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76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层、蓄水层和土基,透水层位于透水面层的下方,蓄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下方,透水面层上设有排水孔,透水面层的下方设有导水机构,导水结构包括导水部、滞洪腔和排水部,排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底部,滞洪腔和排水部均位于蓄水层中,排水部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口朝向土基,导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顶部,导水部位于透水层中,导水部包括若干导水管,导水管的管口朝向透水面层。通过本方案,提高了透水铺装的排水能力,减少了透水铺装的原料消耗。

A new type of high permeability permeable pav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ad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high permeable permeable paving, including a permeable surface layer, a permeable layer, a water storage layer and a soil base. The permeable layer is located below the permeable surface layer, the water storage layer is located below the permeable layer, the water permeabl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and a water guide mechanism is provided under the permeable surface layer. The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water guide, a flood detention cavity and a drainage section. The drainage section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lood stagnant cavity, the flood stagnant cavity and the drainage part are all located in the aquifer. The drainage section includes a number of different drains, the outlet of the drainage pipe is toward the soil base, the water guide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flood stagnation chamber, and the water guide is located in the permeable layer. The water guide par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aqueducts, and the pipe opening of the guide pipe faces the permeable surface layer. Through this scheme, the drainage capacity of the permeable pavement is improved, and the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the permeable pavemen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透水铺装的研究大体分为半透水性铺装和全透水性铺装两种结构形式。其中,半透水性铺装从上到下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层、不透水基层和土基;全透水性铺装从上到下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和土基。然后根据铺装区域的地质条件、地下空间情况等的变化,再选择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传统的透水铺装凭借着自身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能,有效的缓解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防止路面存有积水。但是当遇到暴雨时节时,由于透水基层的吸水能力有限,土基常为沙土或者泥浆,沙土或者泥浆之间的间隙较小,透水基层中的积水向土基中渗透的速度较慢,透水基层中的积水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地面上的水很难再向透水基层中渗透,从而使地面上存有较多的积水。故现有的透水铺装排水能力有限,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以提高透水铺装的排水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层、蓄水层和土基,透水层位于透水面层的下方,蓄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下方,透水面层上设有排水孔,透水面层的下方设有导水机构,导水机构包括导水部、滞洪腔和排水部,排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底部,滞洪腔和排水部均位于蓄水层中,排水部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口朝向土基,导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顶部,导水部位于透水层中,导水部包括若干导水管,导水管的管口朝向透水面层。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透水面层上的一部分积水通过透水层进入到蓄水层中,减少了透水面层上的部分积水,进入到蓄水层中的水缓慢的向土基中渗透。透水面层的另一部分积水通过排水孔进入到导水管的内,然后沿导水管流入到滞洪腔中,并从滞洪腔中流入到不同长度的排水管中,再沿排水管进入到不同深度的土基中。以此,将透水面层中的水输送到不同深度土基中,达到排涝的目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导水管将透水面层上流下的水收集在滞洪腔内,滞洪腔内的水变多,滞洪腔内的水压变大,放大了排水管的排水量,利用滞洪腔中的水压将水排到土基中,提高了土基的吸水性。故本方案实现了蓄水层和土基的同时吸水,提高了透水铺装的渗透效率。将排水管设为长短不一的长度,可使水排到不同的深度的土基中,使不同深度的土基均匀吸水,防止将水均排到同一高度的土基中,造成土基达到饱和,吸水性能降低。整个导水机构中设有若干内部中空的结构,比如滞洪腔、若干导水管和若干排水管,相比现有的导水机构,内部中空的结构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少了透水铺装材料的耗材,从而节约了成本。综上,本透水铺装在节约耗材,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积水的渗透的效率,减少了地面的积水。进一步,导水管在滞洪腔的顶部呈放射状分布,可使导水管的管口向各个方向延伸,使不同地方的积水均可进入到导水管中,便于积水的收集。进一步,滞洪腔的顶部还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若干与导水管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与导水管连接,支撑杆可分散地面上的压力,防止地面对导水管的压力过大,将导水管压坏。进一步,滞洪腔的外壁表面呈光滑的圆弧形状,滞洪腔的外壁上没有棱角,相对光滑,便于将滞洪腔放于蓄水层中。进一步,蓄水层中设有吸水球,吸水球中设有吸水物质。吸水球也可吸收一定的水,提高蓄水层的吸水能力,并且,当蓄水层中的水减少变干时,吸水球中的水可被蓄水层吸出,对土壤进行润化,防止土壤板结、碱化。进一步,支撑杆与每个导水管围绕呈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可使支撑杆与导水管之间的结构连接的更加稳定。进一步,导水管的管口呈圆锥状,导水管管口的大径端朝向透水面层。导水管管口较大,便于积水进入到导水管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包括:导水管1、支撑杆2、滞洪腔3、排水管4、透水面层5、透水层6、蓄水层7、吸水球8、土基9。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包括透水面层5、透水层6、蓄水层7和土基9,透水层6位于透水面层5的下方,蓄水层7位于透水层6的下方,土基9位于蓄水层7的下方,在透水面层5上设有排水孔,透水面层5的下方设有导水机构,导水机构包括导水部、排水部和滞洪腔3,导水部包括若干放射状分布的导水管1,若干导水管1粘接在滞洪腔3的顶部,导水管1的管口呈圆锥状,导水管1的大径端朝向透水面层5,滞洪腔3的顶部还粘接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若干支撑杆2,支撑杆2与导水管1之间粘接,支撑杆2与导水管1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排水部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排水管4,排水管4与滞洪腔3的底部粘接,排水管4和滞洪腔3位于蓄水层7中,滞洪腔3的外壁表面呈光滑的圆弧形状,排水管4的管口朝向土基,在蓄水层7中设有吸水球8,在吸水球8中设有吸水物质,吸水物质为吸水树脂。使用时,在施工地段挖深地面至合适深度后放入该导水机构,再填上碎石,直至将滞洪腔3全部填埋,形成碎石蓄水层7和透水层6,透水层6在蓄水层7的上方,然后在透水层6的上方的导水部浇注一定的水泥,形成透水面层5,并在透水面层5上开设若干排水孔。当强降水来临时,一部分水流从露出地面的排水孔流入到透水层6中,并通过透水层6流入到蓄水层7中,蓄水层7将流入的水储蓄起来,蓄水层7中储蓄的水向土基中渗透,并且,蓄水层7中的吸水球8也吸水变大。另一部分水流从排水孔进入到导水管1中,沿导水管1再进入到滞洪腔3中,滞洪腔3将水收集起来,滞洪腔3中的水压变大,利用自身的水压将水下压,使水沿不同长度的排水管4进入到不同深度的土基中,提高了土基的吸水性,以此达到排涝的目的。并且不同长度的排水管4将水排放到不同深度的土基中,使土基均匀吸水,防止同一高度的土基吸水过多达到饱和。另外,当蓄水层7中的水减少变干时,吸水球8中的水可被蓄水层7吸出,对土壤进行润化,防止土壤板结、碱化。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层、蓄水层和土基,所述透水层位于透水面层的下方,蓄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上设有排水孔,透水面层的下方设有导水机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导水部、滞洪腔和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底部,滞洪腔和排水部均位于蓄水层中,排水部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口朝向土基,所述导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顶部,导水部位于透水层中,导水部包括若干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管口朝向透水面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层、蓄水层和土基,所述透水层位于透水面层的下方,蓄水层位于透水层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上设有排水孔,透水面层的下方设有导水机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导水部、滞洪腔和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底部,滞洪腔和排水部均位于蓄水层中,排水部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口朝向土基,所述导水部固定连接在滞洪腔的顶部,导水部位于透水层中,导水部包括若干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管口朝向透水面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渗透透水铺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在滞洪腔的顶部呈放射状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珺马丁白俊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