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润婵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324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包括:悬臂梁、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丝杆。所述悬臂梁的下侧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上侧面均设置有T型凸块;所述第一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一端部的T型槽内,所述第二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中间位置的T型槽内,所述第三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有所属悬臂梁的第二端的T型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梯门的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了电梯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倾斜变形,甚至脱落的风险。

A cantilever beam structure for elevator doo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ntilever beam structure for an elevator door, which comprises a cantilever beam, a first bearing seat, a second bearing seat, a third bearing seat and a screw rod. The lower side of the cantilever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T groove. The first bearing seat, the second bearing seat,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third bearing seat are provided with a T shaped bump; the T shaped bump of the first bearing seat is arranged in a T slot at one end of the cantilever beam, and the T shaped bump of the second axle bearing is set on the cantilever beam. In the T slot in the middle position, the T shaped bump of the third bearing seat is set in the T groove of the second end of the cantilever beam;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sea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seat and the third bearing seat are provided with a wire rod for connecting the elevator doors.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risk of inclined deformation and even falling off after the elevator door is used for a lo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升降电梯的电梯门通常都是直接的通过方套滚珠等直接连接到丝杆上,使得电梯门的重量完全承受在了传动的丝杆上,长时间的使用非常的容易造成电梯门倾斜变形,甚至脱落的状况,给公共场合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电梯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倾斜变形,甚至脱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包括:悬臂梁、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丝杆,所述悬臂梁的下侧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上侧面均设置有T型凸块;所述第一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一端部的T型槽内,所述第二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中间位置的T型槽内,所述第三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有所属悬臂梁的第二端的T型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梯门的丝杆。优选地,所述悬臂梁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连接到欲安装的电梯桥箱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内直径大小范围为25mm-35mm。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两条间隔的环形槽。优选地,所述悬臂梁内部设置有条形空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通过先固定安装好悬臂梁,并在该悬臂梁的下侧设置T型槽,再安装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并且该三个轴承座上均设置有T型凸块,通过T型凸块就可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分别连接到悬臂梁的左侧、中间和右侧。然后再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之间再设置用于与电梯门连接的丝杆;此时,由于丝杆直接通过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悬挂在悬臂梁上,从而电梯门的重力可最大限度的传递到悬梁臂上,减小了丝杆的跨度,同时T型槽和T型凸块的连接结构,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也就降低了电梯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倾斜变形,甚至脱落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的悬臂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的第一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的第二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标:20-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1-悬臂梁;2-第一轴承座;3-第二轴承座;4-第三轴承座;5-丝杆;6-T型槽;7-T型凸块;8-凹槽;9-条形空腔;10-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20,包括:悬臂梁1、第一轴承座2、第二轴承座3、第三轴承座4和丝杆5。所述悬臂梁1的下侧面设置有T型槽6,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轴承座2、所述第二轴承座3和所述第三轴承座4的上侧面均设置有T型凸块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轴承座2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1的一端部的T型槽6内,所述第二轴承座3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1的中间位置的T型槽6内,所述第三轴承座4的T形凸块设置有所属悬臂梁1的第二端的T型槽6内;保证了所述第一轴承座2、所述第二轴承座3和所述第三轴承座4的同轴度。所述第一轴承座2和所述第二轴承座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3和所述第三轴承座4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梯门的丝杆5,丝杆5的端部跨度大大减小。优选地,所述悬臂梁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凹槽8,所述凹槽8连接到欲安装的电梯桥箱上。凹槽8设置利于电梯门页的水平对齐。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2、所述第二轴承座3和所述第三轴承座4的内直径大小范围为25mm-35mm。使其能够安装能够承受足够重量的丝杆5。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座3的内部设置有两条间隔的环形槽10。用于分隔左右两侧所安装的丝杆5。请参阅图4,所述悬臂梁1内部设置有条形空腔9。可用于减轻自重,达到更好的载重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20,通过先固定安装好悬臂梁1,并在该悬臂梁1的下侧设置T型槽6,再安装第一轴承座2、第二轴承座3和第三轴承座4,并且该三个轴承座上均设置有T型凸块7,通过T型凸块7就可将第一轴承座2、第二轴承座3和第三轴承座4分别连接到悬臂梁1的左侧、中间和右侧。然后再第一轴承座2和第二轴承座3之间以及第二轴承座3和第三轴承座4之间再设置用于与电梯门连接的丝杆5;此时,由于丝杆5直接通过第一轴承座2、第二轴承座3和第三轴承座4悬挂在悬臂梁1上,从而电梯门的重力可最大限度的传递到悬梁臂上,减小了丝杆5的跨度,同时T型槽6和T型凸块7的连接结构,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也就降低了电梯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倾斜变形,甚至脱落的风险。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梁、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丝杆,所述悬臂梁的下侧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上侧面均设置有T型凸块;所述第一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一端部的T型槽内,所述第二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中间位置的T型槽内,所述第三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有所属悬臂梁的第二端的T型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梯门的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用悬臂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梁、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丝杆,所述悬臂梁的下侧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的上侧面均设置有T型凸块;所述第一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一端部的T型槽内,所述第二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在所述悬臂梁的中间位置的T型槽内,所述第三轴承座的T形凸块设置有所属悬臂梁的第二端的T型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均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刚刘虎
申请(专利权)人:梁润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