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99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屏蔽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连接的舌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屏蔽板嵌于所述舌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屏蔽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一体式结构的屏蔽板设计为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有利于增加散热,实现电连接器的大电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装置透过多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随着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技术的演进,已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例如基于USB3.1规范所设计的USBType-C,其具有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所述USBType-C连接器的另一大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为符合上述需求,在标准USBType-C连接器的规范中,连接器的多个端子(24个)分为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在屏蔽板的上下侧对称排列,以符合允许双向拔插的需求。然而,因有限的空间中容纳了大量的端子,在数据的高速传输过程中,内部阻抗对大电流传输有一定的限制,且屏蔽板距上下排端子的距离相对较近,若传递大电流,不易散热,将会造成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增加散热,实现电连接器的大电流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舌板,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舌板的上下两个表面,屏蔽板嵌于舌板中,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之间;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第一屏蔽板具有一收容空间,第二屏蔽板位于收容空间。可选地,第一屏蔽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第二屏蔽板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第一屏蔽板具有一位于收容空间前方的凹槽,第二屏蔽板的前端未延伸至凹槽。可选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位于第一屏蔽板的上下两侧并和第一屏蔽板接触,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位于第二屏蔽板的上下两侧并和第二屏蔽板接触。可选地,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信号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端子头部、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前接触部的宽度小于其后接触部的宽度;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前接触部的宽度大于其后接触部的宽度。可选地,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端子头部均打薄;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端子头部悬空于第二屏蔽板,且设置于凹槽内;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端子头部的厚度小于其前接触部的厚度,第一信号端子的端子头部设有向下弯折的Z形弯折部,第二信号端子的端子头部设有向上弯折的Z形弯折部。可选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电源端子在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前端延伸超过第一信号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在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前端延伸超过第二信号端子。可选地,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厚度范围均为0.25-0.35毫米。可选地,第二屏蔽板包括平板部和自平板部向下延伸的第一弯折部;第一电源端子还包括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其后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一弯折部接触。可选地,第二屏蔽板还包括自平板部向下延伸且与第一弯折部相互错开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较第一弯折部更靠近第一电源端子的后接触部;第二电源端子还包括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其后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外表面和第二弯折部接触。可选地,第二屏蔽板包括两个第一弯折部和两个第二弯折部,两个第一弯折部和两个第二弯折部以相间隔的方式排布。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其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第一屏蔽板具有一收容空间,第二屏蔽板位于该收容空间,通过将一体式结构的屏蔽板设计为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有利于增加散热,实现电连接器的大电流功能。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屏蔽板与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屏蔽板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屏蔽板与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屏蔽板与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屏蔽板与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地片与第一接地端子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请参阅图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的立体图,该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内。请参阅图2,绝缘本体包括基部110和与基部110连接的舌板120,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舌板120的上下两个表面,屏蔽板200嵌于舌板120中,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即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引脚呈前后两排排列,便于组装,其中,焊接部均为SMT焊接脚。请参阅图3和图4,屏蔽板200包括第一屏蔽板210和第二屏蔽板220,第一屏蔽板210具有一收容空间211,第二屏蔽板220位于收容空间211,通过将一体式结构的屏蔽板设计为第一屏蔽板210和第二屏蔽板220,有利于增加散热,实现电连接器的大电流功能。可选地,第一屏蔽板210包括第一固定部212、第二固定部213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212和第二固定部213的连接部214,第二屏蔽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屏蔽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连接的舌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屏蔽板嵌于所述舌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屏蔽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21 CN 201720432148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屏蔽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屏蔽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连接的舌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屏蔽板嵌于所述舌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屏蔽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屏蔽板具有一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前方的凹槽,所述第二屏蔽板的前端未延伸至所述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屏蔽板的上下两侧并和所述第一屏蔽板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屏蔽板的上下两侧并和所述第二屏蔽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端子头部、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前接触部的宽度小于其后接触部的宽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前接触部的宽度大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宾
申请(专利权)人:柏拉蒂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