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80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红外对管,在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中穿插有挡光杆,挡光杆通过固定销卡接在所述复位弹簧上并伴随复位弹簧的伸缩沿轴向移动,挡光杆的远端用于抵碰待测产品,挡光杆的近端用于伸入红外对管的检测区域,在自由状态,挡光杆的近端位于所述红外对管的检测区域外,当有产品入库时,通过抵碰所述挡光杆的远端使其近端进入红外对管的检测区域实现红外感应计数。其显著效果是:即使待测物品相互贴合不形成光线传输间隙,也能通过相邻两个部件的轮廓变换带动挡光杆移动,从而触发红外对管进行计数,确保产品成型入库时连续传送的计数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数器,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工业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
技术介绍
在大型加工厂中,为了对加工进度进行管控,每天都需要统计成品量,如果采用人工清点,费时费力,而且无法确保其准确性。为了提升统计效率,在很多生产流水线上都设置有电子计数器。然而现有的电子计数器大多直接采用红外脉冲进行计数,如中国专利201120191575.8所公开的产品产量自动计数器,但是的产品在应用时,大多直接利用红外对管来检测产品的通过数量,针对加工流水线而言,由于相邻两个产品存在一定的间隙,所以这种计时器可以直接安装使用。但是,针对产品成型入库的应用场景,由于部分自动入库设备是利用一个产品推动另一产品入库,以轴承产品为例,由于其环形结构,两个产品相互紧贴缺少间隔,直接利用传统的红外对管进行产品计数,在安装时存在一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主要针对密集型摆放的入库设备进行计数统计,特别针对圆形产品,及时产品紧密摆放,也能检测出其入库数量,解决了传统红外对管安装不便或者检测不准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红外对管(2),在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在所述复位弹簧(3)中穿插有挡光杆(4),所述挡光杆(4)通过固定销(5)卡接在所述复位弹簧(3)上并伴随所述复位弹簧(3)的伸缩沿轴向移动,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用于抵碰待测产品,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用于伸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在自由状态,挡光杆(4)的近端位于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外,当有产品入库时,通过抵碰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使其近端进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实现红外感应计数。基于上述设计,该计数器可以方便的安装在流水线上,特别针对类似于轴承外圈或轴承内圈这种环形产品而言,即使两个产品相互紧贴,也能够利用其外轮廓的改变分别碰触挡光杆,从而触发红外对管产生相应的脉冲实现计数。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复位弹簧(3)的安装,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前夹板(6)和后夹板(7),在前夹板(6)和后夹板(7)之间形成复位弹簧安装腔,所述复位弹簧(3)安装在所述复位弹簧安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挡光杆(4)的杆身上开设有一排定位孔(8),所述固定销(5)插接在任意一个定位孔(8)中,通过改变固定销(5)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与待测产品的距离。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光杆(4)安装方向平行的一组滑槽(9),所述红外对管(2)设置在与所述滑槽(9)相匹配的卡座(10)上,通过改变所述卡座(10)在所述滑槽(9)上的位置调节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与所述红外对管(2)的距离。通过调节挡光杆(4)的远端与待测产品的距离以及挡光杆(4)的近端与所述红外对管(2)的距离,可以使其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安装调试方便。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其它物品对计数器的干扰,所述卡座(10)中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挡光杆(4)的通孔(11),所述红外对管(2)中的红外发射管(21)和红外接收管(22)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两侧,红外发射管(21)发出的红外光线横向穿过所述通孔(11)并送入所述红外接收管(22)中,在所述通孔(11)中形成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挡光杆(4)将产品划伤,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端面通过抛光打磨呈半球面。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支耳(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通过设计由复位弹簧带动的挡光杆,利用挡光杆的远端抵碰待测物品,利用挡光杆的近端作为红外对管的触发部件,基于上述设计,即使待测物品相互贴合不形成光线传输间隙,也能通过相邻两个部件的轮廓变换带动挡光杆移动,从而触发红外对管进行计数,确保产品成型入库时连续传送的计数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红外对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红外对管2,在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在所述复位弹簧3中穿插有挡光杆4,所述挡光杆4通过固定销5卡接在所述复位弹簧3上并伴随所述复位弹簧3的伸缩沿轴向移动,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用于抵碰待测产品,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用于伸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在自由状态,挡光杆4的近端位于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外,当有产品入库时,通过抵碰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使其近端进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实现红外感应计数。通过图1可以看出,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前夹板6和后夹板7,在前夹板6和后夹板7之间形成复位弹簧安装腔,所述复位弹簧3安装在所述复位弹簧安装腔中。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所述挡光杆4的杆身上开设有一排定位孔8,所述固定销5插接在任意一个定位孔8中,通过改变固定销5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与待测产品的距离。固定销5的位置改变后,为了确保挡光杆4的近端能够顺利触发红外对管2,在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光杆4安装方向平行的一组滑槽9,所述红外对管2设置在与所述滑槽9相匹配的卡座10上,通过改变所述卡座10在所述滑槽9上的位置调节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与所述红外对管2的距离,具体实施时,卡座10下方设置有与滑槽9相适应的卡接件,通过滑动卡座10即可调节其在滑槽9上的位置。通过图2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其它部件进入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造成错误计数,所述卡座10中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挡光杆4的通孔11,所述红外对管2中的红外发射管21和红外接收管22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两侧,红外发射管21发出的红外光线横向穿过所述通孔11并送入所述红外接收管22中,在所述通孔11中形成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通过设置专用的并相对隐蔽的检测区域,确保了计数的准确率。为了防止计数过程中因为抵碰产品而造成表面划伤,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端面通过抛光打磨呈半球面。为了方便该计数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支耳12。通过上述描述,当可以理解,本技术在传统的红外对管计数器的基础上,通过增设由复位弹簧3和挡光杆4构成的触发部件,利用挡光杆4的远端感应待测部件外轮廓的变化,利用挡光杆4的近端伸入专设的红外对管检测区域来触发红外脉冲计数,从而实现了在产品成型入库过程中连续传送的计数,确保了计数的准确率。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红外对管(2),在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在所述复位弹簧(3)中穿插有挡光杆(4),所述挡光杆(4)通过固定销(5)卡接在所述复位弹簧(3)上并伴随所述复位弹簧(3)的伸缩沿轴向移动,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用于抵碰待测产品,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用于伸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在自由状态,挡光杆(4)的近端位于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外,当有产品入库时,通过抵碰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使其近端进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实现红外感应计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的红外对管(2),在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在所述复位弹簧(3)中穿插有挡光杆(4),所述挡光杆(4)通过固定销(5)卡接在所述复位弹簧(3)上并伴随所述复位弹簧(3)的伸缩沿轴向移动,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用于抵碰待测产品,所述挡光杆(4)的近端用于伸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在自由状态,挡光杆(4)的近端位于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外,当有产品入库时,通过抵碰所述挡光杆(4)的远端使其近端进入所述红外对管(2)的检测区域实现红外感应计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前夹板(6)和后夹板(7),在前夹板(6)和后夹板(7)之间形成复位弹簧安装腔,所述复位弹簧(3)安装在所述复位弹簧安装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成型入库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杆(4)的杆身上开设有一排定位孔(8),所述固定销(5)插接在任意一个定位孔(8)中,通过改变固定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跃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锦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