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56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之间设有自动换面装置,送料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转盘,转盘套接在挡圈内,挡圈的右侧开设有豁口,自动换面装置的滑道插套在豁口内,滑道包括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下侧板固定有弧形板,出料机构的副槽道与弧形板连接;右侧板的前端固定有挡板框,挡板框上成型有圆弧面,挡板框内固定有滑板,滑板开设有出料口,出料机构的主槽道位于出料口的下方。它能将带有台阶面的轴承内圈进行换面后以同一状态流到下一道工序,提高了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

An automatic surface replacement device for bearing inner 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earing processing, which includes an automatic surface changing device for a bearing inner ring,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feeding mechanism on the floor, and an automatic surface changing device between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feeding mechanism. The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moto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disk, and the turntable is connected to the retaining ring. In the right side, the right side of the shield is opened in the right side. The slideway of the automatic face changing device is inserted in the opening. The slideway includes the lower side plate, the left plate and the right plate. The left board and the right board are fixed with a first bar and second bars respectively. The lower side plate is fixed with an arc plate, the auxiliary slot channel of the discharg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arc plate; the front end of the right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The baffle frame is fixed with a circular arc surface, a slide plate is fixed in the baffle frame, the slide plate is opened with a material outlet, and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discharg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below the outlet. It can change the bearing inner ring with step surface and then flow to the next working procedure in the same state, thus improving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of the bearing inner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加工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人为的将轴承部件一个个放入车床等加工设备进行加工;现有的轴承加工往往是车床连线,将同一状态的轴承输送到下一台车床,如图4所示的一种轴承内圈9,轴承内圈9的外壁上成型有台阶面91,使其失去了对称性,它在被输送过程中台阶面91有可能向下也有可能向上,从而不能以相同的状态输送到下一工位的车床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它能将带有台阶面的轴承内圈进行换面后以同一状态流到下一道工序,提高了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送料机构位于出料机构的后侧,所述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之间设有自动换面装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电机和挡圈,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固定有转盘,转盘的外壁压靠在挡圈的内壁上,所述挡圈的右侧开设有豁口,自动换面装置的滑道的后端插套在豁口内,所述滑道包括长度依次增大的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横条,右侧板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横条,下侧板的前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出料机构的副槽道的后侧板与弧形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侧板的前端固定有挡板框,挡板框的前侧的左端内壁上成型有圆弧面,挡板框内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滑板,所述滑板的左端后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机构的主槽道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副槽道与主槽道相通。所述出料口呈“T”型状,出料口的大端口位于小端口的后侧。所述左侧板的内壁与挡圈的内壁相切。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端上方固定有横板,横板上螺接有螺杆,螺杆穿过横板的下伸出端固定有限高板,限高板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的后端齐平,第二横条的前端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一横条的前端的伸出长度;轴承内圈的外壁的外径小于第一横条和第二横条之间的间距小于轴承内圈的台阶面的外壁的外径。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能将带有台阶面的轴承内圈进行换面后以同一状态流到下一道工序,提高了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虚线部分为轴承内圈);图2为图1关于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关于B-B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轴承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送料机构2位于出料机构3的后侧,所述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之间设有自动换面装置4,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电机21和挡圈22,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固定有转盘23,转盘23的外壁压靠在挡圈22的内壁上,所述挡圈22的右侧开设有豁口221,自动换面装置4的滑道41的后端插套在豁口221内,所述滑道41包括长度依次增大的下侧板411、左侧板412和右侧板413,所述左侧板412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横条42,右侧板4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横条43,下侧板411的前端固定有弧形板44,所述出料机构3的副槽道31的后侧板与弧形板44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侧板413的前端固定有挡板框45,挡板框45的前侧的左端内壁上成型有圆弧面451,挡板框45内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滑板46,所述滑板46的左端后侧开设有出料口461,所述出料机构3的主槽道32位于出料口461的正下方,所述副槽道31与主槽道32相通。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出料口461呈“T”型状,出料口461的大端口位于小端口的后侧。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左侧板412的内壁与挡圈22的内壁相切。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左侧板412和右侧板413的后端上方固定有横板51,横板51上螺接有螺杆52。螺杆52穿过横板51的下伸出端固定有限高板53,限高板53位于左侧板412和右侧板413之间。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横条42和第二横条43的后端齐平,第二横条43的前端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一横条42的前端的伸出长度;轴承内圈9的外壁的外径a小于第一横条42和第二横条43之间的间距c小于轴承内圈9的台阶面91的外壁的外径b。工作原理:将若干轴承内圈9放入旋转盘23上,电机21带动转盘23逆时针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轴承内圈9压靠在挡圈22的内壁上,然后相互挤压进入滑道41,进入滑道41的轴承内圈9的台阶面91可能向下也有可能向上,当台阶面91向下时,轴承内圈9沿弧形板44进入副槽道31内,然后,台阶面91向后的状态从副槽道31流到主槽道32内;当台阶面91朝上时,轴承内圈9经过弧形板44时,轴承内圈9通过台阶面91被架在第一横条42和第二横条43之间,轴承内圈9继续外移,先脱离第一横条42,轴承内圈9向座翻转并向下掉落,最后脱离第二横条43,轴承内圈9沿滑板46左移的同时,轴承内圈9经圆弧面451的引导作用下,轴承内圈9从出料口461流入到主槽道32内,此时轴承内圈9的台阶面处于向后状态,最后轴承内圈9以同一状态从主槽道32的右端流到下一道工序;而限高板53的存在,可以防止叠在一起的两个轴承内圈9进入滑道41。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送料机构(2)位于出料机构(3)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之间设有自动换面装置(4),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电机(21)和挡圈(22),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固定有转盘(23),转盘(23)的外壁压靠在挡圈(22)的内壁上,所述挡圈(22)的右侧开设有豁口(221),自动换面装置(4)的滑道(41)的后端插套在豁口(221)内,所述滑道(41)包括长度依次增大的下侧板(411)、左侧板(412)和右侧板(413),所述左侧板(412)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横条(42),右侧板(4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横条(43),下侧板(411)的前端固定有弧形板(44),所述出料机构(3)的副槽道(31)的后侧板与弧形板(44)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侧板(413)的前端固定有挡板框(45),挡板框(45)的前侧的左端内壁上成型有圆弧面(451),挡板框(45)内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滑板(46),所述滑板(46)的左端后侧开设有出料口(461),所述出料机构(3)的主槽道(32)位于出料口(461)的正下方,所述副槽道(31)与主槽道(3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自动换面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送料机构(2)位于出料机构(3)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之间设有自动换面装置(4),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电机(21)和挡圈(22),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固定有转盘(23),转盘(23)的外壁压靠在挡圈(22)的内壁上,所述挡圈(22)的右侧开设有豁口(221),自动换面装置(4)的滑道(41)的后端插套在豁口(221)内,所述滑道(41)包括长度依次增大的下侧板(411)、左侧板(412)和右侧板(413),所述左侧板(412)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横条(42),右侧板(413)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横条(43),下侧板(411)的前端固定有弧形板(44),所述出料机构(3)的副槽道(31)的后侧板与弧形板(44)的下端连接;所述右侧板(413)的前端固定有挡板框(45),挡板框(45)的前侧的左端内壁上成型有圆弧面(451),挡板框(45)内固定有左低右高设置的滑板(46),所述滑板(46)的左端后侧开设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忠徐方良王强竺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