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可倾推力瓦的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935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推力瓦的轴承。一种可倾推力瓦,设置于轴承座上并随所述轴承座旋转,可倾推力瓦包括推力瓦本体,所述推力瓦本体包括位于旋转方向上且相对设置的进油侧面和出油侧面,所述推力瓦本体还包括贯穿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的散热油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进油侧面,所述散热油孔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侧面,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出油方向与所述推力瓦本体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在可倾推力瓦上开设散热油孔,在不改变轴承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增加了通过可倾推力瓦的润滑油量,使冷的润滑油从可倾推力瓦侧面进入散热油孔中并排除,从而带走可倾推力瓦内部的热量,达到降低可倾推力瓦温度的效果,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可倾推力瓦的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推力瓦的轴承。
技术介绍
可倾推力瓦止推滑动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轮机、泵和压缩机等主机当中,可倾推力瓦通过限位装置安装在止推轴承中,是止推滑动轴承中一个重要的零件。通过主机的推力盘旋转,润滑油进入推力瓦与主机的推力盘的间隙中形成动压油膜,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推力载荷,且动压油膜具有吸振、吸热能力,因此可使主机在高速重载的工况下运转平稳、可靠。通常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的散热主要是靠吸入推力盘和推力瓦之间的润滑油来实现。而推力盘与推力瓦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吸入的油量有限,在一些极限高速大负载的工况下,轴承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推力瓦温度太高而造成轴承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散热不及时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让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快速散热的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可倾推力瓦的轴承。一种可倾推力瓦,设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用于支撑推力盘的旋转,所述可倾推力瓦包括推力瓦本体,所述推力瓦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油侧面和出油侧面,所述推力瓦本体还包括贯穿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的散热油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进油侧面,所述散热油孔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侧面,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出油方向与所述推力盘的旋转方向相同。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推力瓦本体包括结构钢层和合金层,所述结构钢层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合金层远离所述轴承座,所述散热油孔开设在所述结构钢层且靠近合金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油孔至少为两个,均匀成行的排列在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油孔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力瓦本体为扇形或圆形。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座及上述任一可倾推力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可倾推力瓦上开设散热油孔,在不改变轴承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增加了通过可倾推力瓦的润滑油量,使冷的润滑油从可倾推力瓦进油侧面进入散热油孔中并从出油侧面排除,从而带走可倾推力瓦内部的热量,达到降低可倾推力瓦温度的效果,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可倾推力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为方便描述,图中的箭头为假设的推力盘旋转方向,推力盘图中未给出,一种可倾推力瓦100,设置于轴承座1,可倾推力瓦100包括推力瓦本体2,推力瓦本体2包括位于推力盘旋转方向上且相对设置的进油侧面10和出油侧面20,推力瓦本体2还包括贯穿进油侧面10和出油侧面20的散热油孔30,散热油孔30的进油口31设置于进油侧面10,散热油孔30的出油口33设置于出油侧面20,且散热油孔30的进出油方向与推力盘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在可倾推力瓦100上开设散热油孔30,在不改变轴承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增加了通过可倾推力瓦100的润滑油量,使冷的润滑油从可倾推力瓦100进油侧面10进入散热油孔30中并从出油侧面20排出,从而带走可倾推力瓦100内部的热量,达到降低可倾推力瓦100温度的效果,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推力瓦本体包括结构钢层60和合金层70,结构钢层60与轴承座1连接,合金层70远离轴承座1,散热油孔30开设在结构钢层60且靠近合金层。这样不会对可倾推力瓦100结构强度造成多大影响,而且方便喷油嘴40(参见图3)喷出的润滑油通过可倾推力瓦100。进一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上述的结构钢层60与合金层70也可以替换为铜合金与巴氏合金,或者单独的铜合金,或者结构钢与复合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其它结合形式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油孔30至少为两个,均匀成行的排列在进油侧面10和所述出油侧面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油孔30为圆形孔,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散热油孔20也可以是其它多边形孔,例如方形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推力瓦本体2为扇形或者圆形等,只要方便与轴承座配合即可。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座1,喷油嘴40还包括上述的带有散热油孔30的倾推力瓦100。该轴承由于可倾推力瓦100带有散热油孔20,使得轴承整体散热效果更好,使用更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上述的轴承为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200,可倾推力瓦100的进油侧面10和出油侧面20均开设有收容槽50,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20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可倾推力瓦100,喷油嘴40均匀分布在每两个可倾推力瓦100之间,可倾推力瓦100与相邻的两个可倾推力瓦100的收容槽50卡接。收容槽50开设在结构钢层60上,位置上处于轴承座1与散热油孔30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200上的可倾推力瓦100围绕轴承座1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使可倾推力瓦止推轴承200结构更紧凑,受力更平衡。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倾推力瓦及包含该可倾推力瓦的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倾推力瓦,设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用于支撑推力盘的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倾推力瓦包括推力瓦本体,所述推力瓦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油侧面和出油侧面,所述推力瓦本体还包括贯穿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的散热油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进油侧面,所述散热油孔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侧面,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出油方向与所述推力盘的旋转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推力瓦,设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用于支撑推力盘的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倾推力瓦包括推力瓦本体,所述推力瓦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油侧面和出油侧面,所述推力瓦本体还包括贯穿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的散热油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进油侧面,所述散热油孔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出油侧面,且所述散热油孔的进出油方向与所述推力盘的旋转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推力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瓦本体包括结构钢层和合金层,所述结构钢层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合金层远离所述轴承座,所述散热油孔开设在所述结构钢层且靠近合金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推力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孔至少为两个,均匀成行的排列在所述进油侧面和所述出油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推力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文华潘鸿冯毅朱少华赵游泳龚常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