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408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换热结构包括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通过导热板隔开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二介质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壁为耐腐蚀金属层,管状结构的外壁为铝层,导热板的表面为铝层;相邻的管状结构的外壁相互连接,每个管状结构的外壁与相邻的导热板连接。空冷器包括壳体、用于制造空气流的风机以及换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结构及空冷器,适用于大换热量且对耐腐蚀要求较高的工况,与其他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相比,具有导热系数高、重量轻、造价低、体积小、易运输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
本技术涉及冷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电力、煤炭等行业内,很多装置都需要用到各种流体换热设备,这些设备一般都采用钢材(碳钢、不锈钢)或铝材制造,极少的还会用到铜材料。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好,但导热性能不及铝和铜;铝材和铜材换热性能好,但耐腐蚀性能和耐压性能上的表现不及钢材,而且铜材的造价很高,所以极少用到。普遍使用钢材和铝材作为主体换热材料。采用全钢制的换热器导热性能较铝材差,复杂微结构加工困难,设备笨重,造价高。在大换热量需求的工况下局限性明显,设备会过于庞大,造价高,运输困难。采用全铝制的换热器虽然导热性能较好,结构紧凑,价格低廉,但防腐性能差,不适用于在腐蚀工况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以解决纯铝设备不耐腐蚀、而纯不锈钢设备造价太贵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热结构,包括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通过导热板隔开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二介质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壁为耐腐蚀金属层,管状结构的外壁为铝层,导热板的表面为铝层;相邻的管状结构的外壁相互连接,每个管状结构的外壁与相邻的导热板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耐腐蚀金属层为不锈钢层、碳钢层和合金层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介质流道内还设置有翅片,翅片与导热板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翅片呈波浪形、锯齿形或者方波形。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管状结构为截面呈矩形的方管或呈椭圆的扁管。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铝层的厚度小于耐腐蚀金属层的厚度。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铝层的厚度为耐腐蚀金属层的厚度的0.01-0.9倍。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30°~180°。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或18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冷器,包括壳体、用于制造空气流的风机以及换热结构。换热结构还具有分别设置于第二介质流道的两端的分流器和汇流器,分流器具有第二介质进口,汇流器具有第二介质出口;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结构设置于出风口或者进风口,第一介质流道将壳体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大换热量且对耐腐蚀要求较高的工况,与其他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相比,具有导热系数高、重量轻、造价低、体积小、易运输等特点,具体如下:1)导热系数高:在腐蚀条件下,多采用不锈钢作为换热器的材料,但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及铝材。本技术采用了耐腐蚀钢层和铝层进行层叠后使用,同时具备了铝材良好的导热性和不锈钢良好的耐腐蚀性。2)重量轻、造价低:铝材较不锈钢等钢材轻,单位造价较不锈钢低。在相同换热负荷下,本技术的换热器重量更轻,造价更低。3)体积小、易运输:由于铝的导热系数高而且钢层耐腐蚀性好,所以在相同换热负荷下所需的换热面积比不锈钢制造的换热器小,本技术的换热器体积小,易运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换热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换热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换热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Ⅴ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换热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标:100-空冷器;110-换热单元;111-换热结构;111a-第一介质流道;111a1-第一子通道;111a2-第二子通道;111b1-第三子通道;111b2-第四子通道;111b-第二介质流道;111c-分流器;111c1-第二介质进口;111c2-分流腔;111d-汇流器;111d1-第二介质出口;111d2-汇流腔;111e-导热板;111f-第一支撑条;111g-第二支撑条;112-翅片;113、213-管状结构;121-耐腐蚀金属层;123-铝层;130-壳体;131-侧壁;132-底板;133-内腔;140-风机;150-空气过滤器;Y-第一介质流动方向;X-第二介质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器100,主要包括换热单元110、壳体130和风机140。其中,风机140用于制造空气流,所谓的空气流是指流动的空气,风机140通过其叶片的旋转使第一介质动起来并流过换热单元110。进一步地,换热单元110具有第一介质流道111a和第二介质流道111b。第一介质经换热单元110的第一介质流道111a时,可与第二介质流道111b内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并使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壳体13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单元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通过导热板隔开且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介质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壁为耐腐蚀金属层,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为铝层,所述导热板的表面为铝层;相邻的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相互连接,每个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与相邻的所述导热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所述第二介质流道通过导热板隔开且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介质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壁为耐腐蚀金属层,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为铝层,所述导热板的表面为铝层;相邻的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相互连接,每个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与相邻的所述导热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金属层为不锈钢层、碳钢层和合金层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内还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导热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呈波浪形、锯齿形或者方波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为截面呈矩形的方管或呈椭圆的扁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惊涛陈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