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995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通过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及第二PWM调光模块,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第一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近光灯组,第二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PWM调光模块、另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远光灯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的远光和近光稳定高效切换,提高车灯发光功率,实现对光照强度高精度稳定控制。

LED light control system with non polar and far and near ligh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finitely far and near light LED lamp control system, through which the optocoupler non pole switching control module, the pole free input control module, the first PWM dimming module, and the two PWM dimming modul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ar and near light dimm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PWM tune of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of the non polar input control module is also provided. The first IC control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s the first PWM dimming module, an inductor peak detection module, and the near light lamp group, and the second IC control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WM dimming module, another inductance peak detection module, and the far light group. The light and near light stable and efficient switching of the non - pole long - and near light LED vehicle lamp control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light power of the car lamp and achieve high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light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灯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前大灯原有的卤素大灯由钨丝制成,发光效率低(只有6%-10%),使用寿命短,电流大,温度高,光通量不高,导致光照控制精度不高,远近光切换效率不高;目前的氙气大灯通过启动器和电子镇流器,将电压提高至23000V,从而点亮灯丝,能量密度和光照强度明显比卤素灯高很多,但是聚光性不够好,启动电流大,无法完全兼容市场汽车等,同样会导致光照控制精度不高,远近光切换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旨在对远光和近光稳定高效切换,提高车灯发光功率,实现对光照强度高精度稳定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该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第二PWM调光模块、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远近光调光模块、两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第一IC控制模块、第二IC控制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及第二PWM调光模块,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第一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近光灯组,第二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PWM调光模块、另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远光灯组。优选地,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包括二极管D1、D2、D3、D4、D5、D6、及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D4反向并联,二极管D2、D5反向并联,二极管D3、D6反向并联,所述电容C1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D5的正极、及D6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D3的负极的一端均同时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近光灯组、及远近光调光模块。优选地,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包括二极管D11、D12,三极管Q1、Q2、Q3,电阻R4、R5、R6、R7、R8、R27、R29、R30,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另一端同时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2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2的正极,所述电阻R27一端接地,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8和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及D3的负极,所述电阻R7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电阻R30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11的正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和第二PWM调光模块。优选地,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包括电阻R9、R10、R11、R12、R13、R14、三极管Q4、Q5、稳压管DZ1、及电容C2,所述电阻R9一端连接远近光调光模块的二极管D11的负极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电阻R10一端接地,另一端同时连接R9和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电阻R12与R11串联,电阻R12并与R13和R14并联,所述电阻R13与R14串联,所述电阻R14还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稳压管DZ1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1、R12、R13,所述稳压管DZ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2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3、R14、及第一IC控制模块,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二PWM调光模块包括电阻R19、R20、三极管Q6、及电容C5,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远近光调光模块的二极管D11的负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第二IC控制模块,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IC控制模块和第二IC控制模块的型号均为H5021。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及第二PWM调光模块,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第一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近光灯组,第二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PWM调光模块、另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远光灯组,以此保证对远光和近光稳定高效切换,提高车灯发光功率,实现对光照强度高精度稳定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简化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的细化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实施例的另一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主控电路板70电感峰值检测模块20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80第一IC控制模块30第一PWM调光模块90第二IC控制模块40第二PWM调光模块100近光灯组50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110远光灯组60远近光调光模块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第二PWM调光模块、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远近光调光模块、两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第一IC控制模块、第二IC控制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及第二PWM调光模块,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第一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近光灯组,第二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PWM调光模块、另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远光灯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第二PWM调光模块、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远近光调光模块、两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第一IC控制模块、第二IC控制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光耦无极开关控制模块、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第一PWM调光模块、及第二PWM调光模块,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及近光灯组,第一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WM调光模块、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近光灯组,第二IC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PWM调光模块、另一个电感峰值检测模块、及远光灯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包括二极管D1、D2、D3、D4、D5、D6、及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D4反向并联,二极管D2、D5反向并联,二极管D3、D6反向并联,所述电容C1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D5的正极、及D6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D3的负极的一端均同时所述第一PWM调光模块、远光灯组、近光灯组、及远近光调光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远近光LED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近光调光模块包括二极管D11、D12,三极管Q1、Q2、Q3,电阻R4、R5、R6、R7、R8、R27、R29、R30,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另一端同时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2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2的正极,所述电阻R27一端接地,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8和无极性输入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1的负极、D2的负极、及D3的负极,所述电阻R7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科微数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