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ystem of optic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power to a power receiving device commonly located in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he transmitter has an optical resonator, which has a terminal reflector and a gain medium between them, resulting in a beam. The frequency of the beam is chosen to be absorbed by almost all transparent organic materials. The beam steering unit on the transmitter can guide the beam in either direction, and on the receiver, the beam can be absorbed by the photo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through the low reflection surface. The band gap of the power convert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ain medium. The receiver has a voltage converter, which includes inductors,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switches. The beam steering controller ensures that the beam is projected onto the rece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无线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功率传送领域,尤其是应用于基于激光的传输系统以在家庭环境中传送光功率至移动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需要在无需物理有线连接的情况下传输功率至远处位置。这一需要在近几十年随着通过需要定期再充电的电池运行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普及而变得重要。这些移动应用包括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脑、小汽车、玩具、可穿戴装置及助听器。目前,现有技术的电池的容量及密集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典型电池应用使得电池可能需要充电超过每天一次,远距离无线电池再充电的需求是重要的。电池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仍然在发展。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48年描述了第一块由莱顿瓶制成的电池,第一个类似加农电池的电源(因此名为电池)。后来伏特于1800年专利技术了明显更加便携的铜锌电池。加斯顿·普兰特于1859年专利技术了第一块可再充电电池,铅酸电池。从此以后可再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不足8倍,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由原始铅酸化学系统至现代的基于锂的化学系统及锌-空气化学系统的不同的可再充电电池化学系统同时以重量和体积参数给出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便携式电子/电气装置所消耗的功率已经达到每天可能需要补充若干次完整电池充电的程度。在专利技术电池后几乎一个世纪,在1870年与1910年之间的时期,特斯拉尝试使用电磁波跨越距离传输功率。从此以后,许多次尝试安全地传输功率至远处位置,其特征可在于,跨越明显大于传输装置或接收装置的距离。其范围从在1980年代实施SHARP(StationaryHighAltitudeRelayPlatform)计划的NASA到于2007年实验了类似特斯拉的系统的 ...
【技术保护点】
光学无线传输功率至功率接收装置的系统,其包含:具有末端反射器并且适合于发射光束的光学谐振腔;位于所述光学谐振腔内部并且具有第一带隙能的增益介质,所述增益介质以热的方式附着至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以放大通过其中的光线;向所述增益介质供应功率并且控制所述增益介质的小的信号增益的驱动器;配置以在多个方向至少之一引导所述光束的波束转向装置;配置以将所述光束转换成具有电压的电功率的光电功率变换器,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具有第二带隙能;适合于将由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产生的电功率的电压转换成不同电压的电压变换器,所述电功率变换器包含电感器、储能装置和开关;与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相连并且以光学方式布置在所述增益介质与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之间的至少一个表面,配置以提供指示投射在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上的光束的信号的探测器;及适合于控制所述波束转向装置和所述驱动器的状态至少之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至少所述探测器的控制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性质使得其以如下方式反射小部分的入射到其上的光线:(i)以漫射的方式,或者(ii)使得所述反射光线具有相对于所述表面位于远离所述光学谐振腔的虚焦点,或者(iii)使得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6 US 62/193,368;2015.07.28 US 14/811,2601.光学无线传输功率至功率接收装置的系统,其包含:具有末端反射器并且适合于发射光束的光学谐振腔;位于所述光学谐振腔内部并且具有第一带隙能的增益介质,所述增益介质以热的方式附着至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以放大通过其中的光线;向所述增益介质供应功率并且控制所述增益介质的小的信号增益的驱动器;配置以在多个方向至少之一引导所述光束的波束转向装置;配置以将所述光束转换成具有电压的电功率的光电功率变换器,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具有第二带隙能;适合于将由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产生的电功率的电压转换成不同电压的电压变换器,所述电功率变换器包含电感器、储能装置和开关;与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相连并且以光学方式布置在所述增益介质与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之间的至少一个表面,配置以提供指示投射在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上的光束的信号的探测器;及适合于控制所述波束转向装置和所述驱动器的状态至少之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至少所述探测器的控制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性质使得其以如下方式反射小部分的入射到其上的光线:(i)以漫射的方式,或者(ii)使得所述反射光线具有相对于所述表面位于远离所述光学谐振腔的虚焦点,或者(iii)使得所述反射光线具有在所述光学谐振腔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表面位于至少1cm处的实焦点;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配置所述控制器以响应由所述探测器接收的所述控制输入信号:致使所述驱动器改变所述增益介质的小的信号增益;改变所述光束的辐射亮度;改变由所述驱动器供应的功率;改变所述波束转向装置的扫描速度;改变所述波束转向装置的扫描位置;及记录确定所述光电功率变换器的位置的扫描位置;所述增益介质是半导体器件或用Nd离子掺杂的固体基质,并且包含使波数在8,300cm-1至12,500cm-1的范围内的至少一个频率的辐照衰减的滤波器;所述第二带隙能小于所述第一带隙能;所述第一带隙能为0.8eV至1.1eV;所述开关的闭合串联电阻小于由下式给出的R其中R是以欧姆测得的,Egain是以焦耳测得的第一带隙能,及Plaserdriver是由所述激光驱动器供应至所述增益介质的以瓦测得的功率,及所述光束具有至少8kW/m2/球面度的辐射亮度,及在位于约6940cm-1的C-H吸收的第一谐波与位于约8130cm-1的C-H吸收的第二谐波之间的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所述不同电压是大于通过所述光电变换器产生的电压的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波束转向装置的所述状态是所述波束转向装置的瞄准方向或扫描速度的至少之一。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光束具有至少800kW/m2/球面度的辐射亮度。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谐振腔的每个所述末端反射器是(i)介质镜、(ii)布喇格反射镜、(iii)菲涅耳反射器或(iv)由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电或半导体材料的交替的层组成的反射镜。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增益介质是用Nd离子掺杂的透明的固体基质材料或者是半导体。7.根据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进一步包含引出波数大于8300cm-1的辐照的滤波器。8.根据权利要求6的半导体选择项的系统,其中所述增益介质是量子点增益介质。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是散热器、帕尔贴二极管和液体冷却板中的至少之一。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还装配有风扇。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使用一层具有小于200°开尔文/瓦的热阻的焊料使所述增益介质附着至所述冷却系统。12.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R·莫尔,O·阿尔珀特,A·斯利波伊,L·戈朗,R·萨基,V·施穆克勒,E·罗内恩,O·纳米亚斯,V·魏斯莱布,
申请(专利权)人:WI电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以色列,IL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