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26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圈舍主体的侧面设置有围墙,圈舍主体由单圈、饲料处理间和大圈组成,单圈和大圈分别设置在饲料处理间的两侧,单圈和大圈均由采光面和喂料面堆砌而成,饲料处理间的内部设置有防雨棚,防雨棚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有喂料槽;本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喂料面与采光面拼接组成封闭空间以便麝自由活动,采光面通风透光效果较好,便于观察,更适合麝的生长,圈舍主体减少一组围墙,降低建设成本,实际喂料过程中,工作人员观察、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次完成,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显著降低。

A single cycle breeding enclosure for artificial musk de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 circulating breeding house for artificial musk deer. A enclosur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enclosure. The main body of the enclosure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circle, a feed processing room and a large circle, and a single circle and a large circle a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feed processing, and the single and large rings are made up of the light surface and the feeding surface. The support column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ter, a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opy, and the side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trough; I work for the single cycle breeding enclosure of the musk deer, the feeding surface and the light surface splice into the closed space for the free activity of the musk, and the lighting surface is well ventilated and transparent, and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the musk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musk. To reduce a group of walls,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in the actual feeding process, staff observation, feeding, cleaning and other daily feeding management work was completed once, work time and worklo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
本技术涉及动物养殖
,具体为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
技术介绍
人工养麝研究自1958年开展以来,先后建设了栅栏式、拱洞式、高墙楼层式、笼养式、全混泥土式、丝网单圈式、饲喂通道中通双分式、庭院式等各种圈舍形式,但各种圈舍形式在满足麝的生物学习性、通风采光、劳动强度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部分圈舍在实际观察、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工作需从中间通道反复往返,工作量大,而圈间通道使用量不大,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通道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多建设的隔离墙还会增加建造成本,延长建设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具备通风采光,降低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包括圈舍主体,所述圈舍主体的侧面设置有围墙,围墙的中部开设有入口,所述圈舍主体由单圈、饲料处理间和大圈组成,单圈和大圈分别设置在饲料处理间的两侧,所述单圈和大圈均由采光面和喂料面堆砌而成,采光面与喂料面固定连接,所述单圈和大圈的顶部设置有顶棚,顶棚的侧边分别与采光面、喂料面固定浇筑;所述喂料面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通道,所述饲料处理间由防雨棚、支撑柱和喂料槽组成,饲料处理间的一端与入口连通,所述饲料处理间的内部设置有防雨棚,防雨棚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与防雨棚固定转配,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饲料处理间固定焊接,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有喂料槽,喂料槽对称设置在支撑柱的两侧,所述喂料槽在饲料处理间内部等距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圈舍主体的一侧与围墙紧挨,圈舍主体的另一侧与外界连通。优选的,所述采光面通过耐火砖块间隔铺设制成,喂料面通过耐火砖块辅助防腐木堆砌制成。优选的,所述防雨棚和喂料槽均由饲料处理间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优选的,所述单圈和大圈对立设置在饲料处理间的两侧,所述单圈和大圈均通过通道与饲料处理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喂料面与采光面拼接组成四边形并形成封闭空间以便麝自由活动,采光面通风透光效果较好,便于观察,更适合麝的生长,圈舍主体的一侧与围墙紧挨,圈舍主体的另一侧与外界连通,圈舍主体减少一组围墙和栅栏,降低圈舍主体的建设成本,实际喂料过程中,工作人员观察、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次完成,省掉从中间通道反复往返的时间,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显著降低,提高饲养工作人员饲养的单位数量,有效降低供种时间一并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喂料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圈舍主体、11单圈、111采光面、112喂料面、113顶棚、114通道、12饲料处理间、121防雨棚、122支撑柱、123喂料槽、13大圈、2围墙、21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包括圈舍主体1,圈舍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围墙2,圈舍主体1的一侧与围墙2紧挨,圈舍主体1的另一侧与外界连通,圈舍主体1双向开口,实现单向循环,工作人员喂料过程中无需往返,减轻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圈舍主体1减少一组围墙2和栅栏,降低圈舍主体1的建设成本,实际喂料过程中,工作人员观察、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次完成,省掉从中间通道反复往返的时间,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显著降低,提高饲养工作人员饲养的单位数量,有效降低供种时间一并降低劳动强度,围墙2的中部开设有入口21,单圈11和大圈13对立设置在饲料处理间12的两侧,单圈11和大圈13均通过通道114与饲料处理间12连通,单圈11和大圈13的实际容积不同,不同体型的麝可以分放在不同的圈舍中实现圈养,圈舍主体1由单圈11、饲料处理间12和大圈13组成,单圈11和大圈13分别设置在饲料处理间12的两侧,单圈11和大圈13均由采光面111和喂料面112堆砌而成,采光面111通过耐火砖块间隔铺设制成,喂料面112通过耐火砖块辅助防腐木堆砌制成,圈舍主体1结构强度更高,不易遭受腐蚀,喂料面112与采光面111拼接组成四边形并形成封闭空间以便麝自由活动,采光面111通风透光效果较好,便于观察,更适合麝的生长,采光面111与喂料面112固定连接,单圈11和大圈13的顶部设置有顶棚113,顶棚113的侧边分别与采光面111、喂料面112固定浇筑,顶棚113与防雨棚121共同防护,达到防风、防雨的效果。喂料面112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通道114,饲料处理间12由防雨棚121、支撑柱122和喂料槽123组成,饲料处理间12的一端与入口21连通,饲料处理间12的内部设置有防雨棚121,防雨棚12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22,支撑柱122承载防雨棚121,确保防雨棚121维持稳定,避免防雨棚121产生偏移,支撑柱122的顶部与防雨棚121固定转配,支撑柱122的底部与饲料处理间12固定焊接,支撑柱122的侧面设置有喂料槽123,喂料槽123对称设置在支撑柱122的两侧,喂料槽123在饲料处理间12内部等距间隔设置,防雨棚121和喂料槽123均由饲料处理间12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工作人员通过不同的喂料槽123实现定量喂养,从而使得饲料投递更加均匀,麝的生长发育更为健全。综上所述:该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喂料面112与采光面111拼接组成四边形并形成封闭空间以便麝自由活动,采光面111通风透光效果较好,便于观察,更适合麝的生长,圈舍主体1的一侧与围墙2紧挨,圈舍主体1的另一侧与外界连通,圈舍主体1减少一组围墙2和栅栏,降低圈舍主体1的建设成本,实际喂料过程中,工作人员观察、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次完成,省掉从中间通道反复往返的时间,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显著降低,提高饲养工作人员饲养的单位数量,有效降低供种时间一并降低劳动强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包括圈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舍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围墙(2),围墙(2)的中部开设有入口(21),所述圈舍主体(1)由单圈(11)、饲料处理间(12)和大圈(13)组成,单圈(11)和大圈(13)分别设置在饲料处理间(12)的两侧,所述单圈(11)和大圈(13)均由采光面(111)和喂料面(112)堆砌而成,采光面(111)与喂料面(112)固定连接,所述单圈(11)和大圈(13)的顶部设置有顶棚(113),顶棚(113)的侧边分别与采光面(111)、喂料面(112)固定浇筑;所述喂料面(112)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通道(114),所述饲料处理间(12)由防雨棚(121)、支撑柱(122)和喂料槽(123)组成,饲料处理间(12)的一端与入口(21)连通,所述饲料处理间(12)的内部设置有防雨棚(121),防雨棚(12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22),支撑柱(122)的顶部与防雨棚(121)固定转配,所述支撑柱(122)的底部与饲料处理间(12)固定焊接,支撑柱(122)的侧面设置有喂料槽(123),喂料槽(123)对称设置在支撑柱(122)的两侧,所述喂料槽(123)在饲料处理间(12)内部等距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养麝单循环繁殖圈舍,包括圈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舍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围墙(2),围墙(2)的中部开设有入口(21),所述圈舍主体(1)由单圈(11)、饲料处理间(12)和大圈(13)组成,单圈(11)和大圈(13)分别设置在饲料处理间(12)的两侧,所述单圈(11)和大圈(13)均由采光面(111)和喂料面(112)堆砌而成,采光面(111)与喂料面(112)固定连接,所述单圈(11)和大圈(13)的顶部设置有顶棚(113),顶棚(113)的侧边分别与采光面(111)、喂料面(112)固定浇筑;所述喂料面(112)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通道(114),所述饲料处理间(12)由防雨棚(121)、支撑柱(122)和喂料槽(123)组成,饲料处理间(12)的一端与入口(21)连通,所述饲料处理间(12)的内部设置有防雨棚(121),防雨棚(12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22),支撑柱(122)的顶部与防雨棚(121)固定转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华付文龙邹良彬师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养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