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610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Ti,或Mo、Al、Nb、Ta等强化元素,构成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经固熔及时效处理后,可在马氏体基体上产生沉淀强化,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高韧性。主要化学成分为:C≤0.06%,Mn≤1.00%,Si≤1.00%,P≤0.04%,S≤0.03%,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10.80~1.30%,和Ti≤0.50%,或者Nb+Ta≤0.50%。(*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特别是涉及一种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现有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一般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或高强度钛合金。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但由于强度等问题,很难满足飞行数据记录器的专业性能指标。美国专利US4,600,449和论文“Ti-451合金在飞行事故记录仪上的应用”(《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0(20),30-33)分别揭示了一种制作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的高强度钛合金,但因其加工性差,需要特定的设备和加工工艺,成本明显提高,且成型后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强度较材料有明显下降。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易于加工的不锈钢,以此制作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可满足其专业性能指标。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以下述主要化学成份组成高强度、高韧性、易于加工的不锈钢,其相应的重量百分比为C≤0.06%,Mn≤1.00%,Si≤1.00%,P≤0.04%,S≤0.03%,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l0.80~1.30%,和Ti≤0.50%,其余可为铁或其它组分。或者以Nb+Ta≤0.50%取代Ti≤0.50%,获得另一种高强度、高韧性、易于加工的不锈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Ti,或Mo、Al、Nb、Ta等强化元素,构成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经固熔及时效处理后,强化元素可形成一系列特种金属间化合物,如拉氏相的Fe2Mo,Fe2Ti,Fe2Nb,以及X相的Fe36Cr12Mo10笔,可在马氏体基体上产生沉淀强化,使所得的不锈钢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高韧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Ti,或Mo、Al、Nb、Ta等强化元素;以成材的钢材制作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在850~1000℃加热固熔,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经整形精加工后再在480~620℃作时效处理,得到符合相应的专业性能指标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本专利技术由于控制了C、Mn、Si、P、S的含量,采用了含量适中的Cr和Ni,并加入了Mo、Al、Ti,或Mo、Al、Nb、Ta等强化元素,可保证在高温时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并使马氏体相变点保持在室温以上;复合加入Mo、Al、Ti,或Mo、Al、Nb、Ta等强化元素,使构成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形成一系列特种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在马氏体基体上沉淀析出产生沉淀硬化,并获得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抗拉强度≥1,310MPa,冲击韧性≥126J/cm2;具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性能,锻造热轧加工时,热塑性良好;冷轧、冷拉加工时,冷变形量可达80%以上,不会产生开裂、断裂等情况;由于采用了复合加入强化元素;在软体时制作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在850~1000℃加热固熔,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经整形精加工后再在480~620℃作时效处理等一整套工艺流程,所制作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符合相应的专业性能指标,抗拉强度≥1,310MPa,冲击韧性≥126J/cm2,硬度≥42HRC。在经受冲击试验、抗穿透试验、静态挤压试验、火烧防护试验,以及耐海水浸泡试验等一系列幸存试验后,壳体完好,记录信息仍能被分析。实施例一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Ti等强化元素,同时严格控制C、Mn、Si、P、S的含量,使化学成份相应的重量百分比为C≤0.06%,Mn≤1.00%,Si≤1.00%,P≤0.04%,S≤0.03%,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l0.80~1.30%,和Ti≤0.50%,其余可为铁或其它组分,构成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经固熔及时效处理后,强化元素可形成一系列特种金属间化合物,在马氏体基体上产生沉淀强化,从而,使不锈钢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高韧性,且易于加工。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我国航标“HB 6436-90”《机载飞行数据记录器最低性能指标》和美国联邦航空局TSO-C51a标准中的特殊技术性能要求。实施例二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Ti、Nb、Ta等强化元素,其中Al、Ti、Nb、Ta等强化元素的总量可控制在2.30%以内。为严格控制C、Mn、Si、P、S的含量,可采用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进行二次重熔。熔炼钢材的化学成份(按重量计)为C0.01%,Mn0.06%,Si0.16%,P≤0.01%,S0.006%,Cr12.88%,Ni8.00%,Mo2.10%,Al1.07%,Ti0.16%,Nb+Ta0.25%,其余可为Fe或其它组分,构成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经固熔及时效处理后,强化元素可形成一系列特种金属间化合物,在马氏体基体上产生沉淀强化,从而,使不锈钢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高韧性,且易于加工。经测试,该材料抗拉强度为1,310 MPa,冲击韧性为221J/cm2,硬度42HRC。具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性能,既适合于锻造热轧,也能冷轧、冷拉。冷轧、冷拉加工时,冷变形量可达80%以上,不会产生开裂、断裂等情况,特别适合于制作高强度弹簧、手术用缝合针,以及高强度连接件。实施例三冶炼时复合加入Mo、Al、Nb、Ta等强化元素,采用真空感应炉和真空白耗炉进行二次重熔,以严格控制C、Mn、Si、P、S的含量。熔炼钢材的化学成份(按重量计)基本为C0.02%,Mn0.06%,Si0.15%,P≤0.01%,S0.009%,Cr12.83%,Ni8.61%,Mo2.15%,Al1.26%,和Nb+Ta0.30%,其余可为铁或其它组分,构成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软质时以成材的钢材制作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在850~1000℃加热固熔,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经整形精加工后再在480~620℃作时效处理,得到符合相应的专业性能指标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据测试抗拉强度为1,430 MPa,冲击韧性为126J/cm2,硬度47HRC。如果采用焊接方法制作飞行数据记录器的防护壳体,那么如果能在加热固溶前,先对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以消除焊缝组织的影响,则效果更佳。权利要求1.一种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包含的主要化学成份(按重量计)为C≤0.06%,Mn≤1.00%,Si≤1.00%,P≤0.04%,S≤0.03%,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l0.80~1.30%,和Ti≤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最佳的化学成份(按重量计)为C≤0.03%,Mn≤0.10%,Si≤0.20%,P≤0.02%,S≤0.01%,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l0.80~1.30%,Ti≤0.50%和Nb+Ta≤0.50%,余量为Fe,其中Al、Ti、Nb、Ta等强化元素的总量控制在2.30%以内。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加入Mo、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数据记录器防护壳体不锈钢,包含的主要化学成份(按重量计)为:C≤0.06%,Mn≤1.00%,Si≤1.00%,P≤0.04%,S≤0.03%,Cr12.00~14.00%,Ni7.00~9.00%,Mo1.00~3.00%,Al0.80~1.30%,和Ti≤0.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敬善邵晋德周红仪杨军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钢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