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6987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包括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承载轿厢,所述的承载轿厢通过升降轨驱动运行,升降轨环绕井道轴线分布在井道内壁上,由至少两段导轨相互连接构成,各条升降轨中的至少一条导轨通过旋转驱动机构与井道内壁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环绕井道轴线呈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实现单井道多轿厢循环运行,有效地提高了井道运输容量,提升运输系统的输送作业效率,拓宽了提升运输系统运行调速范围,另一方面实现了多条井道间的高效连续传送,有效克服了传统提升运输系统中不同输送通道间无法有效变轨输送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提升输送系统运行的工作可靠性和输送作业效率。

A multi well circulatory hois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 - well road cycle lifting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a well path and a bearing car in a well path. The bearing car is driven by a lift rail, and the shaft is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well path, connected by at least two slideways, and at least one guide in each of the rails. The rotary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well path, and the rotary driving mechanism is annular structure around the shaft of the well. The utility model, on the one hand, realizes the circulatory operation of the single well channel,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well track, improves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roadens the speed range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alizes the efficient and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multi well channels on the other hand, and has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lift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defects that can not be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conveying passageways are further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nve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属提升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直线电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直线电机地铁、磁悬浮列车、直驱电梯、直线电机自动化流水线等长行程应用领域。近年来,采用直线电机的电磁力直接驱动的无绳电梯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取消了传统电梯的曳引钢丝绳,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不受限制,解除了曳引绳的干涉问题,实现多轿厢运行模式,带来提升效率、运力显著提升,是未来电梯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常见的直线电机电梯主要有单井道单轿厢系统、单井道多轿厢系统和多井道多轿厢系统,这些系统均为平面内的多井道循环,一个井道内仅设置一个运输轨道,占用空间大,建筑成本高,运力难以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电梯、深井提升和地铁地下运输领域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包括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承载轿厢,所述的承载轿厢通过升降轨驱动运行,升降轨环绕井道轴线分布在井道内壁上,由至少两段导轨相互连接构成,各条升降轨中的至少一条导轨通过旋转驱动机构与井道内壁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环绕井道轴线呈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通过翻转机构与井道内壁和/或旋转驱动机构连接,其中翻转机构旋转轴与导轨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导轨可环绕翻转机构旋转轴0°—360°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的井道至少一条,井道外设至少一条转送轨,相邻两井道间通过转送轨相互连通,或井道通过转送轨与外部设备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转送轨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的转送轨前端对应的井道侧壁设转送口,末端设换向机构,其中所述升降轨的导轨通过翻转机构驱动进行翻转作业,并通过转送口与转送轨前端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轨通过驱动架与承载轿厢连接,驱动架与承载轿厢间通过转动机构相互连接,并可环绕转动机构旋转轴进行0°—360°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架通过驱动机构和和制动装置与升降轨和/或转送轨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驱动机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带式传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所述的制动装置为抱闸、制动盘、制动轨、齿轮齿条制动机构及电磁、液压、空压制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进一步的,所述的井道内的各承载轿厢中,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各承载轿厢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升降轨中相邻两个升降轨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导轨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为杆状结构、板状结构及腔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为转台机构、轮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电机驱动机构、旋转电机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本技术较传统的提升运输系统,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提升运输系统的输送作业效率,拓宽了提升运输系统运行调速范围,并极大的简化了提升运输系统设备的结构体积,极大的降低了建设、运行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克服了传统提升运输系统中不同输送通道间无法进行有效变轨输送的缺陷,从而在极大的提高了提升输送系统输送方向调节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地克服了多个输送设备同时运行时易发生相互干扰影响的弊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提升输送系统运行的工作可靠性和输送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井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井道及外部设备间一种循环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井道及外部设备间另一种循环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井道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井道和连接机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井道和转送轨连接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包括井道1以及位于井道1内的承载轿厢2,承载轿厢2通过升降轨3驱动运行,升降轨3环绕井道1轴线分布在井道1内壁上,由至少两段导轨31相互连接构成,各条升降轨3中的至少一条导轨31通过旋转驱动机构4与井道1内壁连接,旋转驱动机构4环绕井道1轴线呈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31通过翻转机构32与井道1内壁和/或旋转驱动机构4连接,其中翻转机构32旋转轴与导轨31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导轨31可环绕翻转机构32旋转轴0°—360°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井道1至少一条,井道外1设至少一条转送轨5,相邻两井道1间通过转送轨5相互连通,或井道1通过转送轨5与外部设备6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送轨5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的转送轨5前端对应的井道1侧壁设转送口8,末端设换向机构7,其中所述升降轨3的导轨31通过翻转机构32驱动进行翻转作业,并通过转送口8与转送轨5前端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轨3通过驱动架9与承载轿厢2连接,驱动架9与承载轿厢2间通过转动机构10相互连接,并可环绕转动机构10旋转轴进行0°—360°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架9通过驱动机构11和制动装置13与升降轨2和/或转送轨5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11为直线电机驱动机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带式传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所述的制动装置13为抱闸、制动盘、制动轨、齿轮齿条制动机构及电磁、液压、空压制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1为直线电机驱动机构时,则直线电机定子嵌于升降轨内,直线电机动子安装在驱动架上,直线电机定子与直线电机动子间相互保持一个机械间隙,依靠直线电机定子和动子间的电磁耦合作用,驱动直线电机动子沿轨道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井道1内的各承载轿厢2中,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各承载轿厢2间通过连接机构12相互连接,所述的升降轨3中相邻两个升降轨3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导轨3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12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机构12为杆状结构、板状结构及腔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4为转台机构、轮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电机驱动机构、旋转电机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共用。本技术较传统的提升运输系统,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提升运输系统的输送作业效率,拓宽了提升运输系统运行调速范围,并极大的简化了提升运输系统设备的结构体积,极大的降低了建设、运行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克服了传统提升运输系统中不同输送通道间无法进行有效变轨输送的缺陷,从而在极大的提高了提升输送系统输送方向调节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地克服了多个输送设备同时运行时易发生相互干扰影响的弊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提升输送系统运行的工作可靠性和输送作业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包括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承载轿厢,所述的承载轿厢通过升降轨驱动运行,所述的升降轨环绕井道轴线分布在井道内壁上,由至少两段导轨相互连接构成,各条升降轨中的至少一条导轨通过旋转驱动机构与井道内壁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环绕井道轴线呈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包括井道以及位于井道内的承载轿厢,所述的承载轿厢通过升降轨驱动运行,所述的升降轨环绕井道轴线分布在井道内壁上,由至少两段导轨相互连接构成,各条升降轨中的至少一条导轨通过旋转驱动机构与井道内壁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环绕井道轴线呈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通过翻转机构与井道内壁和/或旋转驱动机构连接,其中翻转机构旋转轴与导轨的中轴线垂直,所述的导轨可环绕翻转机构旋转轴0°—360°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道至少一条,井道外设至少一条转送轨,相邻两井道间通过转送轨相互连通,或井道通过转送轨与外部设备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送轨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的转送轨前端对应的井道侧壁设转送口,末端设换向机构,其中所述升降轨的导轨通过翻转机构驱动进行翻转作业,并通过转送口与转送轨前端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井道循环提升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东许宝玉许孝卓汪成哲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华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