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75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包括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包括有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所述箱体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箱门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的内部两侧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的内部均设置了循环室,第二培育室通过回流管和风机与第一培育室上的循环管进行连接,风机工作将第一培育室内部的气体通过循环管和回流管通入到第二培育室内部,再由连通管通入到第一培育室内部,可以实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气体循环,便于培育羊肚菌菌种。

A kind of Morchella strain incub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eeding box for the species of Morchella, including a housing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incubator and a second nurturing chamber, and a base with a base, and a partition between the first incubator and the second nurturing room, and the inner middle position of the box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glass. One side of the glass window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The first breeding room and the inner sides of the second nurturing room are both symmetrically mounted with a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circulation room in the first nurturing room and the second nurturing room, and the second cultivation room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 recirculation tube and a fan and a circulation tube on the first nurturing room. The first nurturing room and second indoor gas circul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connecting the gas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tube and the reflux tube into the second nurturing interior, and the first nurturing room and second cultivation of the indoor gas circulation can be realized to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acteria species of Morch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
本技术属于羊肚菌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
技术介绍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现有的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培育箱内部的温度不方便控制,内部的气体流通不畅,培育箱内部各个位置温度难以达到均衡,以及没有设置紫外线杀菌灯,不能对使用后的培育箱进行杀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培育箱内部的温度不方便控制,内部的气体流通不畅,培育箱内部各个位置温度难以达到均衡,以及没有设置紫外线杀菌灯,不能对使用后的培育箱进行杀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包括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包括有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且箱体外壳的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箱体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之间设置有隔板,且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的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的内部两侧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远离箱门的一侧内壁均对称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灯,两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灯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的内部上方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培育室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隔板与第二培育室连接,所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远离连通管的一侧均设置有循环室,所述循环室上靠近第一培育室的一侧安装有百叶窗,且循环室的内部安装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通过回流管与三通电磁阀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上与回流管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排风管,且三通电磁阀上与回流管对称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贯穿箱体外壳与第一培育室连接,所述风机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箱,所述循环箱的一侧安装有XHDM-5控制器,所述红外线加热灯、半导体制冷片、温度传感器、紫外线杀菌灯、三通电磁阀和风机均与XHDM-5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透气管的表面开设有密集的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半导体制冷片均匀安装在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内部。优选的,所述风机与循环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回流管与循环管的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的内部均设置了循环室,且循环室通过百叶窗与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进行连通,第二培育室通过回流管和风机与第一培育室上的循环管进行连接,且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的内部通过连通管进行连接,风机工作将第一培育室内部的气体通过循环管和回流管通入到第二培育室内部,再由连通管通入到第一培育室内部,可以实现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气体循环,且循环室内部安装有密布透气孔的透气管,可以使气体均匀流通,使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各个位置气体温度维持平衡,便于培育羊肚菌菌种。(2)本技术设置了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在培育完成后打开紫外线杀菌灯对第一培育室和第二培育室内部进行杀菌,保持第一培育室与第二培育室内部清洁,防止内部细菌对羊肚菌的菌种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侧箱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红外线加热灯、3-置物架、4-半导体制冷片、5-温度传感器、6-紫外线杀菌灯、7-顶盖、8-箱体外壳、9-隔板、10-回流管、11-三通电磁阀、12-排风管、13-风机、14-XHDM-5控制器、15-循环箱、16-循环管、17-玻璃窗、18-箱门、19-把手、20-底座、21-第一培育室、22-连通管、23-第二培育室、24-百叶窗、25-循环室、26-透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包括箱体外壳8,箱体外壳8包括有第一培育室21和第二培育室23,且箱体外壳8的上方设置有顶盖7,箱体外壳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之间设置有隔板9,且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8,箱门18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玻璃窗17,用于观察培育箱内部的菌种培育情况,玻璃窗17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9,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两侧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置物架3,用于放置菌种的培育皿,置物架3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6,用于对培育箱内部进行杀菌,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箱门18的一侧内壁均对称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灯2,可以对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进行加热,两个红外线加热灯2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可以在温度过高时对培育箱内部进行适度降温,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上方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第一培育室2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22,连通管22贯穿隔板9与第二培育室23连接,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连通管22的一侧均设置有循环室25,用于对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的气体进行循环,循环室25上靠近第一培育室21的一侧安装有百叶窗24,方便第一培育室21内部的气体均匀进入到循环室25内部,且循环室25的内部安装有透气管26,透气管26通过回流管10与三通电磁阀11连接,三通电磁阀11上与回流管10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排风管12,且三通电磁阀11上与回流管10对称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13,风机13的一侧安装有循环管16,循环管16贯穿箱体外壳8与第一培育室21连接,风机13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箱15,循环箱15的一侧安装有XHDM-5控制器14,用于控制本培育箱正常工作,红外线加热灯2、半导体制冷片4、温度传感器5、紫外线杀菌灯6、三通电磁阀11和风机13均与XHDM-5控制器14电性连接。为了使透气管26可以均匀通气,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透气管26的表面开设有密集的透气孔。为了使本培育箱内部制冷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半导体制冷片4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半导体制冷片4均匀安装在第一培育室21和第二培育室23内部。为了使风机13可以稳定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风机13与循环箱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防止热量散失,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回流管10与循环管16的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包括箱体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壳(8)包括有第一培育室(21)和第二培育室(23),且箱体外壳(8)的上方设置有顶盖(7),所述箱体外壳(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之间设置有隔板(9),且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8),所述箱门(18)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玻璃窗(17),所述玻璃窗(17)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9),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两侧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置物架(3),所述置物架(3)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箱门(18)的一侧内壁均对称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灯(2),两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灯(2)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上方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一培育室(2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22),所述连通管(22)贯穿隔板(9)与第二培育室(23)连接,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连通管(22)的一侧均设置有循环室(25),所述循环室(25)上靠近第一培育室(21)的一侧安装有百叶窗(24),且循环室(25)的内部安装有透气管(26),所述透气管(26)通过回流管(10)与三通电磁阀(11)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11)上与回流管(10)相邻的一侧安装有排风管(12),且三通电磁阀(11)上与回流管(10)对称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13),所述风机(13)的一侧安装有循环管(16),所述循环管(16)贯穿箱体外壳(8)与第一培育室(21)连接,所述风机(13)的外部设置有循环箱(15),所述循环箱(15)的一侧安装有XHDM‑5控制器(14),所述红外线加热灯(2)、半导体制冷片(4)、温度传感器(5)、紫外线杀菌灯(6)、三通电磁阀(11)和风机(13)均与XHDM‑5控制器(1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包括箱体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壳(8)包括有第一培育室(21)和第二培育室(23),且箱体外壳(8)的上方设置有顶盖(7),所述箱体外壳(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之间设置有隔板(9),且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8),所述箱门(18)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玻璃窗(17),所述玻璃窗(17)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9),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两侧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置物架(3),所述置物架(3)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箱门(18)的一侧内壁均对称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灯(2),两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灯(2)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的内部上方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一培育室(2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管(22),所述连通管(22)贯穿隔板(9)与第二培育室(23)连接,所述第一培育室(21)与第二培育室(23)内部远离连通管(22)的一侧均设置有循环室(25),所述循环室(25)上靠近第一培育室(21)的一侧安装有百叶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尚品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