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掺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9197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掺混装置,包括:混合管道(1)、第一进气管道(2)和第二进气管道(3);混合管道的进气端内嵌设有喷嘴(4),出气端内嵌设有扩压管道(5);喷嘴(4)的出气端对准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且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略伸入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内;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扩压管道(5)缩口段(51)之间具有进气通道;混合管道(1)的侧壁上在进气通道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管道(2)的一端连接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且对准喷嘴(4)的进气端;第二进气管道(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氢气与可燃气的高效连续在线混配。

A gas m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as m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mixing pipe (1), a first intake pipe (2) and a second intake pipe (3); a nozzle (4) is embedded in the intake end of the mixed pipe, a diffuser is embedded with a diffused pipe (5), the outlet of the nozzle (4) is aligned with the inlet end of the diffused pipe (5) and the outgassing end of the nozzle (4). The front end is slightly extended into the inlet end of the diffused pipe (5); the front end of the outgassing end of the nozzle (4) has an inlet channel between the reamed pipe (5) section (51),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mixing pipe (1) is opened with second air intake near the inlet channel; the first inlet pipe (2) connects the intake end of the mixed duct (1) and is aligned to the nozzle (4). The inlet end of the second inlet pipe (3)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air inlet.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efficient and continuous online mixing of hydrogen and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掺混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体混合器
,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掺混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氢燃料具有无污染、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的优点,因此被认为将会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然而目前氢燃料未被大规模使用主要原因是受到氢能的运输与高效应用两个条件的制约。从运输端来讲,目前无论是液氢低温运输还是高压罐体运输,这种超低温和高压过程都会造成具体的能源消耗。从应用端来讲,大型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和氢气燃机发电技术也受到氢气运输和廉价稳定的氢气源过少的影响,目前发展缓慢。因此,如何实现氢气的高效运输和提供新的高效的应用端是实现氢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掺混装置,通过本技术的装置,可实现氢气或生物质气与可燃气的高效连续在线混配,进而可以利用现有的可燃气长输管线实现氢气或生物质气的高效运输;另外,通过使用该装置也可直接在加气站实现氢气和可燃气或生物质气与天然气等其它可燃气体进行混配,从而为氢合成气(HCNG)和合成气(CNG)的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掺混装置,包括:混合管道、第一进气管道和第二进气管道;所述混合管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内嵌设有喷嘴,所述出气端内嵌设有扩压管道;所述喷嘴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扩压管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喷嘴的出气端对准所述扩压管道的进气端,且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略伸入所述扩压管道的进气端内;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所述扩压管道缩口段之间具有进气通道;所述混合管道的侧壁上在所述进气通道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管道的进气端,且对准所述喷嘴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进气口。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混合管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所述喷嘴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所述扩压管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喷嘴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或所述喷嘴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并在接近出气端前有一小段平管段。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扩压管道包括从扩压管道的进气端向出气端依次设置的缩口段、喉口段和扩口段。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缩口段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收缩;喉口段的管内从进气端向出气端等径延伸;扩口段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扩张。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伸入所述扩压管道的缩口段内,或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所述扩压管道的缩口段平齐,或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在所述扩压管道的缩口段外;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压管道缩口段的直径,以使得在所述喷嘴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所述扩压管道缩口段之间留出所述进气通道。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在与所述混合管道连接的管口设置有第一流量测控装置和第一气压测量装置;所述第二进气管道在与所述混合管道连接的管口设置有第二流量测控装置和第二气压测量装置;所述第一流量测控装置、第一气压测量装置、第二流量测控装置和第二气压测量装置分别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至控制模块。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测控装置和第二流量测控装置采用节流孔板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和旋进旋涡流量计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第一进气管道的直径小于第二进气管道的直径,使得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气体的压力大于进入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气体的压力。(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不带任何转动机械,掺混工艺本身不消耗任何能源,掺混效果好,节能安全;2)本技术的可以实现氢气与其他可燃气体的在线、连续、可控、灵活地掺混,整个掺混过程和掺混比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3)本技术的掺混装置结构紧凑,占地小,安装方便,可直接应用于天然气长输管线掺混和加气站掺混等不同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气体掺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合管道;2:第一进气管道;3:第二进气管道;4:喷嘴;5:扩压管道;51:缩口段;52:喉口段;53:扩口段;61:第一流量测控装置;62:第二流量测控装置;71:第一气压测量装置;72:第二气压测量装置;8: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是根据本技术气体掺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气体掺混装置的实施方式中,气体掺混装置包括:混合管道1、第一进气管道2和第二进气管道3。其中,混合管道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内嵌设有喷嘴4,喷嘴4包括横向隔开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喷嘴4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或所述喷嘴4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并在接近出气端前有一小段平管段。混合管道1的出气端内嵌设有扩压管道5,扩压管道5包括横向隔开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喷嘴4的出气端对准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且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略伸入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内。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扩压管道5缩口段51之间具有进气通道。混合管道1的侧壁上在进气通道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管道2的一端连接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且对准喷嘴4的进气端。第二进气管道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进气口。其中,扩压管道5包括从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向出气端依次设置的缩口段51、喉口段52和扩口段53。缩口段51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收缩;喉口段52的管内从进气端向出气端等径延伸;扩口段53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扩张。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伸入所述扩压管道5的缩口段51内,或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扩压管道5的缩口段51平齐,或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在所述扩压管道5的缩口段外。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的直径小于扩压管道5缩口段51的直径,以使得在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扩压管道5缩口段51之间留出进气通道。其中,第一进气管道2的直径D1小于第二进气管道3的直径D2,使得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2的气体的压力大于进入所述第二进气管道3的气体的压力。在本技术气体掺混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对进入第一进气管道2的气体和进入第二进气管道3的气体的混掺比例进行调节。具体地,通过对压力、流量进行监控和测量来进行调节。更具体地,在第一进气管道2与混合管道1连接的管口设置有第一流量测控装置61和第一气压测量装置71。在第二进气管道3与混合管道1连接的管口设置有第二流量测控装置62和第二气压测量装置72。第一流量测控装置61、第一气压测量装置71、第二流量测控装置62和第二气压测量装置72分别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至控制模块。第一流量测控装置61、第一气压测量装置71、第二流量测控装置62和第二气压测量装置72在检测到流量数据、气压数据时,将流量数据和气压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体掺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道(1)、第一进气管道(2)和第二进气管道(3);所述混合管道(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内嵌设有喷嘴(4),所述出气端内嵌设有扩压管道(5);所述喷嘴(4)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扩压管道(5)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对准所述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且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略伸入所述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内;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所述扩压管道(5)缩口段(51)之间具有进气通道;所述混合管道(1)的侧壁上在所述进气通道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2)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且对准所述喷嘴(4)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道(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进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道(1)、第一进气管道(2)和第二进气管道(3);所述混合管道(1)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内嵌设有喷嘴(4),所述出气端内嵌设有扩压管道(5);所述喷嘴(4)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扩压管道(5)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对准所述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且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略伸入所述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内;所述喷嘴(4)的出气端的前端与所述扩压管道(5)缩口段(51)之间具有进气通道;所述混合管道(1)的侧壁上在所述进气通道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2)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且对准所述喷嘴(4)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管道(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混合管道(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所述喷嘴(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所述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横向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喷嘴(4)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或所述喷嘴(4)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渐进收缩,并在接近出气端前有一小段平管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所述扩压管道(5)包括从扩压管道(5)的进气端向出气端依次设置的缩口段(51)、喉口段(52)和扩口段(5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掺混装置,其中,缩口段(51)的管内直径从进气端向出气端收缩;喉口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豫森崔华徐波谭智陈辉展望陈超朱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