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363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座、上盖、可产生光束的发光元件、触发件、阵列式感应元件以及控制单元。触发件设置于底座以及上盖之间,且具有反射部,而发光元件以及阵列式感应元件位于反射部的下方。当按键结构被触压时,触发件相对于底座移动,发光元件所产生的光束被反射部反射而被阵列式感应元件接收。因应触发件的移动,阵列式感应元件产生多个影像,而控制单元根据该多个影像而产生相对应的压力感测信号。

Key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ey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base, an upper cover,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hat produces a beam, a trigger, an array induction element and a control unit. The triggering ele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upper cover, and has a reflecting part, while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the array type induction element are positioned below the reflecting part. When the key structure is pressed, the trigger is moved relative to the base. The beam generated by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is reflected by the reflecting part and is received by the array induction element. In response to the movement of triggering elements, the array induction element generates multiple images, and the control unit generates corresponding pressure sensing signals according to the plurality of ima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脑周边输入装置包括滑鼠、键盘以及轨迹球等,其中键盘可直接键入文字以及符号予电脑,因此相当受到使用者以及输入装置厂商的重视。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包含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键盘。接下来说明包含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键盘中的按键结构的架构。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侧视示意图。现有按键结构1包括按键帽11、剪刀式连接元件12、弹性橡胶体13、薄膜开关电路14以及底板15,且底板15用以承载第二按键帽11、剪刀式连接元件12、弹性橡胶体13以及薄膜开关电路14。其中剪刀式连接元件12用以连接底板15与按键帽11。薄膜开关电路14具有多个按键接点(未显示于图中)。该按键接点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对应的按键信号。弹性橡胶体13设置于薄膜开关电路14上且一个弹性橡胶体13对应于一个按键接点,当弹性橡胶体13被触压时,弹性橡胶体13发生形变且触压薄膜开关电路14中相对应的按键接点而产生按键信号。剪刀式连接元件12位于底板15以及按键帽11之间且分别连接二者。剪刀式连接元件12包括第一框架121以及第二框架122。第一框架121的第一端连接于按键帽11,而第一框架121的第二端则连接于底板15。弹性橡胶体13被剪刀式连接元件12环绕。此外,第一框架121包括第一按键帽轴柱1211以及第一底板轴柱1212。第一框架121通过第一按键帽轴柱1211而连接于按键帽11,且利用第一底板轴柱1212而连接于底板15。而第二框架122与第一框架121结合,且第二框架122的第一端连接于底板15,第二框架122的第二端则连接于按键帽11。其中,第二框架122包括第二按键帽轴柱1221以及第二底板轴柱1222。第二框架122通过其第二按键帽轴柱1221而连接于按键帽11,且利用第二底板轴柱1222而连接于底板15。接下来说明现有按键结构1被使用者触压的运作情形。图1中,当使用者触压按键帽11时,按键帽1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连接元件12使其运动,故按键帽11可相对于底板15往下移动且触压相对应的弹性橡胶体13。此时,弹性橡胶体13发生形变且触压薄膜开关电路14以触发薄膜开关电路14的按键接点,使得薄膜开关电路14输出相对应的按键信号。而当使用者停止触压按键帽11时,按键帽11不再受力而停止触压弹性橡胶体13,使得弹性橡胶体13因应其弹性而恢复原状,同时提供往上的弹性恢复力,按键帽11因此而被推回被触压之前的位置。因应科技的进步,市面上推出一种机械式按键结构。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2包括按键帽(未显示于图中)、底座21、上盖22、推抵件23、连动件24、第一弹片25、第二弹片26以及电路板(未显示于图中),上盖22覆盖底座21,且上盖22具有上盖开孔221,连动件24设置于底座21的中央处且可相对于底座21上下移动。第一弹片25设置于底座21上且接近于底座21的侧壁,而第二弹片26设置于底座21上且位于连动件24与第一弹片25之间。推抵件23与连动件24而与其共同被设置于底座21上,推抵件23穿过上盖开孔221而可与按键帽结合。其中,第一弹片25与第二弹片26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图2中,连动件24具有凸出部241,其由连动件24的侧壁往第一弹片25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一弹片25包括固定部251以及弹动部252,固定部251被固定于底座21上,而弹动部252由固定部251延伸而形成,弹动部252可与连动件24的凸出部241接触而相对于固定部251移动。当使用者触压按键帽时,按键帽往下推动推抵件23,使可以与其连接的连动件24往下移动,此时,连动件24的凸出部241与弹动部252接触且沿弹动部252往下移动。于连动件24因应使用者的触压力而快速移动的过程中,连动件24会快速地通过弹动部252且其凸出部241推抵弹动部252,使弹动部252相对于固定部251移动而撞击第二弹片26,通过第一弹片25与第二弹片26的接触,电路板输出相对应的按键信号。于第一弹片25与第二弹片26接触的同时,会发生声响,以提供使用者确实已触压的回馈感。由于机械式按键结构2于触压按键帽时会发出碰撞的声响,其可给予回馈感,故机械式按键结构2受到某些使用者的喜爱。然而,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2中,由于推抵件23与连动件24连接,故推抵件23必须设置有限制连动件24移动的限位结构,其将造成推抵件23与连动件24两者的厚度无法缩小,使得机械式按键结构2的体积无法有效地缩小。因此,需要一种可缩小体积的按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体积的按键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座、一上盖、一发光元件、一触发件以及一阵列式感应元件。该底座具有一底座开孔,该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且该上盖具有一上盖开孔。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底座的下方,用以输出一光束,使该光束穿过该底座开孔。该触发件设置于该底座以及该上盖之间,用以被触压而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触发件具有一反射部,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反射该光束。该阵列式感应元件设置于该底座的下方且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依序接收被该反射部反射的该光束而产生多个影像;其中,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由多个微型感应元件排列而形成。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用以根据该多个影像而产生相对应的一压力感测信号。简言之,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使用阵列式感应元件取代传统的感应元件,其可提升影像的光学解析度,使控制单元得以进行精密的判断而产生相对应的压力感测信号。采用光学触发方式的另一优点在于,按键结构内有限的空间中可不需设置传统的机械触发结构,而可节省空间以缩小体积,以实现按键结构的轻薄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按键结构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的结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被触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3、4按键结构2机械式按键结构11、21按键帽12剪刀式连接元件13弹性橡胶体14薄膜开关电路15、25底板21、31、41、51底座22、32、42、52上盖23推抵件24连动件25第一弹片26第二弹片33、43、53触发件34、44、58发光元件35、45、55阵列式感应元件36、46、56电路板37、47、57控制单元48第二发光元件54阵列式发光元件121第一框架122第二框架241凸出部251固定部252弹动部311底座开孔321、421、521上盖开孔331、431、531本体332、432、532第一连接部333、433、533第二连接部334、434、534反射部335、435、535弹性元件351微型感应元件411、511第一底座开孔412、512第二底座开孔413隔绝壁1211第一按键帽轴柱1212第一底板轴柱1221第二按键帽轴柱1222第二底板轴柱B光束B1第一光束B2第二光束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缩小体积的按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请参阅图3,其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按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底座开孔;一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且该上盖具有一上盖开孔;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底座的下方,用以输出一光束,使该光束穿过该底座开孔;一触发件,设置于该底座以及该上盖之间,用以被触压而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触发件具有一反射部,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反射该光束;一阵列式感应元件,设置于该底座的下方且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依序接收被该反射部反射的该光束而产生多个影像;其中,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由多个微型感应元件排列而形成;以及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用以根据该多个影像而产生相对应的一压力感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底座开孔;一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且该上盖具有一上盖开孔;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底座的下方,用以输出一光束,使该光束穿过该底座开孔;一触发件,设置于该底座以及该上盖之间,用以被触压而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触发件具有一反射部,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反射该光束;一阵列式感应元件,设置于该底座的下方且对应于该底座开孔,用以依序接收被该反射部反射的该光束而产生多个影像;其中,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由多个微型感应元件排列而形成;以及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阵列式感应元件,用以根据该多个影像而产生相对应的一压力感测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还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底座的下方,用以承载该发光元件、该阵列式感应元件以及该控制单元于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触发件还包括:一本体,可相对于该底座移动;其中该反射部由该本体往外延伸而形成;一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一端上且穿过该上盖开孔,用以与一按键帽连接;一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二端上;以及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第二连接部上且与该底座接触,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使该本体可相对于该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渊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