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5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所述自适应折叠车门组件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车门、及与车门和车架连接的折叠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折叠系统与前车架连接,所述折叠系统与后车架转动连接;实现了车门随车辆伸缩自动折叠和展开,更加人性化,车辆的工作效率也更高,伸缩时更为方便。

An adaptive auto folding doo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aptive foldable car door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door connected with a frame, and a folding system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and frame. The frame consists of a front frame and a rear frame. The fold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a front carriage, and the folding system and the rear frame are transferred. The vehicle door is automatically folded and expanded with the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vehicle door, and is more humaniz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vehicle is also higher, and the expansion time i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
技术介绍
在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车辆的空间可拓展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便出现了伸缩车,这种伸缩车可以在伸长状态时装载更多的货物及乘客,在缩短状态时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更好的灵活性,但是在伸缩车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在车辆伸长时如何处理因车架伸长而裸露在外的车身结构及车门如何随车身长度变化而变化。既然车辆是可伸缩性质的,车辆的侧门也要随之运动,在车辆伸长时,随车架伸长而展开,以覆盖在车架伸长时产生的多余空间,在车架缩短时,随车架而折叠,缩入车辆后排空间中,占据车内更小的空间,同时还要解决乘客和货物的进出带来的车门180度旋转和行驶中车门不能受风和振动影响而自动开启的问题。如今市面上的伸缩车门大多为滑动式,在开门时将车门滑动,隐藏到车身后面,在拉开或关闭滑动式车门时都需要施加不小的力,而且在车门运动过程中惯性大,稍不留意就会对乘客带来危险,且滑动式车门牺牲了后排一部分空间用以存放车门,不适用于专为增大空间而设计的可伸缩汽车。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有随车身伸缩自适应折叠功能的车门被设计出来,不仅给车主带来了方便,更加人性化,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能够当车辆伸缩时无需人为控制,车门就能够随车架长度变化而折叠或展开,不仅更人性化,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车门、及与车门和车架连接折叠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折叠系统与前车架连接,所述折叠系统与后车架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折叠系统包括导向机构和缓冲装置,导向机构包括与缓冲装置抵触的导轨、与车架连接的立柱、及套设于导轨的滑块。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A端和B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所述C端和D端,所述导轨A端与缓冲装置的C端连接,导轨B端固定在车架上,导轨的A端可绕导轨B端转动。优选的,所述滑块设有轴承座,所述立柱与轴承座配合连接,并且可绕所述轴承座自由旋转。优选的,所述车架包括挡板,所述缓冲装置的D端固定于车架的挡板上,所述缓冲装置的C端与导轨A端焊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为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车门与后车架通过铰链连接。优选的,所述折叠系统与前车架使用内置插销连接。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与滑块用螺钉连。优选的,所述导轨的A端与所述缓冲装置中的C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门设置折叠系统机缓冲装置,能够实现适应汽车车身伸长而伸长,并且适应汽车车身缩短而缩短,可以克服车辆在伸缩时遇到的车门需手动控制的问题,实现了车门随车辆伸缩自动折叠和展开,更加人性化,车辆的工作效率也更高,伸缩时更为方便,也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危险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车辆处于伸长状态时自适应折叠车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车辆处于收缩状态时自适应折叠车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铰链,2-车门,3-缓冲弹簧,4-挡板,5-导轨,6-立柱,7-轴承座,8-滑块,前车架-9,后车架-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并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各种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车门2、挡板4、与用于抵触挡板的缓冲装置3、及与缓冲装置3相抵触的导向机构,其中,导向机构包括与缓冲装置3抵触的导轨5、与车架连接的立柱6、连接立柱6和导轨5的轴承座7、及套设于导轨5的滑块8,其中轴承座7设置于滑块8。其中,车架包括前车架9和后车架10。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为缓冲弹簧。上述导向机构和缓冲装置组成折叠系统,能够实现了车门随车辆伸缩自动折叠和展开。如图1所示,车门2通过铰链1与后车架10连接,车门2与导向机构中的立柱(6)通过销连接,导向机构中的导轨5的A端与缓冲装置3中的缓冲弹簧C端焊接在一起。本实施例车门和后车架通过铰链1一百八十度连接。如图2所示,立柱6与轴承座7配合连接,立柱6可在轴承座7上自由转动,轴承座7与滑块8采用螺钉连接,滑块8可在导轨5上滑动,导轨5的B端固定在前车架9上,A端与缓冲弹簧3焊接连接,且A端可绕B端小角度转动。如图3所示,后车架10设置有挡板4,缓冲弹簧3的C端与导轨5的A端采用焊接连接;缓冲弹簧3的D端与挡板4采用焊接连接,挡板4焊接于车架之上。如图4所示,当车架伸长时,后车架10向后运动,带动铰链1运动,铰链1拉动车门2向后运动,与车门2通过销连接的立柱6随车门2向车外运动,导向机构中的滑块8沿导轨5向导轨B端运动,与立柱6配合连接的轴承座7允许立柱6进行小角度旋转,以避免车门2带动立柱6运动时,立柱6产生扭转变形。立柱6做类圆周运动,导轨5的A端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绕着导轨B端做小角度转动,缓冲弹簧3用于调节和控制导轨5的运动范围,并起到减振作用。如图4所示,当车辆完全伸长,车门2与车身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拉开车门2,锁定销释放,导向机构中的立柱6停止运动,车门2继续绕铰链1旋转,直至车门2完全打开。关闭车门时,车门2回到与车身侧面的水平面,与导向机构中的立柱6恢复销连接。如图5所示,当车辆缩短时,车辆后排座椅折叠起来,后车架10向前运动,带动铰链1运动,并推动车门2向前运动,与车门2采用销连接的立柱6开始运动,导向机构中的滑块8沿导轨5向A端运动,与车门2销连接的立柱6随车门2向车内运动,与立柱6配合连接的轴承座7允许立柱6进行小角度转动,以避免车门2带动立柱6运动时,立柱6产生扭转变形,立柱6做类圆周运动,导轨5的A端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绕着B端小角度转动,缓冲装置中的缓冲弹簧3调节导轨5的运动范围,并起到减振作用。当车辆完全缩短,车门2与车身侧面成近90度夹角,折叠放置在后排(座椅折叠之后的)空间中,从而实现随车辆伸缩而自动折叠的功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折叠车门组件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车门、及与车门和车架连接折叠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折叠系统与前车架连接,所述折叠系统与后车架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汽车折叠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折叠车门组件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车门、及与车门和车架连接折叠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折叠系统与前车架连接,所述折叠系统与后车架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系统包括导向机构和缓冲装置,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缓冲装置抵触的导轨、与车架连接的立柱6、及套设于导轨的滑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A端和B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C端和D端,所述导轨A端与缓冲装置的C端连接,导轨B端固定在车架上,导轨的A端可绕导轨B端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轴承座,所述立柱与轴承座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磊张袁元李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