part of the original soil, so as to simplify the construction,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amount and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no mud pool should be installed in construction, so as to avoid affecting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
本技术涉及输电铁塔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
技术介绍
输电铁塔基础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塔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其作用是将铁塔对基础的作用力平稳、顺利地传递到地基中,从而不造成地基的失稳。特别是对于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来说,由于其所经过的地域较广,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更需要合理设计杆塔基础的型式,以保证长距离高压输电的正常进行。现有技术中输电铁塔常采用桩基础。桩基础是一种上端与输电铁塔塔腿固定,下端设置在原状土中的柱状结构,使用时利用桩基础与原状土之间的摩擦阻力来承受和传递输电铁塔的载荷。在建设桩基础时需要钻挖出柱状孔,向钻孔中放置钢筋后浇灌混凝土,形成桩基础。其中可采用人工钻孔或者机械钻孔的形式,且利用机械钻孔时需要配备保证钻孔顺利施工的泥浆池。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钻孔需要较长的深度,因此利用人工钻孔存在挖钻施工量大导致的施工周期长的缺陷;利用机械钻孔,则必备的泥浆池易污染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输电铁塔基础无法兼顾较短施工周期以及与环境友好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所述基础包括:一端位于地面上,一端位于地下的钢管;在所述钢管的内腔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混凝土段和原状土段;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段中的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上端位于所述地面之上,用于固定连接输电铁塔塔腿;以及靠近所述钢管上端,围绕所述钢管的外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段。可选地,在所述钢管中设置有所述第一混凝土段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栓钉。可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段的深度大于所述地脚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段中的长度。可选地,所述地脚螺栓具有至少两个。可选地,所述基础还包括:缠绕在至少两个所述地脚螺栓外侧的地脚螺栓箍筋。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段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钢管的直径。可选地,当所述钢管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000mm时,所述第二混凝土段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30mm;可选地,当所述钢管的直径大于1000mm时,所述第二混凝土段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钢管直径的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在建设时,将钢管打入原状土中,使得钢管充满了原状土。清理出钢管内靠近地面的部分原状土,并将地脚螺栓放置在钢管内去除原状土的部分中,之后向钢管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了与钢管内壁紧密结合的第一混凝土段,此时钢管内位于第一混凝土段下方的未被清除的原状土形成了原状土段。之后再将钢管外部靠近地面的部分原状土清除,形成为围绕钢管的凹槽,向凹槽中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形成第二混凝土段,完成该基础的建设。由于采用将钢管打入地下的作业方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作业面积小。同时由于只需清除钢管的内腔中的部分原状土进而浇筑形成第一混凝土段,以及清除钢管外侧的部分原状土进而浇筑形成第二混凝土段,因此有助于减少土石方开挖量,降低了施工量,缩短施工周期。同时由于施工工程量小,人工即可完成,因此,在建设中无需配备泥浆池,继而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整体施工作业更为绿色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俯视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钢管;2、栓钉;3、地脚螺栓;31、地脚螺栓箍筋;4、第一混凝土段;5、第二混凝土段;6、原状土段;7、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该基础包括:上端位于地面7、下端位于地下的钢管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钢管1的内腔中的第一混凝土段4和原状土段6;下端固定在第一混凝土段4中、上端位于地面7之上、用于固定连接输电铁塔塔腿的地脚螺栓3;以及,围绕钢管1的外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段5;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小于原状土段6的长度,第二混凝土段5的下端位于第一混凝土段4的下端的上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钢管1的长度与现有技术中桩基础所需钻挖的孔的深度相近。通过设置在原状土中的钢管1的外壁和原状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基础具备抗压和抗拉能力。通过第一混凝土段4固定的地脚螺栓3固定输电铁塔的塔腿,使得输电铁塔的载荷通过地脚螺栓顺利传递给基础的各个部件,增加基础受力的协同性。通过设置在钢管1周围的第二混凝土段5使得该基础具有抵抗水平作用力的能力,保证该基础良好的侧向刚度。该基础在建设时,首先将钢管1打入地下,此时位于钢管1内腔中的土以及钢管1外部的土均未经扰动,为原状土。之后清理出钢管1内靠近地面7的部分原状土,并将地脚螺栓3放置在钢管1内去除原状土的部分中,再向钢管1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了与钢管1的内壁紧密结合的第一混凝土段4,此时钢管1内位于第一混凝土段4下方的未被清除的原状土形成了原状土段6。之后再将钢管1外部靠近地面的部分原状土清除,形成围绕钢管1的凹槽,向凹槽中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形成第二混凝土段5,完成该基础的建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础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将钢管1打入地下的作业方式,具有施工作业面积小的优点。清除钢管1的内腔中的部分原状土,使得钢管1的内腔中形成了上下分布的空腔部分和原状土段6。其中钢管1内的空腔部分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混凝土段4,且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小于原状土段6的长度,因此在建造第一混凝土段4时,挖孔的深度较短。如此简化了施工,有助于降低土石方开挖量,降低了挖孔的施工量,进而起到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并且在建设第二混凝土段5时,由于第二混凝土段5的下端位于第一混凝土段4的下端的上方,因此同样无需在钢管1外侧挖出过深的凹槽,避免增加额外的施工作业量。同时由于施工工程量小,人工即可完成,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不必配备泥浆池,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整体施工作业更为绿色环保。进一步地,在钢管1中设置有第一混凝土段4的内壁上,固定有栓钉2。具体地,该栓钉2可焊接在钢管1的内壁上。当向钢管1内灌注混凝土形成第一混凝土段4时,通过该栓钉2可增加第一混凝土段4与钢管1内壁的结合力,使得第一混凝土段和钢管1形成一体,提高该基础的受力协同性。更具体地,关于该栓钉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10个、20个、30个等。但优选多个栓钉2沿钢管1的内壁均匀分布,保证第一混凝土段4与钢管1内壁的牢固结合。对于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即钢管1内部挖除的土体深度),优选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大于固定在第一混凝土段4中地脚螺栓3的长度。如此可以保证地脚螺栓3的下端完全设置在第一混凝土段4中,增强输电铁塔的塔腿与地基的稳固结合。对第一混凝土段4的具体深度不做限定,例如比地脚螺栓3的长度长400mm、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包括:上端位于地面(7)、下端位于地下的钢管(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钢管(1)的内腔中的第一混凝土段(4)和原状土段(6);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中、上端位于所述地面(7)之上、用于固定连接输电铁塔塔腿的地脚螺栓(3);以及,围绕所述钢管(1)的外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段(5);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小于所述原状土段(6)的长度,所述第二混凝土段(5)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下端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包括:上端位于地面(7)、下端位于地下的钢管(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钢管(1)的内腔中的第一混凝土段(4)和原状土段(6);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中、上端位于所述地面(7)之上、用于固定连接输电铁塔塔腿的地脚螺栓(3);以及,围绕所述钢管(1)的外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段(5);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小于所述原状土段(6)的长度,所述第二混凝土段(5)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下端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1)中设置有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栓钉(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输电铁塔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段(4)的长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飞张佩师刘倩倩李启振阴雅盛郝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