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843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2:41
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后模板内可滑动地设有内滑块和推杆,内滑块包括垂直部和位于垂直部下段的横向部,垂直部的上段伸入后模仁内;推杆垂直地从横向部的中央穿过并伸入后模仁内,推杆套设有与该内滑块的横向部连接的弹簧,前模板内设有与推杆顶端相接触的回位压块,位于两模脚之间对应内滑块的下方安装有底座,底座的内部上端的凹槽中依次设有异形凸轮和耐磨块,异形凸轮的中心设有一根带动其转动的定位销,定位销的两端嵌入底座上对应开设的向右上侧倾斜的弧形滑槽内,异形凸轮的左侧凸起与垂直部的底面相接触,右侧凸起与推杆的底端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模具体积小,制造成本及组装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The inner slider mechanism of the special shape cam of the injection mold

An internal slide block and a push rod can be slidably arranged in a rear template. The inner slider includes a vertical part and a transverse part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vertical secti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vertical part is penetrated into the rear mold benevolence. The push rod vertically passes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and extends into the rear mold benevolence. The push rod sleeve is equipped with the inner slider. A spring with a transverse part connected, the front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ack pressure block contact with the top of the push rod.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mould feet, a base is installed below the inner slider. The concave cam and the wear-resistant block are arranged in the groove of the inner upper end of the base. The center of the special cam has a positioning pin to drive its rotation, and a positioning pin. The two ends embedded in the base correspond to the arc groove which is inclined to the right upper side. The left protruding of the profile cam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face of the vertical part, and the right uplif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push r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number of parts, small volume of the moul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low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模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塑料产品的生产,模具就更加重要,目前针对产品上面内侧的倒勾部分,通常利用机械结构、前模拨销拨动外部的滑块滑动,外部滑块拉动滑块连杆进而带动模具内滑块进行滑动,从而完成产品上面内侧的倒勾部分脱模。但是,使用机械结构导致模具结构较为复杂,模具加工及组装维护时间长,内滑块及配合的外滑块所占空间太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模具体积,加大了注塑机吨位,且增加模具加工成本及注塑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模具体积过大,制造成本及组装维护成本高等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后模板、模脚、下固定板以及安装在后模板内的后模仁,所述后模板内可滑动地设有内滑块和推杆,所述内滑块包括垂直部和位于垂直部下段的横向部,所述垂直部的上段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垂直部与所述横向部形成的上凹口与所述后模仁相适配;所述推杆垂直地从所述横向部的中央穿过并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前模板内设有与所述推杆顶端相接触的回位压块,所述推杆套设有与该内滑块的横向部连接的弹簧,位于两模脚之间对应所述内滑块的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上端的凹槽中依次设有异形凸轮和耐磨块,所述异形凸轮的上轮廓呈波浪形,下轮廓呈圆弧形,所述耐磨块与所述异形凸轮相适配且固连于所述底座,所述异形凸轮的中心设有一根带动其转动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嵌入所述底座上对应开设的向右上侧倾斜的弧形滑槽内,所述异形凸轮的左侧凸起与所述垂直部的底面相接触,右侧凸起与所述推杆的底端相接触。优选地,在所述后模板内位于所述后模仁下方设有内滑块压条,所述内滑块压条截面呈倒L形,所述内滑块压条的水平部固连于与所述后模仁,所述内滑块压条的竖直部制有与所述内滑块的垂直部相适配的导槽。优选地,所述推杆的长度与所述内滑块的垂直部的长度等同。优选地,该内滑块压条的水平部通过螺丝固连于所述后模仁的底面。优选地,所述下固定板上对应底座制有嵌槽,所述底座的下端插入所述嵌槽内并通过螺丝固连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内滑块结构的模具零件数量,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及模具组装维护成本;2、大大降低模具大小,降低模架成本同时降低注塑机台成本;3、对于多腔模可以减小各模腔的间距,减少流道料头,降低注塑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异形凸轮滑块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完全合模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开模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完全开模状态下的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合模状态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后模板2、模脚3、下固定板4以及安装在后模板2内的后模仁5,后模板2内可滑动地设有内滑块9和推杆6,内滑块9包括垂直部91和位于垂直部91下段的横向部92,垂直部91的上段伸入后模仁5内用以形成产品的倒勾部位,垂直部91与横向部92形成的上凹口与后模仁5相适配;推杆6垂直地从横向部92的中央穿过并伸入后模仁5内,前模板1内设有与推杆6顶端相接触的回位压块7,推杆6套设有与该内滑块9的横向部92连接的弹簧8,位于两模脚3之间对应内滑块9的下方安装有底座10,底座10的内部上端的凹槽101中依次设有异形凸轮11和耐磨块12,异形凸轮11的上轮廓呈波浪形,下轮廓呈圆弧形,耐磨块12与异形凸轮11相适配且固连于底座10,异形凸轮11的中心设有一根带动其转动的定位销13,定位销13的两端嵌入底座10上对应开设的向右上侧倾斜的弧形滑槽102内,异形凸轮11的左侧凸起与垂直部91的底面相接触,右侧凸起与推杆6的底端相接触。详细地叙述,内滑块9的垂直部91的上段伸入后模仁5内与后模仁5配合用以形成产品上的倒勾部位,垂直部91与横向部92形成的上凹口与后模仁5相适配是指当垂直部91的顶面与后模仁5的顶面平齐时,后模仁5的底面与横向部92的顶面相接触;为了避免异形凸轮11在转动时被卡住,所以其左右两侧面呈垂直设置,异形凸轮11的左侧面的面积大于右侧面的面积。在后模板2内位于后模仁5下方设有内滑块压条14,内滑块压条14截面呈倒L形,内滑块压条14的水平部141固连于与后模仁5,内滑块压条14的竖直部142制有与内滑块9的垂直部91相适配的导槽143,内滑块压条14的主要作用时压紧内滑块9使其沿着导槽143上下滑动,保证注塑过程中内滑块9在注塑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位移。推杆6的长度与内滑块9的垂直部91的长度等同。保证推杆6与内滑块9移动距离相同。内滑块压条14的水平部141通过螺丝(未标示)固连于后模仁5的底面。组装方便且连接可靠。下固定板4上对应底座10制有嵌槽41,底座10的下端插入嵌槽41内并通过螺丝(未标示)固连于下固定板4上。底座10对整个机构起到支撑的作用,上述设置可以增强底座10的稳定性能,限制其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注塑完成后前模板1上移,回位压块7随前模板1向上移动,在弹簧8弹力作用下,内滑块9向下滑动并推动异形凸轮11左侧凸起,使异形凸轮11沿耐磨块12的圆弧轨迹逆时针转动,同时保持异形凸轮11的右侧凸起推动推杆6,实现前模板1、回位压块7与内滑块9的联动。如图5所示,随着前模板1的继续上移,推杆6、异形凸轮11、内滑块9滑动到滑槽102最高行程位置,产品倒勾部位完全脱出内滑块9,前模板1、回位压块7与推杆6完全分离,从而完成开模过程。合模时,如图6所示,前模板1带动回位压块7向下移动,下压推杆6,推动异形凸轮11顺时针转动,推动内滑块9向上移动,进行合模动作。如图3所示,当前模板1、回位压块7向下移动到位时,与之联动的内滑块9上升滑动到位,同时异形凸轮11转动到滑槽102最低行程位置,从而完成合模过程。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后模板、模脚、下固定板以及安装在后模板内的后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内可滑动地设有内滑块和推杆,所述内滑块包括垂直部和位于垂直部下段的横向部,所述垂直部的上段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垂直部与所述横向部形成的上凹口与所述后模仁相适配;所述推杆垂直地从所述横向部的中央穿过并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前模板内设有与所述推杆顶端相接触的回位压块,所述推杆套设有与该内滑块的横向部连接的弹簧,位于两模脚之间对应所述内滑块的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上端的凹槽中依次设有异形凸轮和耐磨块,所述异形凸轮的上轮廓呈波浪形,下轮廓呈圆弧形,所述耐磨块与所述异形凸轮相适配且固连于所述底座,所述异形凸轮的中心设有一根带动其转动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嵌入所述底座上对应开设的向右上侧倾斜的弧形滑槽内,所述异形凸轮的左侧凸起与所述垂直部的底面相接触,右侧凸起与所述推杆的底端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异形凸轮内滑块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后模板、模脚、下固定板以及安装在后模板内的后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内可滑动地设有内滑块和推杆,所述内滑块包括垂直部和位于垂直部下段的横向部,所述垂直部的上段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垂直部与所述横向部形成的上凹口与所述后模仁相适配;所述推杆垂直地从所述横向部的中央穿过并伸入所述后模仁内,所述前模板内设有与所述推杆顶端相接触的回位压块,所述推杆套设有与该内滑块的横向部连接的弹簧,位于两模脚之间对应所述内滑块的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上端的凹槽中依次设有异形凸轮和耐磨块,所述异形凸轮的上轮廓呈波浪形,下轮廓呈圆弧形,所述耐磨块与所述异形凸轮相适配且固连于所述底座,所述异形凸轮的中心设有一根带动其转动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嵌入所述底座上对应开设的向右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