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小丽专利>正文

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6718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淤泥进口,废水出口和第一开口;压板,其位于壳体内;动力装置,其与压板连接;滤板,其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固定块,其固设在壳体的一个外侧壁上,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两个支撑块,其间隔设置在第一凹槽中,支撑块为凸字形,且嵌设在第一凹槽中,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和操作简单,使用成本较低,且易于清洗。

Channel silt trea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r silt treatment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he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 silt inlet, a waste water outlet and a first opening; a press plate is located in a shell; a power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plate; a filter plat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third side. An opening, a fixed block, which is fixed on an outer wall of the shell, is set with a first groove on the fixed block,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groove is a convex shape; the two support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groove, the support block is a convex shape, and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groove, when the filter plate is se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filter plate along the filter plate is along the edge. The filter plate is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laced on the top of the two supporting blocks.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low in use cost and easy to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城市河道的特点是水道交叉,桥闸众多,水运繁忙,这些水域中的河道垃圾又多又杂,河底会存在淤泥,如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源的水质,而且会散发恶臭,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淤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淤泥被掏出后,水分含量很高,不方便运输和晾晒,因而需要先将淤泥进行初步脱水。现有的淤泥脱水处理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动力装置投入较多,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以使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简单,成本降低。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压板,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压板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动力装置,其与压板连接,用于带动压板上下运动;滤板,其为长方体形,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上位于壳体内的部分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固定块,其为长条形,固定块固设在壳体的一个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固定块上沿所述滤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两个支撑块,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支撑块为凸字形,且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的顶部。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开,所述壳体的上部搁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上,滤板位于壳体的下部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脚轮;所述河道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架,其为倒L形,支架的一个末端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末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一脚轮的高度;收集框,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收集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脚轮,收集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位于所述支架的水平部的下方,当所述滤板倾斜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框的上方;竖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竖杆的顶部朝下设置有第二凹槽,竖杆的底部与所述收集框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部穿过所述收集框的顶部,并延伸至接近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固定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杆的底部插入第二凹槽中,顶部穿过所述支架的水平部。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下部的顶部的其中之一设置有一对凸起,而另一个设置有一对第三凹槽,一个凸起对应一个第三凹槽,凸起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三凹槽中,第三凹槽贯穿其所在的壳体的侧壁,并和其所在的壳体的侧壁平行,一对第三凹槽平行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根长条形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一个外侧壁连接,当所述滤板倾斜设置,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时,所述多根弹性部件均处于拉伸状态。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挡板,其为方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挡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靠近第一开口,挡板的顶部与滤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挡板的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挡板与壳体的三个内侧壁相贴合,且滤板上位于挡板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为实心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不接触。优选的是,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固定杆为长方体形,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竖杆上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贴合。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支撑块支撑滤板的另一端,在对淤泥进行初步脱水后,同时抽出两个支撑块,即可使初步脱水后的淤泥沿着滤板的斜面流至收集框中,操作简单。本专利技术将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开,在对淤泥进行初步脱水,并使初步脱水后的淤泥进入收集框中后,可将壳体的下部移出,对滤板进行清洗或更换。本专利技术在滤板的底部设置有挡板,在滤板倾斜时,能避免淤泥或废水流至固定块上,使得装置易于清洗。本专利技术将固定杆的底部插入第二凹槽中,并使其顶部穿过支架的水平部,即可将收集框固定在需要的地方,避免了在使用时人为碰撞导致收集框移动。本专利技术只采用了一个动力装置,因而能节省大量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下部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所述壳体100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101,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102,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103;压板110,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11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且压板110的尺寸与壳体100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动力装置,其与压板110连接,用于带动压板110上下运动,动力装置可以是电机、气缸和液压缸等能带动压板110上下运动的装置;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人力代替。滤板120,其为长方体形,滤板120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3,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00的外部,当滤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120上位于壳体100内的部分的尺寸与壳体100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即此时滤板120将壳体100的内部隔开),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滤板120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103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103的顶部的高度,使得滤板120只能水平或滤板12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具体使用时,可在滤板120的另一端上沿滤板1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挡板,使淤泥在流至收集框160的过程中,不会从滤板120上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压板,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压板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动力装置,其与压板连接,用于带动压板上下运动;滤板,其为长方体形,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上位于壳体内的部分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固定块,其为长条形,固定块固设在壳体的一个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固定块上沿所述滤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两个支撑块,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支撑块为凸字形,且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淤泥进口,下部设置有废水出口,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压板,其为方形,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压板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动力装置,其与压板连接,用于带动压板上下运动;滤板,其为长方体形,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铰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滤板上位于壳体内的部分的尺寸与壳体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孔,滤板的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顶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固定块,其为长条形,固定块固设在壳体的一个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固定块上沿所述滤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两个支撑块,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支撑块为凸字形,且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当滤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搁置在两个支撑块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开,所述壳体的上部搁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上,滤板位于壳体的下部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脚轮;所述河道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架,其为倒L形,支架的一个末端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末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一脚轮的高度;收集框,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收集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脚轮,收集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并位于所述支架的水平部的下方,当所述滤板倾斜设置时,所述滤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框的上方;竖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廖小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