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无功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43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风冷系统包括热风通道、热气泵、冷风通道、冷气泵、热气管和冷气管,机壳内部右侧设置热风通道,机壳内部右侧设置冷风通道,热风通道上端与冷却箱上端相连通,热风通道与冷却箱的连接处设置热气泵,冷风通道下端与冷却箱下端相连通,冷风通道与冷却箱的连接处设置冷气泵,元器件上侧设置热气管,元器件下侧设置冷气管,热气管与热风通道相连通冷气管与冷风通道相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风冷、水冷双重降温降温效果更好,水冷系统独立设置在机壳之外更加安全,使用功率较小的气泵和水泵便可实现循环,无需使用较大功率的风机,防止因使用加大功率的风机造成噪音过大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止无功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属于交流配电网络的电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矿山生产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井下供电线路被延伸加长,加之电力电子设备等非线性装置大量应用,使得供电系统存在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矿用隔爆静止无功发生器越来越被推广应用。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散热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为强迫风冷式,通常是从静止无功发生器所在柜体的前门进风,风通过功率元件后被位于柜体顶部或背部的风机抽出,从而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达到风冷的目的;另一种为热管式散热方式,该种散热方式是将所有功率元件集中在热管上,利用热管超强的导热性能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迅速地传导出去。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大部分静止无功发生器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所有的元器件要求全部密封在防爆壳体内,隔爆结构大,功率器件多且散热量大,采用风冷散热方式,一方面散热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噪音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解决风冷散热效果差,噪音比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元器件、风冷系统、水冷系统、冷却箱和底座,机壳内部后侧壁上设置元器件,机壳内部设置风冷系统,机壳后侧设置冷却箱,水冷系统与冷却箱连接,机壳底部设置底座,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热风通道、热气泵、冷风通道、冷气泵、热气管和冷气管,机壳内部右侧设置热风通道,机壳内部右侧设置冷风通道,热风通道上端与冷却箱上端相连通,热风通道与冷却箱的连接处设置热气泵,冷风通道下端与冷却箱下端相连通,冷风通道与冷却箱的连接处设置冷气泵,元器件上侧设置热气管,元器件下侧设置冷气管,热气管与热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气管下侧均布开设热气孔,冷气管与冷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冷气管上侧均布开设冷气孔。所述水冷系统包括吸热管、散热管、散热片、固定块和水泵,吸热管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冷却箱内,散热管设置在冷却箱外,吸热管与散热管循环连通,吸热管与散热管循环管路中设置水泵,散热管上设置散热片。将风冷系统中带出的热气冷却,将冷气送机壳内,并且可以直接对机壳后壁上安装的元器件进行降温,双重降温降温效果更好,水冷系统独立设置在机壳之外更加安全。所述吸热管呈迂回状设置在冷却箱内部。增大吸热面积。所述散热管呈迂回状设置在冷却箱外部。增大散热面积。所述水泵位于冷却箱下侧。加快水冷系统中冷却水的流动增加散热效果。所述元器件分层设置在机壳内。方便检修安装、方便气体交换、方便布控热气管和冷气管。所述每层元器件上侧均设置热气管,每层元器件下侧均设置冷气管。使降温效果更好。所述热气管呈迂回状设置在元器件上侧。所述冷气管呈迂回状设置在元器件下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所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机壳内的热空气在热气泵的作用下,由热气孔进入热气管再进入热风通道进入冷却箱,冷却箱内的冷空气在冷气泵的作用下进入冷风通道,再由冷气管上的冷气孔进入机壳内,冷却箱将风冷系统中带出的热气冷却,将冷气送机壳内,并且可以直接对机壳后壁上安装的元器件进行降温,双重降温降温效果更好,水冷系统独立设置在机壳之外更加安全,使用功率较小的气泵和水泵便可实现循环,无需使用较大功率的风机,防止因使用加大功率的风机造成噪音过大得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风冷系统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元器件3、风冷系统3.1、热风通道3.2、热气泵3.3、冷风通道3.4、冷气泵3.5、热气管3.6、热气孔3.7、冷气管3.8、冷气孔4、水冷系统4.1、吸热管4.2、散热管4.3、散热片4.4、固定块4.5、水泵5、冷却箱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静止无功发生器,包括机壳1、元器件2、风冷系统3、水冷系统4、冷却箱5和底座6,机壳1内部后侧壁上设置元器件2,机壳1内部设置风冷系统3,机壳1后侧设置冷却箱5,水冷系统4与冷却箱5连接,机壳1底部设置底座6,所述风冷系统3包括热风通道3.1、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冷气泵3.4、热气管3.5和冷气管3.7,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热风通道3.1,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冷风通道3.3,热风通道3.1上端与冷却箱5上端相连通,热风通道3.1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下端与冷却箱5下端相连通,冷风通道3.3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冷气泵3.4,元器件2上侧设置热气管3.5,元器件2下侧设置冷气管3.7,热气管3.5与热风通道3.1相连通,所述热气管3.5下侧均布开设热气孔3.6,冷气管3.7与冷风通道3.3相连通,所述冷气管3.7上侧均布开设冷气孔3.8。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系统4包括吸热管4.1、散热管4.2、散热片4.3、固定块4.4和水泵4.5,吸热管4.1通过固定块4.4固定在冷却箱5内,散热管4.2设置在冷却箱5外,吸热管4.1与散热管4.2循环连通,吸热管4.1与散热管4.2循环管路中设置水泵4.5,散热管4.2上设置散热片4.3;所述吸热管4.1呈迂回状设置在冷却箱5内部;所述散热管4.2呈迂回状设置在冷却箱5外部;所述水泵4.5位于冷却箱5下侧;所述元器件2分层设置在机壳1内;所述每层元器件2上侧均设置热气管3.5,每层元器件2下侧均设置冷气管3.7;所述热气管3.5呈迂回状设置在元器件2上侧;所述冷气管3.7呈迂回状设置在元器件2下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静止无功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元器件(2)、风冷系统(3)、水冷系统(4)、冷却箱(5)和底座(6),机壳(1)内部后侧壁上设置元器件(2),机壳(1)内部设置风冷系统(3),机壳(1)后侧设置冷却箱(5),水冷系统(4)与冷却箱(5)连接,机壳(1)底部设置底座(6),所述风冷系统(3)包括热风通道(3.1)、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冷气泵(3.4)、热气管(3.5)和冷气管(3.7),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热风通道(3.1),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冷风通道(3.3),热风通道(3.1)上端与冷却箱(5)上端相连通,热风通道(3.1)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下端与冷却箱(5)下端相连通,冷风通道(3.3)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冷气泵(3.4),元器件(2)上侧设置热气管(3.5),元器件(2)下侧设置冷气管(3.7),热气管(3.5)与热风通道(3.1)相连通,所述热气管(3.5)下侧均布开设热气孔(3.6),冷气管(3.7)与冷风通道(3.3)相连通,所述冷气管(3.7)上侧均布开设冷气孔(3.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元器件(2)、风冷系统(3)、水冷系统(4)、冷却箱(5)和底座(6),机壳(1)内部后侧壁上设置元器件(2),机壳(1)内部设置风冷系统(3),机壳(1)后侧设置冷却箱(5),水冷系统(4)与冷却箱(5)连接,机壳(1)底部设置底座(6),所述风冷系统(3)包括热风通道(3.1)、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冷气泵(3.4)、热气管(3.5)和冷气管(3.7),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热风通道(3.1),机壳(1)内部右侧设置冷风通道(3.3),热风通道(3.1)上端与冷却箱(5)上端相连通,热风通道(3.1)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热气泵(3.2),冷风通道(3.3)下端与冷却箱(5)下端相连通,冷风通道(3.3)与冷却箱(5)的连接处设置冷气泵(3.4),元器件(2)上侧设置热气管(3.5),元器件(2)下侧设置冷气管(3.7),热气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龙阳刘文蔚王传会张传亮苑令华边茂洲温福源李倩罗明邢振王玲娄増广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