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9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包括线架、轴心、轴承、风扇和扇框,风扇设有马达壳,轴心套设在轴承中,轴承设置在扇框的容腔中,线架环绕在容腔外端、与轴心连接,风扇设置在线架上方、与轴心外端连接,风扇扣设在扇框上方、线架外侧,风扇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其中:风扇扇面设有若干进风孔,进风孔设置在小风扇上方,线架与风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风扇与扇框之间设有出风口,散热通道与进风孔、出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散热风扇,散热效果显著,进而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的自散热结构
本技术述涉及一种风扇,具体涉及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风扇通过马达带动其转动,风扇转速越快马达发热越严重,从而影响风扇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散热风扇,散热效果显著,进而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包括线架、轴心、轴承、风扇和扇框,风扇设有马达壳,轴心套设在轴承中,轴承设置在扇框的容腔中,线架环绕在容腔外端、与轴心连接,风扇设置在线架上方、与轴心外端连接,风扇扣设在扇框上方、线架外侧,风扇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其中:风扇扇面设有若干进风孔,进风孔设置在小风扇上方,线架与风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风扇与扇框之间设有出风口,散热通道与进风孔、出风口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线架与风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风扇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风扇转动时,小风扇同时转动通过上方的进风孔将风吸进散热通道形成气流,气流对线包和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换热后的气流从风扇与扇框之间的出风口流出,实现自散热的目的,进而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上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线架与轴承之间设有扣环,轴心、轴承下端与扇框之间设有耐磨片,轴心从上到下依次连接风扇、线架、扣环、轴承和耐磨片。线架与轴承之间设有扣环,轴心、轴承下端与扇框之间设有耐磨片,防止轴心转动时线架对轴承、轴心对扇框造成磨损。上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进风孔环小风扇圆周均匀设置,小风扇设置在线架上方。实现均匀进风、均匀散热的目的。上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风扇扇面向下延伸设有环壁,风扇扇叶设置在环壁上,马达壳通过磁条与环壁内端定位,磁条外端、扇面内端与线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气流进入磁条外端、扇面内端与线架之间形成的散热通道对风扇上的马达壳进行散热,进而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上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环壁延伸至扇框上方,出风口设置在环壁与扇框之间。实现出风的目的。上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小风扇与风扇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结构有利于加工制造,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3所示,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包括线架1、轴心2、轴承3、风扇4和扇框5,风扇4设有马达壳44,轴心2套设在轴承3中,轴承3设置在扇框5的容腔51中,线架1环绕在容腔51外端、与轴心2连接,风扇4设置在线架1上方、与轴心2外端连接,风扇4扣设在扇框5上方、线架1外侧,风扇4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41,其中:风扇4扇面设有若干进风孔42,进风孔42设置在小风扇41上方,线架1与风扇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6,风扇4与扇框5之间设有出风口7,散热通道6与进风孔42、出风口7相连通。线架1与轴承3之间设有扣环8,轴心2、轴承3下端与扇框5之间设有耐磨片9,轴心2从上到下依次连接风扇4、线架1、扣环8、轴承3和耐磨片9。进风孔42环小风扇41圆周均匀设置,小风扇41设置在线架1上方。风扇4扇面向下延伸设有环壁43,风扇4扇叶设置在环壁43上,马达壳44通过磁条45与环壁43内端定位,磁条45外端、扇面内端与线架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6。环壁43延伸至扇框5上方,出风口7设置在环壁43与扇框5之间。小风扇41与风扇4一体成型。本技术使用时,风扇4转动时,小风扇41同时转动通过上方的进风孔42将风吸进散热通道6形成气流,气流对线包和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换热后的气流从风扇4与扇框5之间的出风口7流出,实现自散热的目的,进而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公知常识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风扇的自散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包括线架(1)、轴心(2)、轴承(3)、风扇(4)和扇框(5),风扇(4)设有马达壳(44),轴心(2)套设在轴承(3)中,轴承(3)设置在扇框(5)的容腔(51)中,线架(1)环绕在容腔(51)外端、与轴心(2)连接,风扇(4)设置在线架(1)上方、与轴心(2)外端连接,风扇(4)扣设在扇框(5)上方、线架(1)外侧,风扇(4)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41),其特征在于:风扇(4)扇面设有若干进风孔(42),进风孔(42)设置在小风扇(41)上方,线架(1)与风扇(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6),风扇(4)与扇框(5)之间设有出风口(7),散热通道(6)与进风孔(42)、出风口(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包括线架(1)、轴心(2)、轴承(3)、风扇(4)和扇框(5),风扇(4)设有马达壳(44),轴心(2)套设在轴承(3)中,轴承(3)设置在扇框(5)的容腔(51)中,线架(1)环绕在容腔(51)外端、与轴心(2)连接,风扇(4)设置在线架(1)上方、与轴心(2)外端连接,风扇(4)扣设在扇框(5)上方、线架(1)外侧,风扇(4)内端同轴设有小风扇(41),其特征在于:风扇(4)扇面设有若干进风孔(42),进风孔(42)设置在小风扇(41)上方,线架(1)与风扇(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6),风扇(4)与扇框(5)之间设有出风口(7),散热通道(6)与进风孔(42)、出风口(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的自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架(1)与轴承(3)之间设有扣环(8),轴心(2)、轴承(3)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陆忠跑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晟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