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面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92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面装载机,属于子午胎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从后至前依次相应设置的胎面输入辊道、翻转机构、过渡输送机构和胎面装载主机;所述胎面输入辊道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辊,相邻两输送辊之间形成设有辊缝;翻转机构包括由翻转电机带动的旋转支梁和与旋转支梁固定连接的吸盘支臂;所述胎面装载主机包括设置升降台的主机架、带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装置、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均设于升降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胎面装载机。

Tread loa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ead load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manufacture of a meridian tire, including an input roller table, a turnover mechanism, a transition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a tread loading host which is set from the back to the front. The roller table of the tread includes a conveyor roller arranged in turn from left to right, and a two adjacent roller. There is a roll gap formed between the turning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rotating beam driven by a turning motor and a sucker arm which is fixed to the rotating beam. The main host of the tread loading includes a main frame, a lifting device that drives the lifting platform, a turning mechanism and a head mechanism, a turning mechanism and a loading of a shutter. The head mechanism is located on the lifting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ead loader which ca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labor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面装载机
本技术属于子午胎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胎面装载机。
技术介绍
中国已成为全球轮胎制造大国,但生产线上许多操作还是通过人工完成,工人劳动强度很大,胎面易变形或损坏,不利于轮胎质量,鉴于目前人力成本的提高,通过机械替代人工是必然选择。子午胎的胎面需要一一存放在百叶车上,一条子午胎胎面需要夹在百叶车的两页板之间,现有技术中,此工作由人工来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将子午胎胎面存放入百叶车的胎面装载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胎面装载机,包括从后至前依次相应设置的胎面输入辊道、翻转机构、过渡输送机构和胎面装载主机;所述胎面输入辊道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辊,输送辊为前后水平延伸,左右相邻两输送辊之间设有辊缝;翻转机构包括由翻转电机带动的旋转支梁和与旋转支梁固定连接的吸盘支臂,旋转支梁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输送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部输送机构、中部输送机构和后部输送机构,后部输送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后传送带机构,左右相邻两后传送带机构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翻转机构的吸盘支臂可通过辊缝和空隙;所述胎面装载主机包括设置升降台的主机架、带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装置、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均设于升降台上。前部输送机构与中部输送机构铰接,中部输送机构与后部输送机构铰接,后部输送机构可前后移动;装载头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皮带传送机构,左右相邻两皮带传送机构之间设有间隙,前部输送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前传送带机构,前传送带机构由升降机构带动升降并可向上或者向下穿过一个间隙。所述前部输送机构的安装架包括左右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升降臂和连接在两升降臂之间的连接梁,升降臂前后水平设置,连接梁左右水平设置;所述前传送带机构包括固设在连接梁前侧的前支板、固设在连接梁后侧的后支板、设置在前支板前端的前带轮a、设置在后支板后端的后带轮a和传送带a,传送带a安装在前带轮a和后带轮a上,前带轮a和后带轮a前后间隔设置。所述中部输送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多排中传送带机构,每排中传送带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中传送带机构,中传送带机构包括前带轮b、后带轮b和传送带b,前带轮b和后带轮b前后间隔设置,传送带b安装在前带轮b和后带轮b上;同一排中传送带机构中所有前带轮b共用一根轮轴、所有后带轮b共用一根轮轴,前后相邻两排中传送带机构中前排中传送带机构的所有后带轮b与相邻后排中传送带机构中所有前带轮b共用一根轮轴;后传送带机构的安装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滑座和固设在两滑座之间的固定梁,所述两后传送带机构包括固设在固定梁后侧的前后延伸的轮支板、前带轮c、设于轮支板上的后带轮c和传送带c,前带轮c和后带轮c前后间隔设置,传送带c安装在前带轮c和后带轮c上,最前排中传送带机构中所有前带轮b与所有后带轮a共用一根轮轴,最后排中传送带机构中所有后带轮b与所有前带轮c共用一根轮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左右间隔对称设置的两个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一对前后间隔的凸轮,两升降臂分别设于两对凸轮的上侧。百叶车翻页机构包括设置旋转架驱动气缸的固定座、通过铰接轴A与固定座铰接的旋转架、竖向设置在旋转架上的升降气缸、由升降气缸带动升降的吸盘座、设置在吸盘座上的吸盘驱动气缸、通过铰接轴B与吸盘座铰接的吸盘连接架、吸盘连接架上设置的吸盘和一个支撑机构,旋转架驱动气缸左右横向设置,旋转架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与旋转架铰接连接,铰接轴A竖向设置,吸盘驱动气缸前后横向设置,铰接轴B左右横向设置,吸盘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与吸盘连接架铰接连接,旋转架上竖向设置导轨,吸盘座通过导轨与旋转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轴C与旋转架铰接的转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上设置的托板和设置在旋转架上的托板驱动气缸,托板驱动气缸前后横向设置,铰接轴C左右横向设置,托板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与转动支撑架铰接连接。所述升降台包括上横梁和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前后间隔平行设置,上横梁间隔设于前横梁的上侧,百叶车翻页机构的固定座固设在上横梁的前侧。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机、由电机带动的主轴、主轴上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主动带轮和用于带动矩形框架升降的四个同步带装置,每个主动带轮驱动两个同步带装置,同步带装置包括同步带、上同步带导轮和一个相应间隔设于上同步带导轮下侧的下同步带导轮,同步带一端固定在主机架上,然后依次绕过下同步带导轮和上同步带导轮,最后将另一端固定于相应主动带轮上;四个同步带装置的四个下同步带导轮分别设于矩形框架的四个角点处、四个上同步带导轮均设于主机架上。还包括设于胎面装载主机前侧的百叶车驱动机构。后部输送机构的安装架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导向支架的上侧。本技术所述的胎面装载机,一条条胎面先由胎面输入辊道从右至左地输送到翻转机构的正后方,翻转机构的吸盘支臂围绕旋转支梁转动,吸盘支臂自下而上地穿过胎面输入辊道的辊缝,吸盘支臂上的吸盘吸住输入辊道上的胎面后继续转动,再从上而下地穿过最后排传送带机构的空隙,在距离后传送带机构上方很近的位置时,吸盘支臂的吸盘停止吸附胎面,胎面落在数个后传送带机构上,胎面从后部输送机构开始,再由各排中传送带机构依次向前输送至前部输送机构的数个前传送带机构上,前部输送机构的数个前传送带机构将胎面输送给胎面装载主机的装载头机构,装载头机构将一条条胎面送入百叶车存放,百叶车设于百叶车驱动机构上,百叶车装载满胎面以后,百叶车在百叶车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被送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是百叶车翻页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升降气缸、吸盘座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吸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主机架和升降台的立体图;图7是胎面装载主机使用状态参考图;图8是右连接板的机构示意图;图9是左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过渡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前部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A-A视图;图13是前输送带机构降至皮带传送机构下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图中:旋转架驱动气缸1、销轴a2、联动板3、安装板4、升降气缸5、托板驱动气缸6、转动支撑架7、吸盘连接架8、托板9、铰接轴B10、吸盘11、位置传感器12、吸盘座13、导轨14、吸盘驱动气缸15、铰接轴A16、固定座17、上同步带导轮18、同步带19、主动带轮20、电机21、减速器22、主轴23、上横梁24、前横梁25、矩形框架26、后横梁27、主机架28、百叶车29、页板30、装载头机构31、百叶车翻页机构32、铰接轴C34、旋转架35、销轴b36、导槽37、吸盘转轴38、限位块39、限位杆40、凸轮机构41、左连接板42、右连接板43、横梁45、前连杆46、中间连杆47、后连杆48、凸轮驱动气缸49、齿条50、凸轮51、胎面输入辊道60、输送辊61、直线导轨62、滑座63、中部输送机构64、过渡输送机构65、胎面装载主机66、百叶车驱动机构67、翻转机构68、后部输送机构69、前部输送机构70、升降臂71、连接梁72、前传送带机构73、前带轮a73A、传送带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胎面装载机

【技术保护点】
胎面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后至前依次相应设置的胎面输入辊道(60)、翻转机构(68)、过渡输送机构(65)和胎面装载主机(66);所述胎面输入辊道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辊(61),输送辊(61)为前后水平延伸,左右相邻两输送辊(61)之间设有辊缝(81);翻转机构(68)包括由翻转电机带动的旋转支梁(79)和与旋转支梁(79)固定连接的吸盘支臂(80),旋转支梁(79)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输送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部输送机构(70)、中部输送机构(64)和后部输送机构(69),后部输送机构(69)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后传送带机构(76),左右相邻两后传送带机构(76)之间设有空隙(77);所述翻转机构(68)的吸盘支臂(80)可通过辊缝(81)和空隙(77);所述胎面装载主机(66)包括设置升降台的主机架、带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装置、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均设于升降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胎面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后至前依次相应设置的胎面输入辊道(60)、翻转机构(68)、过渡输送机构(65)和胎面装载主机(66);所述胎面输入辊道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辊(61),输送辊(61)为前后水平延伸,左右相邻两输送辊(61)之间设有辊缝(81);翻转机构(68)包括由翻转电机带动的旋转支梁(79)和与旋转支梁(79)固定连接的吸盘支臂(80),旋转支梁(79)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输送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部输送机构(70)、中部输送机构(64)和后部输送机构(69),后部输送机构(69)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后传送带机构(76),左右相邻两后传送带机构(76)之间设有空隙(77);所述翻转机构(68)的吸盘支臂(80)可通过辊缝(81)和空隙(77);所述胎面装载主机(66)包括设置升降台的主机架、带动升降台升降的升降装置、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百叶车翻页机构和装载头机构均设于升降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前部输送机构(70)与中部输送机构(64)铰接,中部输送机构(64)与后部输送机构(69)铰接,后部输送机构(69)可前后移动;装载头机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皮带传送机构(82),左右相邻两皮带传送机构(82)之间设有间隙(85),前部输送机构(70)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前传送带机构(73),前传送带机构(73)由升降机构带动升降并可向上或者向下穿过一个间隙(8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面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输送机构(70)的安装架包括左右平行间隔设置的两升降臂(71)和连接在两升降臂(71)之间的连接梁(72);所述前传送带机构(73)包括固设在连接梁(72)前侧的前支板(73D)、固设在连接梁(72)后侧的后支板(73E)、设置在前支板(73D)前端的前带轮a(73A)、设置在后支板(73E)后端的后带轮a(73C)和传送带a(73B),传送带a(73B)安装在前带轮a(73A)和后带轮a(73C)上,前带轮a(73A)和后带轮a(73C)前后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面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输送机构(64)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多排中传送带机构(74),每排中传送带机构(74)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的数个中传送带机构(74),中传送带机构(74)包括前带轮b(74A)、后带轮b(74C)和传送带b(74B),前带轮b(74A)和后带轮b(74C)前后间隔设置,传送带b(74B)安装在前带轮b(74A)和后带轮b(74C)上;同一排中传送带机构(74)中所有前带轮b(74A)共用一根轮轴(75)、所有后带轮b(74C)共用一根轮轴(75),前后相邻两排中传送带机构(74)中前排中传送带机构(74)的所有后带轮b(74C)与相邻后排中传送带机构(74)中所有前带轮b(74A)共用一根轮轴(75);后传送带机构(76)的安装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滑座(63)和固设在两滑座(63)之间的固定梁(78),所述后传送带机构(76)包括固设在固定梁(78)后侧的前后延伸的轮支板(76D)、前带轮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旺李新春杜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