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444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8:25
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且两个半模的两端分别通过封头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头板呈T形,两个半模与两个封头板围合成用于构成所述T梁的T梁模腔;所述半模沿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位于中间的中模段和位于中模段两端的端模段,中模段和两侧的端模段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半模还包括设置在中模段和端模段之间以调节半模长度的若干个插入块组,每个插入块组内均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插入块,任意两个插入块组的插入块的长度不相同。

Adjustable die for prefabricated T beams for curved bridge with small radius

The adjustable die of a prefabricated T beam for a small radius curved bridge, the die includes a symmetrical 2.5 mode, and the ends of the 2.5 die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by the head plate, the head plate is T shaped, the 2.5 mode and the two head plate are synthesized to form the T beam die cavity of the T beam; the half die is divid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Cut into middle die segments and end die segments at both ends of middle mode segments, the middle die segment and the end die segments on both sides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the semid module also includes a number of insert blocks set between the middle mode segment and the end die section to adjust the half mode length, each insert block includes two completely identical insert blocks, arbitrarily two. The length of the insert block in the insert block group is diffe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城市匝道桥和地形复杂的山区,中小跨度(跨径20~50m)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桥梁修建较多,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为简支或多孔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预应力T梁。当在小半径处以及桥面高程较高时,不易搭设满堂支架施工,为简化设计,降低施工难度,多采用“弯桥直做”的方法,即将横向多片单跨T梁E做成横向(即沿图2中的x轴方向)变长度的直梁,如图1所示。弯桥由多片单跨T梁E首尾连接构成,单跨T梁E的ab边与cd边相平行,但ab边的长度大于cd边的长度,ac边和bd边不平行,但ac边和bd边的长度相等。单跨T梁E由四片T梁P1、P2、P3、P4,通过湿接缝f,串联构成,如图2所示。单跨T梁E的ac边和bd本应该为倾斜的直线,但现有的做法是将T梁P1、P2、P3、P4,的端横隔梁j,和中横隔梁h,均做成与T梁的长度方向(即与图2中与ab边和cd边相平行的方向,也即沿图2中的x轴方向)相互垂直的直线,相邻两个T梁P1、P2、P3、P4,的长度不相等,再通过湿接缝f,连接后,单跨T梁E的ac边和bd边呈折线,而不是直线边。这使得在施工时,相邻两个单跨T梁E之间通过折线边相连,导致相邻梁端无法对齐,影响桥梁的美观、受力及正常养护。若是单跨T梁E的两端做成倾斜的直线边,如图3所示,a2c2边和b2d2边均为直线边则不会有上述问题,但存在的问题是,四片T梁P1、P2、P3、P4的a2c2边和b2d2边的倾斜度不一样,制作时需要不同的模具,这给预制带来了麻烦,且四片T梁P1、P2、P3、P4的长度也不一样,模具也无法统一。由图3可知,单跨T梁E具有四片T梁P1、P2、P3、P4,每片T梁P1、P2、P3、P4均包括位于中间的中横隔梁h和位于两端的端横隔梁j,其中中横隔梁h与T梁P1、P2、P3、P4的长度方向(即图3中与a2b2边和c2d2边相平行的方向,也即图3中的x轴方向)相互垂直,各端横隔梁j与T梁P1、P2、P3、P4的长度方向斜交。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所述T梁包括T梁本体,所述T梁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T梁本体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与水平部的中间垂直相交构成T形,且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相交处设有倒角部;所述T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横隔梁,所述T梁本体在两端横隔梁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中横隔梁,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分别位于T梁本体的竖直部两侧,且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均位于水平部的下方;所述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且两个半模的两端分别通过封头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头板呈T形,两个半模与两个封头板围合成用于构成所述T梁的T梁模腔;定义两个半模相互面对的一侧分别为两个半模的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两个半模的外侧;所述半模包括用于形成竖直部的本体和用于形成水平部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且所述侧板竖直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构成所述倒角部的倒角;所述半模沿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位于中间的中模段和位于中模段两端的端模段,中模段和两侧的端模段可拆卸地连接;位于所述中模段的本体呈水平铺设的长方体状,所述中模段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正中间分别设有用于构成中横隔梁模腔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段的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贯通以便于灌入混凝土;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中模段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位于所述端模段的本体的内侧面向外侧面倾斜,以形成较大的T梁模腔,所述端模段的远端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可调角度的端横隔梁模具;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贯通,且所述第二凹槽包括与端模段的长度方向均相垂直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端横隔梁模具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立板的近侧和第三立板的近侧铰接,且所述第二立板的远侧和第三立板的远侧分别与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相铰接;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围合成倾斜角度可调的端横隔梁模腔;所述中模段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扣槽,所述端模段的近端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扣槽相配合的第一凸柱;所述中模段和所述端模段通过所述第一扣槽和所述第一凸柱的配合相互连接;所述半模还包括设置在中模段和端模段之间以调节半模长度的若干个插入块组,每个插入块组内均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插入块,任意两个插入块组的插入块的长度不相同;所有插入块的近端端面和远端端面分别与中模段的端面和和端模段的近端端面相贴合,且所有插入块的近端端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扣槽相配合的第二凸柱,所有插入块的远端端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柱相配合的第二扣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技术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合理的结构受力和桥梁整体美观的前提下,工程化制作修建曲率半径较小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桥梁,以保证曲线T梁桥的质量和耐久性。长度可调,通过插入块的形式来满足梁长的需要,达到模板的可循环利用。能够调整端横隔梁的角度,使各片T梁横隔梁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弥补外观缺陷和受力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弯桥直做示意图;图2是传统弯桥直做的单跨T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轴方向为单跨T梁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为单跨T梁的宽度方向;图3是本技术要制作的单跨T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轴方向为单跨T梁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为单跨T梁的宽度方向;图4是单跨T梁在端横隔梁与中横隔梁之间或相邻两中横隔梁之间沿图3中y轴方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单跨T梁在端横隔梁处或中横隔梁处沿图3中的y轴方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T梁模具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是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中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插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端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封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端横隔梁模具的示意图;图13是T梁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所述T梁包括T梁本体m,所述T梁本体m沿宽度方向(即单跨T梁E上与ab边相垂直的方向,也即图5中的y轴方向)的横截面呈T形如图4、5所示,所述T梁本体m包括水平部m1和竖直部m2,所述竖直部m2的顶端与水平部m1的中间垂直相交构成T形,且所述竖直部m2与所述水平部m1相交处设有倒角部s;所述T梁本体m沿长度方向(即图3中x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横隔梁j,所述T梁本体m在两端横隔梁j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中横隔梁h,端横隔梁j和中横隔梁h分别位于T梁本体m的竖直部两侧,且端横隔梁j和中横隔梁h均位于水平部的下方;所述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w,且两个半模w的两端分别通过封头板8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头板8呈T形,两个半模与两个封头板8围合成用于构成所述T梁的T梁模腔;封头板8上设有供预应力钢筋穿过的穿孔81。定义两个半模w相互面对的一侧分别为两个半模w的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两个半模w的外侧;所述半模w包括用于形成竖直部的本体w2和用于形成水平部的侧板w1,所述侧板w1设置在本体w2的外侧,且所述侧板w1竖直设置在本体w2的上表面上;所述本体w2上设有用于构成所述倒角部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

【技术保护点】
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所述T梁包括T梁本体,所述T梁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T梁本体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与水平部的中间垂直相交构成T形,且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相交处设有倒角部;所述T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横隔梁,所述T梁本体在两端横隔梁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中横隔梁,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分别位于T梁本体的竖直部两侧,且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均位于水平部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且两个半模的两端分别通过封头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头板呈T形,两个半模与两个封头板围合成用于构成所述T梁的T梁模腔;定义两个半模相互面对的一侧分别为两个半模的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两个半模的外侧;所述半模包括用于形成竖直部的本体和用于形成水平部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且所述侧板竖直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构成所述倒角部的倒角;所述半模沿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位于中间的中模段和位于中模段两端的端模段,中模段和两侧的端模段可拆卸地连接;位于所述中模段的本体呈水平铺设的长方体状,所述中模段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正中间分别设有用于构成中横隔梁模腔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段的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贯通以便于灌入混凝土;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中模段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位于所述端模段的本体的内侧面向外侧面倾斜,以形成较大的T梁模腔,所述端模段的远端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可调角度的端横隔梁模具;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贯通,且所述第二凹槽包括与端模段的长度方向均相垂直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端横隔梁模具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立板的近侧和第三立板的近侧铰接,且所述第二立板的远侧和第三立板的远侧分别与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相铰接;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围合成倾斜角度可调的端横隔梁模腔;所述中模段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扣槽,所述端模段的近端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扣槽相配合的第一凸柱;所述中模段和所述端模段通过所述第一扣槽和所述第一凸柱的配合相互连接;所述半模还包括设置在中模段和端模段之间以调节半模长度的若干个插入块组,每个插入块组内均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插入块,任意两个插入块组的插入块的长度不相同;所有插入块的近端端面和远端端面分别与中模段的端面和和端模段的近端端面相贴合,且所有插入块的近端端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扣槽相配合的第二凸柱,所有插入块的远端端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柱相配合的第二扣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半径弯桥用预制T梁的可调式模具,所述T梁包括T梁本体,所述T梁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T梁本体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与水平部的中间垂直相交构成T形,且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相交处设有倒角部;所述T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横隔梁,所述T梁本体在两端横隔梁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中横隔梁,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分别位于T梁本体的竖直部两侧,且端横隔梁和中横隔梁均位于水平部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且两个半模的两端分别通过封头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头板呈T形,两个半模与两个封头板围合成用于构成所述T梁的T梁模腔;定义两个半模相互面对的一侧分别为两个半模的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两个半模的外侧;所述半模包括用于形成竖直部的本体和用于形成水平部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且所述侧板竖直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构成所述倒角部的倒角;所述半模沿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位于中间的中模段和位于中模段两端的端模段,中模段和两侧的端模段可拆卸地连接;位于所述中模段的本体呈水平铺设的长方体状,所述中模段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正中间分别设有用于构成中横隔梁模腔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段的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卫兵史进沈佳栋魏金校王锦涛沈佩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