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全苏铝镁专利>正文

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61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把磨成粉粒的添加剂颗粒夹带在电离的惰性气体流中,电离惰性气体、用电离气体产生的热把固体颗粒加热到低于由于熔化、升华或分解使固体颗粒成为非固态的温度。然后,把所述的气体流和所夹带的加热了的固体颗粒喷射到金属液中,形成细散固体颗粒与金属液的混合物,然后在金属液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中造成物理搅动使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液中,这种物理搅动要持续到固体颗粒金属液的混合物完全凝固为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制造分布着很细颗粒的铸造基体金属材料的方法,这些颗粒可以是陶瓷、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其它可以提高基体金属性能的物质。飞机、船舶、汽车制造工业和一些其它工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及使用性能的新材料。现有技术是通过把基体金属与添加的组分熔化成液态,在能够保证各种组分完全熔化及相互溶解的整个系统的温度下进行熔炼来生产金属结构材料(合金)(图2a)。在合金液冷却与凝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合金组分的溶解度极大地降低。对某一合金系统及组分,在特定温度下,从均匀的合金液中沉淀出固相并长大,这些固相是以合金组分的晶体形式,或者,更经常地以合金组分的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晶体的形式沉淀的固相(图2b、c)。在进一步冷却时,其余的合金液以合金组分在基体金属中以固溶体的形式结晶(图2d)。具有与本体合金(基体)的晶格和性能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强烈地影响着整个合金系统的性能。在合金结晶的过程中沉淀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尺寸不应超过1微米,否则由于降低了延性和强度极大地损害了合金的质量。在固态下,金属和非金属在金属基体中的溶解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把磨成粉粒的添加剂颗粒夹带在电离的惰性气体流中,电离惰性气体、用电离气体产生的热把固体颗粒加热到低于因熔化、升华或分解会使固体颗粒成为非固态的温度,但是高于该熔化、升华或分解温度的一半;把所述的电离的惰性气体流和夹带有加热了的固体颗粒的流喷入到金属液中形成细散固体颗粒与金属液的混合物,然后在金属液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中造成物理搅动使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液中,对金属液持续进行物理搅动直到细散颗粒和具体金属的混合物完全凝固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瑞斯夫保瑞森考伊万晨可卡路司克保德诺娃雷泼堡特彼罗瑟夫帕维罗夫彼罗耶夫武尔克夫赦斯泰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U[苏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