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865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锆基块体金属玻璃,该块体金属玻璃以普通金属锆、铜、镍、铝为主要成分,其组成为(Zr↓[a]Cu↓[b]Ni↓[c])↓[1-x]Al↓[x],其中65.5≤a≤74,15≤b≤22,10.5≤c≤18,0.08≤x≤0.12,且a+b+c=100;该锆基块体金属玻璃是按照通式所需要的原子摩尔比例配料,然后铸锭、吸铸而得到锆基块体金属玻璃;该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包含不低于85%体积百分比的非晶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具有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很高的强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锆基块体金属玻璃还具有较高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具有高的玻璃形成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有利于其在较高的温度得到应用。因此该镍基非晶合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晶态合金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以常见金属(锆、铜、镍、 铝)为主要组元,通过合适的成分设计得到的具有超高塑性和强度的锆基块体金 属玻璃。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冷却速度下,合金凝固过程中将会结晶,从而成长为晶体。但是在 冷却速率足够高的情况下,金属合金可以越过结晶过程,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凝固 形成非晶态合金,称之为金属玻璃。相对于晶态合金而言,非晶态合金的力学性 能显著提高,特别是强度的提高异常明显,已经接近于理论强度。然而,不幸的 是,在强度提高的同时,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即使在相对稳定的压縮条件下,通常的金属玻璃也仅仅表现出2%左右的塑性应变。在拉伸条 件下,它们几乎表现不出任何的塑性应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灾难性 破坏。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结构材料,这种脆性的断裂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它们 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能力成为这个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围绕这个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用以提高金属玻璃的塑性。总的来 说,这些方法主要集中在制备复合材料上,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内生塑性 晶体相;另一类是外加第二相。通过复合材料的方法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其组成公式:(Zr↓[a]Cu↓[b]Ni↓[c])↓[1-x]Al↓[x],其中65.5≤a≤74,15≤b≤22,10.5≤c≤18,0.08≤x≤0.12,且a+b+c=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延辉赵德乾潘明祥汪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