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7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包括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发热片包括发热线、上铝箔层、下铝箔层,所述发热线呈波浪形布局,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人造革层包括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所述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将铝箔发热片与无纺布层夹设包覆在中间。本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具有发热功能,而且发热导热均匀,复合度高不易脱层,安全可靠。

A kind of heating compound artificial leath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ing compound artificial leather, which comprises an aluminum foil heating piece, a non-woven cloth layer and a artificial leather layer. The heating sheet of the aluminum foil includes a hot wire, an upper aluminum foil layer and a lower aluminum foil layer. The hair line is arranged in a wavy shape, the upper aluminum foil layer and the lower aluminum foil layer are coated in the hot wire. The non-woven layer includes the non-woven layer and the lower non-woven fabric layer. The non-woven fabric layer and the lower non woven cloth cover the aluminum foil heating sheet in the middle, and the artificial leather layer includes the artificial leather layer and the lower artificial leather layer. Betwee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eating, composite artificial leather, heat generating function, uniform heat and heat conduction, high composite degree and uneasy delamination, and is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
本技术涉及人造革,特别涉及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
技术介绍
人造革是一种外观、手感似皮革并可代替其使用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织物为底基,涂覆合成树脂及各种塑料添加制成。主要有PVC人造革、PU人造革和PU合成革三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造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在某些领域如坐垫、床垫等,常常需要应用到发热的功能,而目前的带发热功能的复合人造革,其性能较差,普遍存在着发热不均匀、复合度低容易脱层等缺陷,因此,目前的复合人造革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具有发热功能,而且发热导热均匀,复合度高不易脱层,安全可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包括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发热片包括发热线、上铝箔层、下铝箔层,所述发热线呈波浪形布局,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人造革层包括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所述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将铝箔发热片与无纺布层夹设包覆在中间。进一步,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通过粘胶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进一步,所述铝箔发热片在避开发热线的位置,均匀冲设有穿透上铝箔层与下铝箔层的通孔。进一步,所述无纺布层的形状比铝箔发热片的形状大,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在铝箔发热片之外的边缘位置以及对应铝箔发热片的通孔位置,通过热压熔接结构进行连接,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进一步,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在铝箔发热片之外的边缘位置以及对应铝箔发热片的通孔位置,通过热压熔接结构与丝线缝纫结构进行复合连接,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进一步,所述上人造革层与上无纺布层牢实地粘贴固定在一起,所述下人造革层与下无纺布层牢实地粘贴固定在一起。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铝箔发热片,上铝箔层、下铝箔层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热传导更快,发热更均匀,比传统的直接将电热线嵌入人造革中性能更好。由于铝箔与人造革的复合性不佳,因此加入无纺布层,从而提高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之间的整体复合能力,另外,还专门设计了穿透上铝箔层与下铝箔层的通孔,使得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可透过该些通孔通过热压熔接结构与丝线缝纫结构进行复合连接,将铝箔发热片更加牢固可靠夹设包覆在中间,进一步提升各层之间的复合强度,防止铝箔发热片松动,避免脱层。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热线与铝箔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发热线与铝箔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图中:发热线1;上铝箔层2;下铝箔层3;上无纺布层4;下无纺布层5;上人造革层6;下人造革层7;通孔8。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包括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所述铝箔发热片包括发热线1、上铝箔层2、下铝箔层3,所述发热线1呈波浪形布局,所述上铝箔层2、下铝箔层3通过粘胶将发热线1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上无纺布层4,下无纺布层5,所述上无纺布层4、下无纺布层5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人造革层包括上人造革层6、下人造革层7,所述上人造革层6、下人造革层7将铝箔发热片与无纺布层夹设包覆在中间。具体地,所述铝箔发热片在避开发热线1的位置,均匀冲设有穿透上铝箔层2与下铝箔层3的通孔8。所述无纺布层的形状比铝箔发热片的形状大,所述上无纺布层4、下无纺布层5在铝箔发热片之外的边缘位置以及对应铝箔发热片的通孔8位置,通过热压熔接结构与丝线缝纫结构进行复合连接,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具体地,所述上人造革层6与上无纺布层4牢实地粘贴固定在一起,所述下人造革层7与下无纺布层5牢实地粘贴固定在一起。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包括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发热片包括发热线、上铝箔层、下铝箔层,所述发热线呈波浪形布局,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人造革层包括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所述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将铝箔发热片与无纺布层夹设包覆在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包括铝箔发热片、无纺布层、人造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发热片包括发热线、上铝箔层、下铝箔层,所述发热线呈波浪形布局,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所述上无纺布层、下无纺布层将铝箔发热片夹设包覆在中间,所述人造革层包括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所述上人造革层、下人造革层将铝箔发热片与无纺布层夹设包覆在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铝箔层、下铝箔层通过粘胶将发热线夹设包覆在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热复合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发热片在避开发热线的位置,均匀冲设有穿透上铝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智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