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电缆接线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夹,具体涉及一种集束电缆接线夹。
技术介绍
集束电缆是一种全新的供电电缆,与传统的裸线相比较,集束电缆具有较高的安全和可信度,并减少安装,维护而且操作费用,而被广泛应用。集束电缆通常包括多根(一般为4根)平行排列并连接在一起的绝缘电缆。集束电缆通过接线夹与外接支线电缆相连接,目前的集束电缆使用的接线夹通常还是传统单根电缆上应用的接线夹,这种接线夹应用在集束电缆上不仅存在使用不便,安装稳定性不佳,通用性不佳等问题;而且存在因接线夹导电发热,而引起集束电缆相邻的绝缘电缆的绝缘外壳破坏,发生短路事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仅使用方便、安装稳定,而且使用安全可靠,可有效避免因接线夹导电发热,而引起集束电缆相邻的绝缘电缆的绝缘外壳破坏,发生短路事故的问题的集束电缆接线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束电缆接线夹,包括边线接线夹组,边线接线夹组包括上导电夹块、下导电夹块、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及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所述上导电夹块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过线槽与上电连接槽,上过线槽的内表面包覆绝缘隔热材料层;所述下导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包括边线接线夹组,边线接线夹组包括上导电夹块、下导电夹块、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及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所述上导电夹块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过线槽与上电连接槽,上过线槽的内表面包覆绝缘隔热材料层;所述下导电夹块的上表面上设有下过线槽与下电连接槽,下过线槽的内表面包覆绝缘隔热材料层,所述上导电夹块与下导电夹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过线槽与下过线槽之间形成绝缘隔热电缆过线孔,上电连接槽与下电连接槽之间形成电连接孔;所述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上设有下端开口的上导电夹块容纳槽,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侧面上还设有上外接线槽,且上外接线槽与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上下表面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包括边线接线夹组,边线接线夹组包括上导电夹块、下导电夹块、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及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所述上导电夹块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过线槽与上电连接槽,上过线槽的内表面包覆绝缘隔热材料层;所述下导电夹块的上表面上设有下过线槽与下电连接槽,下过线槽的内表面包覆绝缘隔热材料层,所述上导电夹块与下导电夹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过线槽与下过线槽之间形成绝缘隔热电缆过线孔,上电连接槽与下电连接槽之间形成电连接孔;所述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上设有下端开口的上导电夹块容纳槽,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侧面上还设有上外接线槽,且上外接线槽与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上下表面相连通;所述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上设有上端开口的下导电夹块容纳槽,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侧面上还设有与上外接线槽相对应的下外接线槽,下外接线槽与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的上下表面相连通,下外接线槽位于上外接线槽的正下方,且下外接线槽与下导电夹块容纳槽相连通;所述上导电夹块绝缘外壳与下导电夹块绝缘外壳通过螺栓连接,上导电夹块容纳槽与下导电夹块容纳槽之间形成导电夹块容纳腔,所述上导电夹块位于上导电夹块容纳槽内,所述下导电夹块位于下导电夹块容纳槽内,且下导电夹块中的一部分伸入下导电夹块容纳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所述下导电夹块上设有贯穿下导电夹块的上下表面的外接线孔,且外接线孔位于下导电夹块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所述上导电夹块为铝块,所述下导电夹块为铝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所述上电连接槽为圆弧槽,下电连接槽也为圆弧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电缆接线夹,其特征是,还包括中线接线夹组,中线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正,熊庆,吴哲,邱佳杰,徐艳春,周竹鹏,王日锋,叶峥嵘,李勇,麻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