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915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包括排污泵、底座、电机、联轴器、泵轴、轴承座;所述底座上部一端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包括进水管道、加水螺栓、出水管道、气液分离管、回流孔、密封圈、集污盒、工作腔、叶轮、切割刀具、循环孔、储液腔、漏网、排污口、箱体,所述排污泵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侧设有储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泵体内部叶轮中设有破碎刀具,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破碎,使之通过排水管道,不发生堵塞,泵体中设有集污盒,对破碎后的比较重的垃圾进行处理,增加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面积逐渐扩大,每到雨季,由于排水设施不完善,污水中掺杂着一部分垃圾,堵住了排水管道,使污水不能及时流走,就会造成部分道路形成内涝的现象;排污泵可以将污水抽离到其它的地方去,排污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方便,大型的排污泵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连续运转时间长,排污泵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因此轴承上承受的载荷(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泵要长得多,不存在汽蚀破坏及灌引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振动噪声小,电机升温低,对环境无污染;现有的排污泵存在下列一些问题:1)污水进入到排污泵后,由于污水中掺杂着一部分像石块、塑料之类的垃圾,容易堵住管道口,使管道内的水流量变小,大大降低排污泵排污的工作效率;2)进入泵内的污水会被原模原样的排出,污水内垃圾不进行处理,增加了对后续污水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在泵体内部叶轮中设有破碎刀具,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破碎,使之通过排水管道,不发生堵塞,泵体中设有集污盒,对破碎后的比较重的垃圾进行处理,增加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包括排污泵、底座、电机、联轴器、泵轴、轴承座;所述底座上部一端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包括进水管道、加水螺栓、出水管道、气液分离管、回流孔、密封圈、集污盒、工作腔、叶轮、切割刀具、循环孔、储液腔、漏网、排污口、箱体,所述排污泵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用于将污水输送至工作腔,所述进水管道的一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所述储液腔的上部设有加水螺栓,所述储液腔一侧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用于将污水输送出去,所述出水管道上方一侧设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一侧固定在出水管道上,另一侧固定箱体上,所述气液分离管用于将气液分离出来,所述出水管道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回流孔连接,所述回流孔用于将出水管道中的一部分污水排放到储液腔中,所述储液腔下方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循环孔连接,所述循环孔用于将储液腔中的液体排放到工作腔中,所述工作腔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工作腔的上部与出水管道相连,所述工作腔内部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为中空结构,所述叶轮通过平键固定在泵轴上,所述泵轴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工作腔与泵轴交界的地方,所述泵轴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泵轴相连,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泵轴通过轴承座与底座连接,所述叶轮用于将进水管道和工作腔的液体送入到出水管道中,所述叶轮内部设有切割刀具,所述切割刀具固定在泵轴的一端,所述切割刀具上设有若干刀体,所述切割刀具用于将污水中大体积的垃圾进行破碎,所述工作腔的下方设有漏网,所述漏网上设有若干通孔,使进去到工作腔和破碎后重量大的垃圾经过漏网进行过滤,所述漏网下方设有集污盒,所述集污盒固定在箱体上,所述集污盒下方设有排污口,所述集污盒用于承接从漏网中落下来的垃圾。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中设有进水单向阀,污水只能通过进水单向阀由外向内进入,而不能反向流出,避免了污水的回流。优选的,所述集污盒上设有挡板,泵工作时,挡板处于打开的状态,垃圾就会落到集污盒中,当集污盒中的垃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关闭挡板,挡板下方的沉定池中的垃圾通过集污盒下方的排污口排出,当排污完成后,打开挡板,在排污的过程中,排污泵不会停止工作,提高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1)泵体内部叶轮中设有破碎刀具,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破碎,使之通过排水管道,不发生堵塞,泵体中设有集污盒,对破碎后的比较重的垃圾进行处理,增加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2)进水管道中设有进水单向阀,污水只能通过进水单向阀由外向内进入,而不能反向流出;3)所述集污盒上设有挡板,泵工作时,挡板处于打开的状态,垃圾就会落到集污盒中,当集污盒中的垃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关闭挡板,挡板下方的沉定池中的垃圾通过集污盒下方的排污口排出,当排污完成后,打开挡板,在排污的过程中,排污泵不会停止工作,提高了排污泵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泵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泵内部局部A放大图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泵内部叶轮部分一侧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泵内部叶轮部分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污泵,101-进水管道,102-进水单向阀,103-加水螺栓,104-出水管道,105-气液分离管,106-回流孔,107-密封圈,108-集污盒,109-工作腔,110-叶轮,111-切割刀具,112-循环孔,113-储液腔,114-档板,115-漏网,116-排污口,117-箱体,2-底座,3-电机,4-联轴器,5-泵轴,6-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包括排污泵1、底座2、电机3、联轴器4、泵轴5、轴承座6;所述底座上一端设有排污泵1,所述排污泵1包括进水管道101、加水螺栓103、出水管道104、气液分离管105、回流孔106、密封圈107、集污盒108、工作腔109、叶轮110、切割刀具111、循环孔112、储液腔113、漏网115、排污口116、箱体117,所述排污泵1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101,所述进水管道101用于将污水输送至工作腔109,所述进水管道101的一侧设有储液腔113,所述储液腔113用于存储液体,所述储液腔113的上部设有加水螺栓103,所述储液腔113一侧设有出水管道104,所述出水管道104用于将污水输送出去,所述出水管道104上方一侧设有气液分离管105,所述气液分离管105一侧固定在出水管道104上,另一侧固定箱体117上,所述气液分离管105用于将气液分离出来,所述出水管道104与储液腔113之间通过回流孔106连接,所述回流孔106用于将出水管道104中的一部分污水排放到储液腔113中,所述储液腔113下方设有工作腔109,所述工作腔109与储液腔113之间通过循环孔112连接,所述循环孔112用于将储液腔113中的液体排放到工作腔109中,所述工作腔109与进水管道101相连,所述工作腔109的上方与出水管道104相连,所述工作腔109内部设有叶轮110,所述叶轮110为中空结构,所述叶轮110通过平键固定在泵轴5上,所述泵轴5上设有密封圈107,所述密封圈107位于工作腔109与泵轴5交界的地方,所述泵轴5一侧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连轴器4与泵轴5相连,所述电机3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泵轴5通过轴承座6与底座2连接,所述叶轮110用于将进水管道101和工作腔109的液体送入到出水管道104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包括排污泵、底座、电机、联轴器、泵轴、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一端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包括进水管道、加水螺栓、出水管道、气液分离管、回流孔、密封圈、集污盒、工作腔、叶轮、切割刀具、循环孔、储液腔、漏网、排污口、箱体,所述排污泵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上部设有加水螺栓,所述储液腔一侧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方一侧设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一侧固定在出水管道上,另一侧固定箱体上,所述出水管道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回流孔连接,所述储液腔下方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循环孔连接,所述工作腔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工作腔的上部与出水管道相连,所述工作腔内部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为中空结构,所述叶轮通过平键固定在泵轴上,所述泵轴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工作腔与泵轴相交的地方,所述泵轴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泵轴相连,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泵轴通过轴承座与底座连接,所述叶轮内部设有切割刀具,所述切割刀具固定在泵轴的一端,所述切割刀具上设有若干刀体,所述工作腔的下方设有漏网,所述漏网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漏网下方设有集污盒,所述集污盒固定在箱体上,所述集污盒下方设有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用自吸无堵塞排污设备,包括排污泵、底座、电机、联轴器、泵轴、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一端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包括进水管道、加水螺栓、出水管道、气液分离管、回流孔、密封圈、集污盒、工作腔、叶轮、切割刀具、循环孔、储液腔、漏网、排污口、箱体,所述排污泵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一侧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上部设有加水螺栓,所述储液腔一侧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方一侧设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一侧固定在出水管道上,另一侧固定箱体上,所述出水管道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回流孔连接,所述储液腔下方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与储液腔之间通过循环孔连接,所述工作腔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工作腔的上部与出水管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贺会婷吕玮玮张荣胜靳立玲户静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