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3855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16
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属于地下隧道工程领域,包括:第一主管道,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主管道,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旁通管道,第一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门,第一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一位置连通第一主管道,第一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连通第二主管道,以及第二旁通管道,第二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门,第二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三位置连通第一主管道,第二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四位置连通第二主管道。该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管道的通断实现将堵塞的排泥管疏通,整个过程操作方便快捷,操作安全可靠,且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隧道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隧道工程中经常采用顶管法和盾构法,根据平衡原理的不同,通常分为气压平衡式、土压平衡式和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就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中继站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顶至接收井内。泥水平衡就是靠泥水使顶管机前方开挖段形成相对平衡状态。随着顶管的推进,刀盘在不断转动,进泥管不断供泥水,排泥管不断将混有弃土的泥水排出泥水舱。泥水平衡顶管的基本原理是泥水护壁,在泥水式顶管施工中,要使挖掘面保持稳定,必须向泥水舱注入一定压力的泥水。泥水在压力作用下向土体内部渗透,在开挖面形成一层泥皮。泥皮的作用,一方面阻止泥水继续向土体内部渗漏,另一方面,泥水的压力通过泥皮作用在开挖面防止坍塌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或泥水平衡盾构工法,泥水环路中经常出现排泥管堵塞的问题,即由于排泥管道中的渣土粒径太大,无法通过井区的排泥泵,从而堵塞管路,造成无法正常掘进。传统疏通排泥管时,需要工人拆卸螺栓连接的法兰式接头,然后对堵塞的管道一节一节进行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改善传统的排泥管堵塞时疏通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系统,以改善传统的排泥管堵塞时疏通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包括: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以及第二旁通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三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四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设置为进水管,所述第二主管道设置为排泥管。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道包括多段第一子管,多段所述第一子管拼接;所述第二主管道包括多段第二子管,多段所述第二子管拼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子管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相邻所述第二子管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子管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相邻所述第二子管之间设计有密封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所述第一主管道或者/和所述第二主管道内的压力,所述传感器组件控制连接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旁通阀门以及所述第二旁通阀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有报警单元。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采用法兰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与所述第二主管道采用法兰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采用法兰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与所述第二主管道采用法兰结构连接。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管施工系统,包括所述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该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管道的通断实现将堵塞的排泥管疏通,整个过程操作方便快捷,操作安全可靠,且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具体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包括有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第一旁通管道、第二旁通管道,在第一主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在第二主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在第一旁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旁通阀门,在第二旁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旁通阀门,同时,第一阀门位于第一旁通管道与第二旁通管道之间,第二阀门位于第一旁通管道与第二旁通管道之间。在进行地下隧道施工时,设定第一管道为进水管,第二管道为排泥管。施工过程中,进水管输送水至顶管机工作位置,在顶管机工作过程中,在隧道内产生大量泥水混合物,利用排泥泵将泥水混合物从排泥管中排出,此时,第一阀门处于连通状态,即第一主管道为通路,第二阀门处于连通状态,第二主管道为通路,第一旁通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门均处于阻断状态,第一旁通管道和第二旁通管道不起到连通作用,此时,第一主管道正常进水,第二主管道正常排泥。在排泥管排泥过程中出现堵塞情况时,排泥泵至顶管机之间的排泥管出现堵塞,随着时间的增加,堵塞情况加重。此时,需要疏通排泥管,阻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一旁通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门,从第一主管道进入的水被第一阀门阻断,水从第一旁通管道进入到第二主管道,水将堵塞在排泥管中的泥水混合物朝向顶管机的工作位置输送,即实现泥水混合物在排泥管中的反向输送,直到将排泥管疏通,同时,泥水混合物从进水管的靠近顶管机的端部进入,然后从第二旁通管道流动进入到排泥管中,从排泥管中排出,实现了泥水循环。当排泥管的堵塞段疏通后,管道中压力降低趋于正常,再将阀门调整回初始状态,第一主管道和第二主管道正常使用。通过控制阀门实现堵塞管道的疏通,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管施工系统包括上述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具有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旁通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旁通装置的变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顶管施工系统的示意图。图标:第一主管道100;第一阀门110;第二主管道200;第二阀门210;第一旁通管道300;第一旁通阀门310;第二旁通管道400;第二旁通阀门410;顶管机组件500;泥水分离组件600。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或泥水平衡盾构工法,泥水环路中经常出现排泥管堵塞的问题,即由于排泥管道中的渣土粒径太大,无法通过井区的排泥泵,从而堵塞管路,造成无法正常掘进。传统疏通排泥管时,需要工人拆卸螺栓连接的法兰式接头,然后对堵塞的管道一节一节进行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效低。鉴于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该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控制不同管道的通断实现将堵塞的排泥管疏通,整个过程操作方便快捷,操作安全可靠,且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以及顶管施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以及第二旁通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三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四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门,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以及第二旁通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门,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一端在第三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另一端在第四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道设置为进水管,所述第二主管道设置为排泥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控井区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道包括多段第一子管,多段所述第一子管拼接;所述第二主管道包括多段第二子管,多段所述第二子管拼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