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可变滤波器、高频前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81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61)包括串联臂谐振电路(601)和第一、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602、603)。串联臂谐振电路(601)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P601)和第二连接端子(P602)之间。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602)连接在串联臂谐振电路(601)的第一连接端子(P601)侧。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602)将压电谐振器(621)和可变电容器(623)串联连接。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603)连接在串联臂谐振电路(601)的第二连接端子(P602)侧。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603)将压电谐振器(631)和可变电容器(633)串联连接。压电谐振器(621)的阻抗比压电谐振器(631)的阻抗要低。串联臂谐振电路(601)在第一连接端子(P601)侧具备特性调整用电容器(610)。

Frequency variable filter and high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The frequency variable filter (61)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eries arm resonant circuit (601) and a first and second parallel arm resonant circuits (602, 603). The series arm resonant circuit (601)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P601)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terminal (P602). The first parallel arm resonant circuit (602)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P601) side of the series arm resonant circuit (601). The first parallel arm resonant circuit (602) connects the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621) and the variable capacitor (623) in series. The second parallel arm resonant circuit (603)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on terminal (P602) side of the series arm resonant circuit (601). The second parallel arm resonant circuit (603) connects the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631) and the variable capacitor (633) in series. The impedance of the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621)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631). The series arm resonant circuit (601) has a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capacitor (610)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P6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频率可变滤波器、高频前端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以及包含频率可变滤波器的高频前端电路。
技术介绍
对利用了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的频率可变滤波器进行了各种实际应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频率可变滤波器具备多个将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并联连接的并联谐振电路。多个并联谐振电路以多级连接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作为串联臂谐振电路和并联臂谐振电路。例如,从第一端子侧朝向第二端子侧,串联臂谐振电路、并联臂谐振电路、串联臂谐振电路依次以阶梯形连接。通过像这样以所期望的级数连接并联臂谐振电路和串联臂谐振电路,从而实现所期望的滤波器特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259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规定的级数连接了串联臂谐振电路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中,在改善衰减特性方面,以往进一步连接有串联臂谐振电路或并联臂谐振电路。因此,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规模增大。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滤波器特性的频率可变滤波器。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具备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串联臂谐振电路以及第一、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串联臂谐振电路串联连接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串联臂谐振电路的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串联臂谐振电路的另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串联臂谐振电路具备电容值固定的固定电容器。串联臂谐振电路、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以及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具备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串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并联连接。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串联连接。固定电容器在串联臂谐振电路中连接于并联臂谐振器侧,该并联臂谐振器具备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中、较低一方的弹性波谐振器。该结构中,利用所述电路,能在保持通频带的高频侧和低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的同时,使通频带的频率变化。此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中,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可变电容器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由共用的一个可变电容器构成。该结构中,频率可变滤波器被进一步简化。此外,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谐振点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谐振点耦合,通频带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得到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优选为如下结构。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串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串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该结构中,串联臂谐振电路、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以及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中所谓的延伸电感器变得可选择,频率可变幅度变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频率可变滤波器还具备第二固定电容器。第二固定电容器在串联臂谐振电路中与并联臂谐振电路侧的端部相连接,该并联臂谐振电路包含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所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所包含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中、较高一方的弹性波谐振器。固定电容器的电容值小于第二固定电容器的电容值。该结构中,也能在保持通频带的高频侧和低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的同时,使通频带的频率变化。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由系统中使用的特定的频带内存在的多个通信信道构成的通信频段中,从多个通信信道的空闲通信信道中选择使用信道进行无线通信的高频前端电路,该高频前端电路具有如下特征。高频前端电路包括:固定滤波器,该固定滤波器使系统中使用的特定的频带以外的高频信号衰减;以及可变滤波器,该可变滤波器使根据使用信道发生变化的、特定频带内无用波的高频信号衰减。可变滤波器是所述任一项所记载的频率可变滤波器。该结构中,使使用信道的高频信号以低损耗通过,使通信频段内的使用信道以外的频带和通信频段外的频带的高频信号有效衰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高频前端电路中,优选采用如下结构。高频前端电路由频率可变型的LC滤波器构成,还包括使特定的频带内的IMD衰减的第二可变滤波器。第二可变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第一串联臂LC滤波器电路、以及第一、第二并联臂LC滤波器电路。第一串联臂LC滤波器电路被连接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第一并联臂LC滤波器电路是将第一串联臂LC滤波器电路的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其两端的电路。第二并联臂LC滤波器电路是将第一串联臂LC滤波器电路的另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其两端的电路。第一并联臂LC滤波器电路以及第二并联臂LC滤波器电路具备串联连接的可变电容器和电感器。第一串联臂LC滤波器电路具备固定电容器、LC串联电路以及LC并联电路。固定电容器与LC串联电路并联连接。LC串联电路将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作为两端,且具备串联连接的固定电容器和电感器。LC并联电路具备并联连接的可变电容器和电感器。包含于LC串联电路的电感器与输出端子直接连接,或者经由其它电感器与输出端子相连接。该结构中,第二可变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得以改善,衰减特性变得陡峭。由此,作为高频前端电路的传输特性得到改善。此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高频前端电路包括:在空闲通信信道有多个的情况下,分别检测多个空闲通信信道的接收电平的检测部;以及将检测出的多个接收电平中接收电平最高的空闲通信信道选择为使用信道的决定部。该结构中,能利用最适宜的通信信道进行高频信号的收发。从而,高频前端电路的传输特性进一步得到改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具有优良的滤波器特性的频率可变滤波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各谐振电路的阻抗特性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中特性调整用电容器的位置不同导致特性不同的阻抗特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效果的阻抗特性。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效果的通过特性。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高频前端电路的功能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高频前端电路的通过特性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LC滤波器的电路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频率可变LC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频率可变滤波器的电路图。下文中示出的压电谐振器例如为SAW谐振器,但也可以是其它弹性波谐振器。频率可变滤波器61包括:串联臂谐振电路601、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602、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603、第一连接端子P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频率可变滤波器、高频前端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频率可变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串联臂谐振电路,该串联臂谐振电路串联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该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的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以及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该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包括电容值固定的固定电容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包括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串联连接,所述固定电容器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中连接于并联臂谐振器侧,该并联臂谐振器具备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和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中、较低一方的弹性波谐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09 JP 2015-1771441.一种频率可变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串联臂谐振电路,该串联臂谐振电路串联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该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的一端和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以及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该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是将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地电位作为两端的电路,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包括电容值固定的固定电容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各自包括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和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弹性波谐振器被串联连接,所述固定电容器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中连接于并联臂谐振器侧,该并联臂谐振器具备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和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中、较低一方的弹性波谐振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可变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可变电容器和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由共用的一个可变电容器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频率可变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路的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包括与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的弹性波谐振器和可变电容器选择性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或传输线路。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频率可变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电容器,所述第二固定电容器在所述串联臂谐振电路中与并联臂谐振电路侧的端部相连接,该并联臂谐振电路包含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电路所包含的所述弹性波谐振器的阻抗和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弘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