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55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轮罩输送装置,包括框架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连接在框架上,输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连接后轮罩的滑车和输送轨道,滑车可滑动地连接在输送轨道上,输送轨道包括主输送轨道和返回输送轨道,滑车利用后轮罩自身重力在主输送轨道上滑行,以实现通过主输送轨道将后轮罩从后轮罩入口输送至后轮罩出口,从而提高了后轮罩的输送效率,降低了后轮罩的输送成本;此外,滑车利用自身重力在返回输送轨道上滑行,从而将其自身从后轮罩出口输送至后轮罩入口,以实现滑车的循环利用,进而进一步提高后轮罩的输送效率。

A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rear wheel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and discloses a rear wheel hood conveying device, including a frame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 conveying device is connected to a frame. The conveying devi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ulley and conveying tracks used to connect the rear wheel cover. The trochlear can be slidably connected to the conveyer track, and the conveyer track includes the main conveying track and the main conveying track. To return the conveyor track, the trochlear uses the rear wheel cover itself to slide on the main transport track to realize the transfer of the rear wheel cover from the rear wheel cover to the rear wheel cover through the main transport track, thu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ar wheel cover and reducing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of the rear wheel hood. In addition, the trochlear uses its own gravity to return and transport. On the track, it conveys itself from the rear wheel cover to the rear wheel cover, so as to realize the recycling of the pulle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ar wheel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后轮罩的重量在15kg-25kg之间,长宽高约为1700mm*700mm*1400mm,其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属于焊装车间内较大的分总成工件。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推台车的输送方式输送后轮罩,由于后轮罩的重量和体积都较大,从而导致后轮罩的输送极大地耗费人力,进而导致后轮罩的输送效率较低,输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以解决由于采用人工推台车的输送方式输送后轮罩而导致后轮罩的输送效率较低以及输送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后轮罩的输送效率以及降低后轮罩的输送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轮罩输送装置,包括框架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与后轮罩连接的滑车和输送轨道,所述滑车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主输送轨道和返回输送轨道,所述框架的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入口,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出口,所述主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出口倾斜设置,所述返回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入口倾斜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检测开关和控制器,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检测开关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检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限位机构电连接;在所述滑车触碰所述检测开关时,所述限位机构挡住所述滑车。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件、气缸和转动件,所述固定件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气缸的推杆上,且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入端电连接;在所述滑车碰触所述检测开关时,所述气缸的推杆伸出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所述转动件挡住所述滑车。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检测开关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输送轨道的倾斜角度为1.1°-1.2°,所述返回输送轨道的倾斜角度为1.1°-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输送轨道靠近所述后轮罩出口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铁圈,所述返回输送轨道靠近所述后轮罩入口的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铁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框架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滑车包括第一固定座、滑轮组以及用于与后轮罩连接的挂钩,所述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上,所述挂钩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另一侧上;所述滑车通过所述滑轮组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倾斜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两侧上;所述滑轮组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轴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98.5°-1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后轮罩输送装置,包括框架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连接在框架上,输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连接后轮罩的滑车和输送轨道,滑车可滑动地连接在输送轨道上,输送轨道包括主输送轨道和返回输送轨道,滑车利用后轮罩自身重力在主输送轨道上滑行,以实现通过主输送轨道将后轮罩从后轮罩入口输送至后轮罩出口,从而提高了后轮罩的输送效率,降低了后轮罩的输送成本。此外,滑车利用自身重力在返回输送轨道上滑行,从而将其自身从后轮罩出口输送至后轮罩入口,以实现滑车的循环利用,进而进一步提高后轮罩的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轮罩连接在后轮罩的输送装置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滑车和主输送轨道的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滑车和主输送轨道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主输送轨道、固定连接块与固定杆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主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车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车的左视图。其中,1、框架;2、输送装置;3、滑车;31、第一固定座;32、滑轮组;321、第二固定座;322、第一轴承;323、第二轴承;33、挂钩;4、输送轨道;41、主输送轨道;42、返回输送轨道;43、固定杆;44、固定连接块;5、后轮罩入口;6、后轮罩出口;7、限位机构;71;固定件;72、气缸;73、转动件;731、第一转动子件;732、第二转动子件;733、第三转动子件;74、缓冲器;8、检测开关;9、固定支架;10、第一限位铁圈;100、后轮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包括框架1和输送装置2,所述输送装置2连接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多个用于与后轮罩100连接的滑车3和输送轨道4,所述滑车3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4上;所述输送轨道4包括主输送轨道41和返回输送轨道42,所述框架1的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入口5,所述框架1的另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出口6,所述主输送轨道41朝所述后轮罩出口6倾斜设置,所述返回输送轨道42朝所述后轮罩入口5倾斜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滑车3利用所述后轮罩100自身重力在所述主输送轨道41上滑行,以实现通过所述主输送轨道41将所述后轮罩100从所述后轮罩入口5输送至所述后轮罩出口6,从而提高了所述后轮罩100的输送效率,降低了所述后轮罩100的输送成本。此外,所述滑车3利用自身重力在所述返回输送轨道42上滑行,从而将其自身从所述后轮罩出口6输送至所述后轮罩入口5,以实现所述滑车3的循环利用,进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后轮罩100的输送效率。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在所述后轮罩100上件或下件时,能够实现对运输中的所述后轮罩100的自动限位,以避免运输中的所述后轮罩100发生滑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7、检测开关8和控制器,所述限位机构7和所述检测开关8连接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检测开关8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限位机构7电连接;在所述滑车3触碰所述检测开关8时,所述限位机构7挡住所述滑车3,从而实现对滑行中的所述滑车3的自动限位,进而实现对连接在所述滑车3上的所述后轮罩100的自动限位,以避免运输中的所述后轮罩100在所述主输送轨道41上发生滑动。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限位机构7对运输中的所述后轮罩100的自动限位,本实施例中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与后轮罩连接的滑车和输送轨道,所述滑车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主输送轨道和返回输送轨道,所述框架的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入口,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出口,所述主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出口倾斜设置,所述返回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入口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与后轮罩连接的滑车和输送轨道,所述滑车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主输送轨道和返回输送轨道,所述框架的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入口,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上设有后轮罩出口,所述主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出口倾斜设置,所述返回输送轨道朝所述后轮罩入口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检测开关和控制器,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检测开关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检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限位机构电连接;在所述滑车触碰所述检测开关时,所述限位机构挡住所述滑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件、气缸和转动件,所述固定件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气缸的推杆上,且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入端电连接;在所述滑车碰触所述检测开关时,所述气缸的推杆伸出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所述转动件挡住所述滑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检测开关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进方智强吴立浩叶志明王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