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相铁铝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热合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35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金为复相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其含有(重量%)C≤0. 25%,Si0. 10~0. 60%,Mn4. 00~20. 00%,Cr1. 00~5. 00%,Al10. 00~16. 00%,Mo1. 00~5. 00%,以及以精炼剂形式加入的微量元素Ti、B、Mg、RE,余量为铁。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抗氧化能力和高强度,在海水、H↓[2]S气氛以及强碱中的抗蚀性和在空气介质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优于常用的不锈钢,成本仅为铬镍不锈钢的二分之一。(*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耐蚀耐热抗氧化合金,是一种以DO3型有序相为基的复相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它适用于抗腐蚀,抗氧化,尤其适用于海水、碱性介质、H2S气氛、高温空气介质下使用的结构件或铸件。抗腐蚀或抗高温氧化的金属材料,通常采用铬镍不锈钢、耐热钢,但这类材料昂贵,资源匮乏。目前,国际范围内都在寻求低成本的代用材料,尤以美国OakRidge National Labortory研究活跃,他们研制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其代表成分(按原子百分数计)28%Al,4%Cr,余Fe。由于该合金为单相Fe3Al金属间化合物,故其室温塑韧性低,空气介质中的室温延伸率仅为4%,且为采用高纯原料及实验室钮扣炉熔炼而成,与工业应用还有很大距离。我国浙江大学陈才金等人于1985年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85105573)一种铁-锰-铝-铬不锈钢,虽有良好的抗海水腐蚀能力,但由于基体相的无序性,故其抗高温氧化性能与铬镍不锈钢(如1Cr18Ni9Ti)有较大差距,且比重仅比1Cr18Ni9Ti低5.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金属间化合物的一系列优点,同时通过合金化以改善其韧性,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相铁铝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热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成分范围(重量%)为:C≤0. 25%,Si0. 10~0. 60%,Mn4. 00~20. 00%,Cr1. 00~5. 00%,Al10. 00~16. 00%,Mo1. 00~5. 00%,Ti0. 01~0. 05%、B0. 005~0. 03%,Mg0. 001~0. 05%,RE0. 05~0. 30%,S≤0. 025%,P≤0. 025%,Fe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文刘江南杨勇韩志礼杨觉民朱定一王正品刘健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