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凯专利>正文

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619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调速电机和减速器,调速电机驱动减速器,减速器驱动动力轴,动力轴上等距间隔的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动力轴横向的架设在水平框架上,于水平框架上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有纵向架设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调速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同步驱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施工使用时,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中的混凝由于离心力作用而远离轴线,均匀分布于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内壁上,并将混凝土中的水分挤出,使混凝土密实。

Hollow column preform mol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llow column preform molding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peed regulating motor and a reducer, a speed reducer, a speed reducer, a decelerator driving a power shaft, and a fixed set of first active bevel gear, second active bevel gear and third active cone gear on the power shaft. The wheel and fourth active bevel gear are erected horizontally on the horizontal frame.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rotation axis, the second rotation axis, the third rotation axis and the fourth rotation axis respectively. The speed regulating motor and the reducer are synchronously driving the first rotation axis and the second rotation axis through the power shaft. Third the rotation axis and the fourth rotation shaft synchronously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When construction is used, the coagulation in the hollow column preform cylinder is far away from the axis due to the centrifugal force, and it is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hollow column prefabricate template tube, and the moisture in the concrete is squeezed out to make the concrete de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
技术介绍
一般的,空心柱预制件大多是采用内置模板筒或内置模板柱,在其外围进行混凝土的填补、成型,固化、养护。此方式工期长,加工制作质量不稳定。现有技术下还存在离心式的空心柱预制件的加工器械,其设备简陋,结构不规范不标准,工作状况不稳定,不能加工出稳定质量的空心柱预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其结构包括调速电机和减速器,调速电机驱动减速器,减速器驱动动力轴,动力轴上等距间隔的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动力轴横向的架设在水平框架上,于水平框架上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有纵向架设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近动力端分别穿出水平框架的横向近动力框,穿出部与横向近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二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三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第四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从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与第四从动锥齿轮啮合;调速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同步驱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远动力端分别穿入水平框架的横向远动力框,并与横向远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轴身上均设置有同轴的轴身滚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近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近动力端固定架,近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近端限位盘,近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设置在近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远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远动力端固定架,远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远端限位盘,远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设置在远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均座设有纵向卧式的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设置在相应的近端限位盘和远端限位盘之间;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的筒身坐落在相邻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轴身滚轮之间。轴身滚轮的轮周固定设置有静音橡胶轮缘。近端限位盘在近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盘心转轴自由旋转;远端限位盘在远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盘心转轴自由旋转。调速电机和减速器分别固定连接在水平框架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建筑工程施工使用时,将一定量的特定黏度的混凝土置入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中,开动调速电机,开始先慢速转动,使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在水平框架的转动轴间慢速转动,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中的混凝由于离心力作用而远离轴线,均匀分布于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内壁上,并将混凝土中的水分挤出,使混凝土密实,密实后再提高转速,增加离心力,压实混凝土,最终混凝土在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内壁上形成稳固的空心柱预制件,拆除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即得空心柱预制件,固化养护后,用于建筑施工。该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水平面上多根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可同时制作,施工作业方便,现场制作简单可靠。限位盘的设置可防止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在轴向上的位移,有效保证转动的持续,提供持续的离心力。限位盘的设置也有效避免了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的跳动。使空心柱预制件的制作加工更稳定可靠。该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布局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布局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调速电机,2、减速器,3、动力轴,4、第一主动锥齿轮,5、第二主动锥齿轮,6、第三主动锥齿轮,7、第四主动锥齿轮,8、水平框架,9、第一转动轴,10、第二转动轴,11、第三转动轴,12、第四转动轴,13、近动力端,14、横向近动力框,15、轴套或轴承,16、第一从动锥齿轮,17、第二从动锥齿轮,18、第三从动锥齿轮,19、第四从动锥齿轮,20、远动力端,21、横向远动力框,22、轴身滚轮,23、近动力端固定架,24、近端限位盘,25、盘心转轴,26、远动力端固定架,27、远端限位盘,28、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29、静音橡胶轮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其结构包括调速电机1和减速器2,调速电机1驱动减速器2,减速器2驱动动力轴3,动力轴3上等距间隔的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4、第二主动锥齿轮5、第三主动锥齿轮6、第四主动锥齿轮7,动力轴3横向的架设在水平框架8上,于水平框架8上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有纵向架设的第一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10、第三转动轴11、第四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10、第三转动轴11、第四转动轴12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第一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10、第三转动轴11、第四转动轴12的近动力端13分别穿出水平框架的横向近动力框14,穿出部与横向近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15;第一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6,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二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17,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三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锥齿轮18,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第四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从动锥齿轮19,第四主动锥齿轮与第四从动锥齿轮啮合;调速电机1和减速器2通过动力轴3同步驱动第一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10、第三转动轴11、第四转动轴12同步同向转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远动力端20分别穿入水平框架的横向远动力框21,并与横向远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轴身上均设置有同轴的轴身滚轮22;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近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近动力端固定架23,近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近端限位盘24,近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25设置在近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远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远动力端固定架26,远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远端限位盘27,远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设置在远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均座设有纵向卧式的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28;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

【技术保护点】
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速电机和减速器,调速电机驱动减速器,减速器驱动动力轴,动力轴上等距间隔的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动力轴横向的架设在水平框架上,于水平框架上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有纵向架设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近动力端分别穿出水平框架的横向近动力框,穿出部与横向近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二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三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第四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从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与第四从动锥齿轮啮合;调速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同步驱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远动力端分别穿入水平框架的横向远动力框,并与横向远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轴身上均设置有同轴的轴身滚轮;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近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近动力端固定架,近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近端限位盘,近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设置在近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远动力框上均设置有远动力端固定架,远动力端固定架上设置有远端限位盘,远端限位盘通过盘心转轴设置在远动力端固定架的顶端;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均座设有纵向卧式的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设置在相应的近端限位盘和远端限位盘之间;空心柱预制件模板筒的筒身坐落在相邻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之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的轴身滚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空心柱预制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速电机和减速器,调速电机驱动减速器,减速器驱动动力轴,动力轴上等距间隔的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动力轴横向的架设在水平框架上,于水平框架上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有纵向架设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近动力端分别穿出水平框架的横向近动力框,穿出部与横向近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二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三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从动锥齿轮,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第四转动轴的穿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从动锥齿轮,第四主动锥齿轮与第四从动锥齿轮啮合;调速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同步驱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的远动力端分别穿入水平框架的横向远动力框,并与横向远动力框之间配置有轴套或轴承;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王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