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486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1),具备底盖(2)、顶盖(4)、以及配置于由底盖(2)和顶盖(4)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3),加固构件(3)具有平面部(31)、和在平面部(31)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32),加固构件(3)的直立壁部(32)与在底盖(2)或顶盖(4)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22)接合。

housing

The first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ell (1), with a bottom cover (2), a top cover (4), and a reinforcement member (3) arranged in a space divided by a bottom cover (2) and a top cover (4). The reinforcement member (3) has a plane part (31), a vertical wall (32) set up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plane part (31), and the upright wall (32) of the reinforcement member (3). The vertical wall part (22) erec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bottom cover (2) or the top cover (4) is eng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电子设备部件的壳体(电子设备壳体)、公文包、手提箱等的壳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和轻量化、便携性的提高、防止电子设备内部的部件破损,对壳体提出了高刚性化的要求。详细而言,在单手握持电子设备并用另一只手操作的情况下,或电子设备的搬运、监视器等的开闭时,会受到不平衡的载荷,因此扭转方向的力会作用于壳体。另外,在搬运时不慎摔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同样扭转方向的力会作用于壳体。因此,需求壳体具有高的抗扭刚性(torsionalrigidity)。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一直以来提出许多用于提高壳体的刚性的技术。另外,从提高便携性的观点出发,为了薄型化和轻量化,需求能够毫不浪费地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通过使设置于第1壳体的钩部与设置于第2壳体的被卡合部卡合,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在侧面卡合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提高电气设备的外壳结构的刚性的专利技术,包含具有上下段的电气设备安装面的树脂制下部盒、和具有与上段的电气设备安装面重叠的正面壁的上部盒。专利文献3记载了一种涉及具有多个凸部的第1面与表面材料的第2面接合而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体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4记载了一种涉及电气设备的壳体框架的底板的专利技术,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以内部中空的方式重叠为箱状,使它们在彼此的壁部的壁面结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8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028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348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63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钩部与被卡合部接合,没有一体化,因此在受到较大载荷而发生扭曲的情况下,会导致钩部或被卡合部破损、或者壳体被分割成第1壳体和第2壳体。其结果,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虽然在能够保持卡合状态的较小的扭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许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不慎摔落的情况等发生较大的扭曲变形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原本的刚性。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仅通过树脂制下部盒的上段的电气设备安装面与上部盒的正面壁重叠,而部件彼此没有被束缚固定,因此无法提供具有市场所需求的抗扭刚性的壳体。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仅仅是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的平面接合,因此在表面侧和背面侧,刚性会产生较大差异。其结果,根据专利文献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弄错壳体的配置方式的情况下,得不到原本所需的刚性。并且,由于在结构体的内部形成有凸部,因此无法将电子部件装填在结构体的内部,不适合薄型化。另外,专利文献4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壁面和平面结合,因此虽然能显示出高的抗扭刚性,但与专利文献3同样,在表面侧和背面侧,刚性会产生较大差异,在弄错配置方式的情况下,得不到原本所需的刚性。并且,由于是在空洞内锥形突出的结构,因此无法将电子部件装填在内部,这一点不适合薄型化。如上所述,根据以往用于提高壳体的刚性的技术,无法在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以及便携性的提高的同时赋予壳体高的抗扭刚性。因此,期待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赋予壳体高的抗扭刚性的技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以及便携性的提高并且提高抗扭刚性的壳体。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部、和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所述加固构件的直立壁部,与在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接合。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与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所述加固构件的除了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没有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接合的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涉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部、和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与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所述加固构件的除了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没有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接合的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通过热熔接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接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以23℃时的剥离载荷为60~5000N/cm2的范围内、且200℃时的剥离载荷为低于60N/cm2的范围内的方式,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接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和与该加固构件接合的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在底盖和/或顶盖、以及所述加固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接合部分设置有热塑性树脂,所述加固构件与底盖和/或顶盖经由所述热塑性树脂接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直接接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配设在通过所述加固构件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接合而形成的中空结构内的所述加固构件的表面。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加固构件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接合而形成的中空结构内,具备另一加固构件。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加固构件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加固构件接合着的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壳体,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以及便携性的提高并且提高抗扭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加固构件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壳体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另一加固构件结构的平面图和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中的加固构件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中的加固构件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抗扭刚性试验的方法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说明抗弯刚性试验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剥离载荷试验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层叠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说明压制成型方法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实施例6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用接合用夹具将加固构件与实施例6的底盖热熔接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8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9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实施例10的加固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反复进行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加固构件与壳体接合,相比于加固构件没有接合壳体的情况,能够大幅提高壳体的抗扭刚性。另外发现,通过有效利用由加固构件的接合而形成的中空结构,能够实现薄型化、轻量化、提高便携性。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上述见解而想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进行详细说明。再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用途,可举出公文包、手提箱、内置电子设备部件的壳体等,更具体而言,可举出扬声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壳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部、和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所述加固构件的直立壁部,与在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8 JP 2015-185991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部、和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所述加固构件的直立壁部,与在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与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所述加固构件的除了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没有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接合的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3.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部、和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直立壁部,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与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所述加固构件的除了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没有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周缘部接合的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构件通过热熔接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顶盖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间雅登藤冈圣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