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裁剪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08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包括:底板、固定板及移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连接板、与第一下模对应的第一上模及与第二下模对应的第二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二上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一下模配合形成第一模体,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配合形成第二模体。通过移动板与固定板的移动扣合,此时流道与产品型腔之间的浇口连接被切断,无需再进行后续裁剪的成品。

Automatic cutt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utt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fixed plate and a moving plate. The fixed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loor, and the movable plate is buckled with the fixed plate. The fixed plat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 first lower die, and a second lower die, which are connected by the second lower di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which includes a second connection plate, a first upper di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lower die, and a second upper di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lower die. The first upper die and the first die are described. Second punch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 moving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are buckled, the first upper die and the first lower mold is formed with the first die body, wherein the second upper die and the second die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mock exam. The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vable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is carried out, so that the gat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unner and the product cavity is cut off, and the finished product without subsequent cutting is unnecessa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裁剪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裁剪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工厂为了提高模具加工效率,通常会在模具上同时制作多个型腔从而在一次开模中就得到多个小产品,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每个型腔之间设置流道以使料枪注入的原料均匀的分配到各个型腔中,这就造成了产品成型后将会保留有与产品相连的流道,必须通过后续加工去除每个产品上的流道与浇口,加工效率降低,并且影响产品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它能够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自行裁剪产品上的浇口,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与成型效率。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包括:底板、固定板及移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连接板、与第一下模对应的第一上模及与第二下模对应的第二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二上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一下模配合形成第一模体,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配合形成第二模体。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模的内侧壁及第二上模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模的内侧壁及所述第二上模的内侧壁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表面设有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位于所述移动板的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间隔设有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折叠伸缩件与伸缩板,所述伸缩板通过所述折叠伸缩件与所述固定板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的第二卡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包括举升杆,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所述举升杆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底板对应设有用于所述举升杆穿过的第二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还包括料枪,所述固定板还设有用于所述料枪穿过的第三开口,所述底板对应设有用于所述料枪穿过的第四开口,所述料枪的端部设置有进料管与进气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多个喷水管,多个所述喷水管围绕所述固定板周向间隔设置。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连接板把多个上下模连接在一起,移动板与固定板移动扣合,此时流道与产品型腔之间的浇口连接被切断,通过这种特殊的结构实现了上下模在配合过程中的自行裁剪,使得加工完成的产品无需再进行对浇口或流道的处理;(2)通过在固定板端部设置伸缩机构,能够准确的达到预设的高度,防止由于提拉高度过高导致的原料外流;(3)通过卡接部的配合,实现移动板与固定板的进一步夹紧,提高产品的成功率;(4)固定板设置可伸缩举升杆,通过调节举升杆,便于产品从模具中挤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动裁剪模具闭合状态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动裁剪模具开模状态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板,100、固定板,101、第一下模,102、第二下模,103、第一连接板,110、伸缩装置,111、折叠伸缩件,112、伸缩板,1121、第一卡接部,120、举升杆,130、料枪,131、进料管,132、进气管,140、第二卡接部,150、喷水管,151、喷嘴,160、第二开口,161、第一开口,170、第四开口,171、第三开口,180、第一支撑柱,190、第二支撑柱,200、移动板,201、第一上模,202、第二上模,203、第二连接板,210、提拉件,300、第一模体,310、第一凹槽,320、第二模体,330、第三模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包括:底板10、固定板100及移动板200,所述固定板100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移动板200与所述固定板100相互扣合。所述固定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03、第一下模101与第二下模102,所述第一下模101与所述第二下模10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03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200包括:第二连接板203、与第一下模101对应的第一上模201及与第二下模102对应的第二上模202,所述第一上模101与所述第二上模10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203相互连接;当所述移动板200与所述固定100板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上模201与所述第一下模101配合形成第一模体300,所述第二上模202与所述第二下模102配合形成第二模体320。通过采取连接板把多个上下模连接在一起,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将移动板200与固定板100设计为仿“弓”型的形状,通过这种特殊的结构实现了上下模在配合过程中的自行裁剪,使得加工完成的产品无需再进行对浇口或流道的处理。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10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3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2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模201的内侧壁及第二上模202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203与所述第一上模101的内侧壁及所述第二上模102的内侧壁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凹槽3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3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凹槽3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03通过伸入第一凹槽310,与所述第一上模210的内侧壁及所述第二上模202内侧壁相互配合,形成了第三模体330。上述模具的是通过一个连接板连接两个上、下模进行自动裁剪加工,也可以为了工作需要,将设备设计为通过多个连接板连接多个模体进行加工。更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模具的是凹、凸模相互配合隔离裁剪浇口,模具的加工形状有多种,比如:椭圆、锥体、柱体等等,只要是通过结构本身合模裁剪掉浇口或者流道的都应该属于上述裁剪模具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移动板200表面设有提拉件210,所述提拉件210位于所述移动板200的端部。所述底板10间隔设有第一支撑柱180与第二支撑柱190,所述固定板1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80与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裁剪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固定板及移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连接板、与第一下模对应的第一上模及与第二下模对应的第二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二上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一下模配合形成第一模体,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配合形成第二模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裁剪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固定板及移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下模与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二连接板、与第一下模对应的第一上模及与第二下模对应的第二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二上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第一下模配合形成第一模体,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第二下模配合形成第二模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裁剪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模的内侧壁及第二上模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模的内侧壁及所述第二上模的内侧壁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裁剪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表面设有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位于所述移动板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捷佛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