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319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按照重量份数计,其配方为:聚醚多元醇100份,三聚氰胺7.5份,膨胀石墨3份,水2~2.6份,胺类催化剂0.2~0.4份,有机锡催化剂0.2~0.4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异氰酸酯40~45份。使用7.5份三聚氰胺/3份膨胀石墨复合协效阻燃剂,可替代12份卤代磷酸酯阻燃剂达到相同的阻燃性能,在阻燃过程中,不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环保。

A kind of flame-retardant polyurethane soft foa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flame retardant polyurethane soft bubble.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number, the formula consists of 100 polyether polyols, 7.5 phr melamine, 3 parts of expanded graphite, 2 ~ 2.6 water, 0.2 to 0.4 amine catalysts, 0.2 to 0.4 organotin catalysts, 1 to 3 phr surfactants and 40~45 phr. The use of 7.5 /3 portion of melamine expanded graphite composite synergistic flame retardant can replace 12 halogenated phosphates to achieve the same flame retardancy. In the process of flame retardancy, no large amount of toxic gases and smog will be released, thus gree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b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软泡生产
,涉及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氨酯软泡因其低密度、多孔结构,极易燃烧,通常添加卤代磷酸酯类阻燃剂来达到自熄的要求。但是卤代磷酸酯在使用中有较大的缺陷:1,由于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分子量较小,在成品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迁移逸出,部分磷酸酯已被证实有致癌性和致畸性,对成品的使用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软泡在阻燃过程中,卤代磷酸酯受热分解,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容易导致烟气中毒而伤亡。随着阻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阻燃低烟低毒的聚氨酯软泡提出更高的要求。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单斜结晶或白色粉末,熔点354℃,升华温度300℃,在受热时分解释放出不燃性气体,使泡沫具有阻燃性。膨胀石墨是一种天然石墨经过特殊处理后得到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其具有纳米级复合材料结构,在受到200℃以上高温时,石墨开始膨胀,并在1100℃时达到最大体积。上述两种阻燃剂均为固体粉末,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迁移;对成品海绵的VOC没有不良影响;在阻燃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小,烟气毒性低,属于高效低毒的阻燃剂。将这两种阻燃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配方为:聚醚多元醇100份,三聚氰胺7.5份,膨胀石墨3份,水2~2.6份,胺类催化剂0.2~0.4份,有机锡催化剂0.2~0.4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异氰酸酯40~4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配方为:聚醚多元醇100份,三聚氰胺7.5份,膨胀石墨3份,水2~2.6份,胺类催化剂0.2~0.4份,有机锡催化剂0.2~0.4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异氰酸酯40~4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其特征在于,聚氨酯软泡的NCO指数108%~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其特征在于,固体添加量为海绵质量的5%~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型聚氨酯软泡,其特征在于,三聚氰胺-膨胀石墨的添加比例为2.5:1,与聚醚多元醇预混的比例为固:液=7:20。5.一种阻燃型聚氨酯软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阻燃剂:按照配方将所述原料准备好,使用7.5份三聚氰胺/3份膨胀石墨进行混合,得到复合协效阻燃剂;(2)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明孙吉李铁虎吴蔚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川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